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100.侍中的工作(四)
一个刚猛无比的声音响起。
“臣,有话要说。”
声如洪钟,铜鼎震动。
殿内群臣无不捂住耳朵。
哪怕隔了帘子,刘备耳朵里也是嗡嗡,甚至想说:“还有高手?谁人使的狮子吼。”
“臣陶谦有话要说。”
随着刘备喊出赞礼口令。
只见一个高塔般“女菩萨”,小步趋行,来到陛下。
说是小步趋行,但在旁人眼里,就好像是一座巨山在动。
“三让徐州”的陶谦就这么登场了?
刘备本以为陶谦是个和蔼可亲的中年女人。
毕竟《三国演义》里“三让徐州”的陶谦,可是一个病恹恹,人畜无害的小老头,好像谁也打不过,只能仰仗刘备。
然而,透过竹帘才发现。这里的陶谦,竟然是一个很有武僧味道的女汉子。
虎目圆睁,铜皮铁骨,眉心一点红色,太阳穴微微鼓起,只从脖子上就能看到暴起的筋肉。
刘备真怕这大姐腾空而起,掀开帘子,大喊一声。
“雕虫小技,竟敢班门弄斧!”
“大胆妖孽,还不速速现出原型!”
“大威天龙,世尊地藏,般若诸佛,般若巴嘛轰!”
只听议郎陶谦开口就说:“王朗儒学世家,恐有偏袒之嫌,臣提议,本次论礼,可请天竺人,竺佛朔,担任仲裁,竺佛朔非道非儒,可示公正。”
信仰阿弥陀佛的大乘佛法宗师,竺佛朔此刻应该出场。
但竺佛朔是番邦外臣,并无官职,只在“大朝会”出现,不在“常朝”出现。
小乘佛法信徒的骑都尉安玄,也穿着朝服走了出来。
“臣也要与会。”
陶谦与安玄彼此看了一眼,就像是水与火,难以相容。
小乘佛法背后的“长老派”与大乘佛法背后的“大众派”,仇恨已经延续百年。
阿大枕在刘备怀里,笑了笑,真是想打瞌睡,枕头就送来了。
“准奏。”
武僧般魁梧的陶谦行了一礼,小步返回座位,看她趋行就像看一座须弥山在动。
如天女般轻盈的安玄,她小步趋行的样子,就像波斯女郎的舞蹈,美妙绝伦。
刘阿大,心想,这次看郑玄还能变出什么花样。
王朗退回坐席,面无表情,不知想些什么。
刘备看着陶谦的背影,心想:这货一看就是个猛人,她能把徐州让给我?
……
……
是的,陶谦扬佛。
佛教在汉朝禁止传播。
举茂才出身,性格刚直,从小好武,平定羌乱的陶谦,
她一到徐州,佛教就在徐州落地生根,大发展,大繁荣。
《后汉书》记载:“陶谦治理下邳等三郡,起大浮屠寺,可容三千余人,悉课读佛经;又以信佛免役作号召,招致人户五千余,每浴佛,多设酒饭,布席于路,经数十里,民人来观及就食者且万人”。
她手下的笮融所兴建的佛祠、佛塔以“上累金盘、下为重楼”的结构,是早期佛塔的基本塔型,并且这一佛寺布局的形式基本上延续至唐初。
祠内所塑之黄金塑身的佛像也是文献上有关佛像铸造的最早记载。
佛教在民间的第一次大繁荣就是陶谦授意的杰作。
整本《后汉书》除了几个汉朝帝姬,就你《陶谦传》的佛教内容最多。
如果不是宗室出身,扬州刺史刘繇,带兵剿了陶谦麾下的僧团领袖:笮融。
再加上,曹阿瞒把陶谦打残,陶谦这家伙说不定和张鲁一样,组建宗教割据势力了!
有时候,刘备会想。
陶谦把徐州三次让给玄德公,会不会有这么一个因素,是因为玄德公的“大耳朵”很像“佛祖”?
刘备捏了捏,自己的耳垂。
安玄那家伙,怎么就不拜我呢?
就因为我长得不像小乘佛法里的佛祖?
哦,想起来了,安息国传来的小乘佛法,不搞偶像崇拜,所以不崇拜佛像。
毕竟,小乘佛法是度己。大乘佛法是救世。
东汉有没有佛像呢?
当然有!东汉最早的佛像是从天竺国传来的。
我国最早出土的金铜佛像,就在东汉晚期的长安古墓。
那佛像没有胡须,脸型圆润,“耳朵”真的很大,垂到肩膀,手臂也很长。
如果刘备没有胡须的话,大耳朵,长双臂,那外貌,不就和佛像一模一样了?
而且,南北朝不是有传说,关二爷帮和尚建庙,就成了佛教的“伽蓝护法”吗?
说不定,刘备从陶谦手里接管徐州,还依靠过佛教的力量呢?
毕竟,发展佛教这事儿,糜竺和笮融是搭班伙计,肯定也有份。
……
……
本以为事情告一段落。
然而,朝会要讨论的事情还有很多。
比如徐州东海等郡赈灾救荒事宜,钱粮从哪里出。
比如防备西北羌人作乱的军备,要不要给董卓购马。
比如去年举孝廉和茂才的策论,发现文章抄袭事件。
东汉有文案抄袭吗?
当然有。
遍查蔡邕政见。
蔡邕作为文坛领袖,一直想着怎么打击文章抄袭,这事儿她说了好几遍。
但是现在没有查重工具,抄袭也解决不了。
而且查出来,人家头上有云,有山的,也不能把人家士族子弟怎么样。
蔡邕为什么喜欢曹操?
因为曹老板举孝廉的策论文章,是真的写的好,而且原创!
