第112章 111.颍川荀彧(十)
民富不等于国强。
尤其是四民之首的士族姥姥们发达,帝国更要走向灭亡。
依靠马匹致富的人,当然不允许马匹的价格掉下来。
谁会嫌钱赚得少?
富人阶层垄断了官员晋升。
马商们甚至会与本地士族沆瀣一气,结成利益同盟。
要和与商人勾结的士族斗争,需要极大的勇气。
轻则被各种野史外传污蔑成“昏君”,说你好色成性,喜欢和别人老公勾勾搭搭,生孩子没屁眼。
重则被士族内部的利益代表人物推翻,成为阶下囚徒。
积重难返的情况下,怎么做才好呢?
游说她们爱国吗?
的确有爱国商人,爱国士族,但那是少数。
就算让她们“爱国”。
她们又能捐多少?
十匹马?二十匹马?
刘备很清楚,自己的老泰山崔烈。
一生最大的污名,从来不是“铜臭”的典故。
而是“分裂国家,割让凉州”。
这次马匹价格之争,就是开端。
东汉会因为军费不足,而讨论是否进一步镇压羌乱的问题。
崔烈会提交一份议案。
——既然没钱继续让董卓、皇甫嵩镇压凉州羌乱。
——凉州还是割让给韩遂、马腾这些凉州叛军吧。
……
……
“马匹的价格下不来,您是打算放弃凉州吗?”
刘备坐在崔烈的旁边,按照历史的走向,崔烈大概就是这么想的。
崔烈苦笑道:“我这是为朝廷着想。”
她仰头看天说道:“一百二十年前光武姬早有此意,我不过是陈述先帝所言罢了。”
……
……
关于是否放弃凉州,任由羌人发展。
东汉历史上一共有三次争论。
第一次是开国之初。
光武姬刘秀因为国力未复,不打算远征西凉。
扶风马援力劝远征,选择固守金城,以免羌乱祸及腹地。
于是,放弃凉州之事不了了之。
凉州羌民的人头,成为马援功劳簿上的一页功德。
第二次在六十年前。
镇压凉州,几十年来,朝廷军费千百亿,苛捐杂税压得百姓不堪重负。
以至于四处都能听到反对征兵的民谣。
太尉庞参认为此事无法继续,应当抛弃凉州,固守三辅,以民生为本,恢复民力为先。
太尉张禹坚持马援的观点,固守金城与凉州四郡,镇压羌人,避免祸及关东,也是以民生为本。
这件事情因为大将军邓骘的坚持,而得以贯彻。
于是朝廷得以继续贯彻征羌国策。
每年为此支付数十亿以上的代价。
第三次是这两年的事情。
朝廷已无力支付巨额军费。
边章、韩遂相继而起,占领汉阳、金城等郡。
董卓不能讨。
皇甫嵩不能胜。
司徒崔烈便趁势提交议案,让董卓守并州,皇甫嵩守三辅。
太尉刘宽当时已经身故。
刘宽的爱徒,傅燮怒骂崔烈,厉声说道:“斩司徒,天下乃安!”
坚定不移地贯彻前代的主张。
这件事情得到了帝姬刘宏的全力支持。
崔烈也不好再说什么。
说多了,估计脑袋会被刘宏拧下来。
不久后,傅燮被任命为汉阳太守,与凉州刺史耿鄙一同安抚羌乱。
结果,扶风马腾与汉阳王国不满朝廷镇压羌族的政策,一同起兵,杀死了耿鄙与傅燮。
后来,马腾杀死王国、韩遂杀死边章。
凉州落入到了马腾,韩遂的手中。
董卓、皇甫嵩以官军的身份,驻扎凉州以东。
马腾、韩遂以叛军的身份,驻扎凉州以西。
凉州也变成了半自治的状态。
不过马腾、韩遂也不算彻底的叛军。
她们反叛朝廷的旗号是“诛灭十常侍”。
而且,马日磾担任太傅后,马腾和韩遂也接受诏安。
马日磾被袁术气死,曹操将其安葬。
马腾后来也归顺了曹操,在许昌担任九卿之一的卫尉。
凉州再次回到大汉的领土,就等到曹老板远征马超的时候了。
……
……
崔烈盯着慢慢变红的天空说道:
“凉州是胡汉杂居之地,其民多蒙汉化,以汉人自居,心在汉而不在胡。”
“放任自治,未必就比镇压羌乱糟糕,说不得,还能为朝廷积累一笔应急用的军费。”
“如今朝廷的祸患,不在羌乱,而在中原、在幽州、在荆州。”
“连续十二年的大灾,田亩多入豪强大户之手。”
“宗贼之害,远超羌祸!”
“又有张角之流,在民间,煽风点火,趁势而起。”
“朝廷该把经费用于安内,使耕者有其田,而非攘外。”
听到崔烈这番话,刘备险些以为崔烈是一位大公无私的爱国志士。
毕竟崔烈这番说辞,已经指明了朝廷的心腹之患在里面,而不在外面。
凉州之乱对朝廷并未致命。
真正会让朝廷致命的,是黄巾之乱,以及后来各地门阀世家支持的军阀割据。
而根源就是百姓失其田,导致巨大的流民潮出现。
这才给了张角组织起义军的机会。
刘备有些感叹。
“想不到士族巨头,崔司徒还能说出【宗贼】两个字。”
“毕竟您可是这十二年天灾,最大的获益者。”
“您还能像崔寔那样,把自己的田地分给百姓?”
崔烈感叹道:
“我当然不是崔寔,也做不到崔寔那样,把自己祖宗留下的田地,平白无故地分给贫民。”
“崔寔传授百姓知识,困苦而死,死时还要靠杨赐与袁隗出钱安葬。”
“我这辈子都不可能像崔寔那样受民爱戴。”
“我崔烈就算死,也绝不肯贫寒困苦!”
刘备心想,谁想困苦而死?
天下间,又有几人,能像博陵崔寔那样,一心为国,不惜站在士族的对立面?
崔烈转过话锋继续说道:
“可我们这些士族,到底是靠朝廷起来的。”
“如果可以的话,还是希望朝廷不要太早倒台的好。”
“坐在司徒这个位置上,你就明白了。”
“很多事情,你明明知道该怎么做,可你偏偏不能这么做。”
“你虽然很想做些什么,可到头来,你什么都做不到。”
“你无法阻止天下大势到来,难以克服规律。”
“毕竟,我坐在司徒的位置上,代表的是朝廷。”
“可我最大的敌人,又是与我来自同一阶层的士族。”
“我崔氏就是这天下最大的士族之一,谁能轻易做到,刀刃向内?”
刘备听到崔烈这么说,心中也升起一阵悲凉。
似乎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不过崔烈还是给刘备指出了一条明路。
她对刘备投入充满关爱的眼神。
“我们相信后人的智慧。”
……
……
刘备被崔烈这句话整笑了。
听了崔烈说了半天,到头来竟然是一句废话。
马价与军费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好在崔烈给刘备支了招数。
“这时候。我们作为朝廷的官员,就要依靠宦官。”
“我们要靠宦官当这个恶人。”
崔烈给刘备写了个条子。
“你去尚方台见见中常侍曹节吧,她知道该怎么办,该派谁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