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临危受命领幽州

骠骑大将军王腾突然病卒,大汉北疆庭柱折却,事关国家安危,皇帝闻知,心中深为忧虑。

次日,汉正帝急设早朝,传旨请丞相潜龙、大司马陈功、御史大夫刘察、司徒兼司隶校尉文雄等四位重臣入宫议事。

大司马陈功,字章武,前汉朝青州刺史陈德之子,征战一生,辅助华武帝重建汉朝,战功赫赫,与王腾齐名。当世天下有两名最负盛名顶尖名将,即陈功与王腾二人。

时有南章武,北纵横之美誉。

纵横为王腾表字,陈功字章武,年长王腾数岁,现在已经六十余岁。

二人齐驾并驱、平分秋色。陈功在朝为三公,王腾在外统领重兵,为大汉镇守北疆。

御史大夫刘察,字渊鱼,本为前汉朝胶西国王孙,后天下大乱,胶西国被兼并。刘察南下扬州,出任扬州刺史部要职。后辅助华武帝再建汉朝,重新整顿朝纲,制定汉律。为国家拔乱反正之大材,在朝身居御史大夫三公要职。

司徒文雄,字兼武,本为前汉朝益州刺史部上庸郡太守之子,华武帝被贬西城,得以结交。君臣二人兼还有连襟姻亲关系,华武帝引为心腹,深加信任。

丞相潜龙,姓徐名图,字领英,号潜龙。本为上庸郡汉城县山民,怀才抱器。华武帝被贬为西城侯时候,闻知其才,便诚心礼聘潜龙出山相助。时人比于刘玄德得诸葛孔明。

潜龙出山之后,尽忠竭力,辅佐华武帝混一东南半壁,代华武帝总统王师,节制诸将,击败剿灭汉贼公孙霸,再整汉家山河,立下不赏之功。

华武帝英明神武,深加信赖诸位重臣,君臣无猜,大汉得以复兴。华武帝驾崩之时,将国事托付丞相潜龙,又遗嘱太子当重用礼待诸位重臣。

汉正帝遵照其父遗嘱,即位六年,以诸位元老大臣为倚重,励精图治。此时陈功、刘察、文雄、王腾等人,都已经年过花甲,春秋鼎盛。

唯有丞相潜龙正值盛年,时年才46岁。

四位在朝重臣闻知天子有急事相召,便急整车马,速速进宫。

见天子已经在御座之前默然而坐,龙颜有悲戚忧虑之色。

天子见诸位重臣前来,慌忙站起,拱手行礼,各位大臣正欲要行礼参拜,天子急忙制止,早已经为各位重臣设座相待,请四位重臣们坐下说话。

原来四位大臣都为华武帝时候倚重心腹之人,除开丞相潜龙之外,年岁皆为汉正帝长辈。汉正帝以师长之礼尊之,四大臣可剑履上殿,赞拜不名。

时潜龙已经知道皇帝急召之意,潜龙五日前夜观北边将星坠落,猜想必然是骠骑大将军王腾有不测。

今见皇帝急召在朝四位大臣议事,此例前所未有,便知此事为王腾陨折。

皇帝龙颜不展,对四大臣道:“昨夜朕接得幽州急报,言太师已经在五日前病卒,太师忠勇无双,一旦弃朕而去,令朕心痛如绞。”言罢,以袖掩面而拭泪。

陈功、刘察、文雄三人闻知大惊,面面相觑,一时竟无语。

潜龙丞相出奏道:“禀陛下,臣五日前见北边夜空有大星从天而陨落,正在幽州方位。此为将星陨落,主陛下当失一大将,今日果然得闻确切消息。太师突然病卒,大汉失去北边庭柱,可谓国家之不幸也。”

君臣闻知,皆各自诧异。天子道:“今岁年初之时,朕曾闻公孙国师天象如何,国师言当有一大将折损,不想今日果真应验。丞相亦通天象,如何不早禀报朕此情,以早做预备呢?”

潜龙丞相奏道:“禀报陛下,非臣不欲告知。此等天象之事,反复无常,若提前散布告知,当会泄露天机,将遭天谴。如不应验,当对朝野不利,又恐有画蛇添足之嫌。臣向来务实,不敢以此等虚妄之天象,便骤然下定论。今既然天象应验,方才可以言之也。”

天子道:“相兄忠心辅佐朕父子,一片赤诚,相兄不早言,必然有所道理。想太师一生征战纵横驰骋中原,威名赫赫,北方胡人皆望风畏服,自朕即位以来,得以赖太师镇守北疆,才保天下安定。朕还未亲自置酒为太师祝寿,太师就突然弃朕而去,朕心实在哀痛。”

言罢,潸然泪下。

大司马陈功对丞相道:“王骠骑虽然年近花甲,然身体尚且康健,今突然一朝陨丧,非同寻常。太师与吾不但为同僚,还有袍泽之情,今日弃吾而去,怎不令故人伤感心痛?”