曹老板要是写文章不行,蔡邕见了她,早就捏着鼻子,躲得远远了。
……
……
太阳一点点升高,眼看到了巳时,也就是上午十点左右。
大家都是三点钟起床,五点钟出门,连续工作七个小时,早就困得打哈欠了。
朝堂上错综复杂的党派斗争却还没有结束。
不同地域派系的代表人物,粉墨登场。
又是聊今年正税的问题,又是聊加税减税的问题。
已经不知道聊了多少个话题了,也不知解决多少黎民百姓的吃饭问题。
但是,这样还不够。
黎民百姓的问题,不是你打下一座城市,占领一个国家就可以解决的。
“民生问题”是“永远没有尽头”的利益博弈。
远比一场战争复杂得多得多。
一开始,刘备还觉得有意思。
毕竟这里的朝臣,每个人的一句话就能影响几万百姓的生死,甚至决定“历史的走向”。
但是听多了苦难,大汉两京一十三州,六千万百姓,人人都苦。
刘备也觉得眼皮子打架,快要熬不住了。
慢慢的,曾在你眼前那些活生生的老百姓,也就全都变成了文章里抽象的“数据”。
你的心慢慢变冷,再也无法感到共情,只觉得“百姓”两个字,钻进耳朵里蚊子嗡嗡叫。
想睡觉。
再看阿大正襟危坐,依旧听得津津有味。
刘备开始有些能理解阿大了。
这样“枯燥”的生活,阿大从十二岁一直过到了二十四岁,忽然有一天忍无可忍,终于变成一个昏君。
换了自己,会不会也因为无法忍受漫长的会议,追求刺激,变成一个昏君呢?
阿大忽然往刘备这边看了过来。
“哥哥。”
“怎么了?”
“能不能,给朕捏捏脚。”
她依偎在刘备怀里,抬起白白嫩嫩的小脚丫子。
“朕的脚跪麻了,你得好好伺候朕。”
……
……
朝会终于快要结束了。
吵架声听烦了,太尉刘宽甚至都趴在案上睡着了。
因为年高德勋,又是宗室之首,阿大甚至让小黄门给刘宽披上毯子。
杨赐、杨彪母女,依然正襟危坐,也不知道跪坐那么久,脚疼不疼。
张让、赵忠也是一样,毕竟是寒门出身的大宦官,她们比士族门阀更能吃苦。
永乐大帝是个开会狂魔,朱棣因为早朝奏事多,无法商榷,很爱朝会,还会增加午朝。而且没有座位,那简直就是士大夫的噩梦。
好在汉朝没有午朝。
帝姬刘宏又不是汉武姬刘彻,那种开会开到十二点的会魔,内廷开完开外廷,外廷开完开内廷。
帝姬刘宏很理解汉武姬刘彻,为什么那么爱开会。
汉武姬是从小吃苦长大的野孩子,五岁就要和太子刘荣争宠,刀头舔血,权力是抢来的,权力欲更重,事必躬亲,要大家陪她一起吃苦。
阿大不一样,她的权力和汉文姬刘恒一样,是白捡的。
所以,她让刘备下了一道命令,没什么事的官员,可以回去值班或休息了。
很快,在一片千恩万谢之中,德阳殿空了一大片。
只留下那些,还没有解决利益纠纷的官员,继续喋喋不休。
不知为何。
少府曹嵩、大司农张温、廷尉丁宫……这三人并未离席,她们应该没有要是了才对。
一个体格健壮,好似角斗士般威猛的老宦官,突然睁开了眼睛。
两条白眉就像铡刀一样宽厚。
——中常侍,蹇硕。
两伙人,分庭抗礼。
刘备心里咯噔一下,曹操这么快就要被调离洛阳了吗?
他对那个任劳任怨的曹阿瞒有些舍不得。
……
……
《后汉书》记载,蹇硕壮健而有武略。这是一个筋肉发达,武艺高强的老宦官。
她和其他那些宫廷里长大的“十常侍”不一样。是河间郡时就服侍刘宏的仆从,是绝对的忠犬,帝姬刘宏也对她绝对信任,兵权都交到了蹇硕手里。
曹操、袁绍后来全都是这老宦官的直属部下,
《资治通鉴》记载,刘宏临死之前,托孤刘协,就托孤到老奴蹇硕手中。
显然,刘宏比起信任张让、赵忠等人,更信任这个陪伴自己一起变老的老奴。
蹇硕活着的目的,就是完成刘宏的心愿。
张让等“十常侍”对这条有兵权的老狗,异常妒恨。利用何进,杀死了蹇硕。
用一句话来说,十常侍忠于皇帝,蹇硕忠于刘宏。
……
……
杨赐上呈一份关于“太平道”的奏疏后。
整个德阳殿的议事厅,就只剩下这两伙人还有矛盾。
阿大出声问道:“蹇常侍,有事?”
杨赐也好,崔烈也好,其他公卿也好,甚至十常侍,也都在等着这两伙人闹冲突。
只有太尉刘宽趴在案牍上,保持婴儿般的睡眠。
岂料,蹇硕起身对帝姬行礼之后,说了一声:“老奴无事,只是多谢曹家千金替老奴管教家奴。”
说完,她朝曹嵩行了一礼,这便头也不回,小步趋行出殿。
司徒崔烈与司空袁隗大失所望,本以为等了这么久,有戏可看,结果到此为止。
张让和赵忠更是失望透顶,觉得蹇硕丢了宦官的脸。
曹嵩与丁宫,这两个儿女亲家,互看了一眼,顿觉这老宦官能处。
刘备心想。
难道历史改变了?
不可能!
啊,一定是因为阿瞒,还没把蹇硕的阿姨蹇图打死,这次只是打死蹇硕的家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