言罢,也以袖掩面。

文雄道:“此事太过突然。太师镇守幽州,统十万雄兵,今突然病卒,恐北胡、东夷等趁此将有不轨之举动,若果真如此,则大汉北疆将有不安。此为陛下所深为忧虑者。”

刘察也道:“太师威名响震北方,身受朝廷诏命,担负重任。今一旦突然丧折,事关国家边疆安危。以老臣之见,还请陛下急遣方面大将,前往幽州驻守,以保社稷安定。”

潜龙丞相听完三位大臣反应,便启奏皇帝道:“人之寿命,各自不同。生老病死,在于天也,非人力所能阻止。太师新丧,陛下还请节哀顺变,当以国事为重。臣以为刘渊鱼之议为妥,还请陛下降诏,选定大将镇守幽州,以接替太师。”

天子方才收泪,整顿衣冠,问丞相道:“国事皆由丞相主持,便依照丞相之议。丞相以为当遣何人可接替太师镇守幽州呢?”

丞相尚未回答,文雄出奏道:“臣以为能接替太师者,天下不过有三人适合而已。一为大司马,二为徐州牧赵山,三为并州刺史封驿

。”

赵山字云峰,青州人,本为一布衣出身寒士,通军谋,年轻时候遭逢乱世,辗转各州,后为前汉朝兖州刺史周崇所举荐,用为幕僚从事,几经辗转,后归于西城侯,多出军谋,有画策设计之大功。华武帝建国,本当位居三公,赵山为人谦逊,志向高洁,避位让贤,只领青州刺史,后又接任徐州牧。也是华武帝心腹倚重大臣,当今天子在外镇重臣。

封驿字传车,本为前汉朝并州刺史封章幼子,随父出征,年少成名。后封章为朝廷阉宦奸臣所害,封驿便投归华武帝,华武帝当时在西城为侯,见封驿来投,大喜接纳,用为大将,后率兵征战四方,立下汉马功劳。华武帝即位,授封驿为并州刺史,汉正帝即位,又加衔太尉。

刘察便奏道:“老臣以为赵云峰领徐州牧,亦是重任,不宜擅自调动。且赵云峰为治国良臣,若用为大将,当为舍本求末。封传车名望虽然可比太师、大司马等,然其镇守并州,以防北胡,亦是重任,也不宜调离。”

天子听后便道:“以爱卿之见,便只有大司马可以当之。”

陈功闻言,便出座拜伏于地道:“启奏陛下,臣虽然年老,然若陛下欲要用老臣,老臣还当重提刀枪,再上战马,水火不避也。”

潜龙丞相闻大司马言,便出奏道:“启奏陛下,先帝时候诸位方面大将,今已经凋零将尽。所存世者,不过大司马陈章武、太尉封传车二人。臣以为大司马虽然威名震动海内,然年过花甲,早已经卸甲多年,臣以为不宜劳动大司马远涉北方边疆。”

天子道:“依照相兄之见,当用何人为宜?”

潜龙丞相奏道:“臣以为右北平郡守、奋威将军北泽可以领受此任!”

天子与三位大臣闻丞相此言,皆各自惊讶诧异。

天子道:“奋威将军北泽,虽然也为当今名将。然其资历、名望岂能与太师等相比?朕闻知北泽年纪尚不到四十,如何能服众,领受此般重任呢?”

北泽字冥鱼,并州汾阴人,出身将门之间,其父北勒曾为前汉朝荡寇将军。北泽作为后起之秀,早年在王腾麾下,后华武帝重建大汉,北泽因为军功授奋威将军,统兵数万人,驻守幽州右北平,并兼领右北平郡守,为王腾麾下首席大将。

北泽小王腾二十岁,靖治六年,北泽时年三十八岁。

潜龙丞相又奏闻皇帝道:“北泽虽然年纪尚轻,然武勇可比太师当年,在东胡诸夷之中亦有威名。臣观北泽不仅骁勇、尚兼有武略,其人忠心汉朝。正可谓为太师接班之人。”

陈功奏道:“臣亦知北泽骁勇善战,善能统军。只是幽州刺史之位,干系重大,恐其名望不足以领受也。”

文雄奏道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帅才更为难求。北泽既然有文韬武略,兼备太师之风,陛下不可失去此人帅才。今既然丞相保奏,臣以为陛下可以用之。”

天子便问御史大夫刘察意见。

刘察沉思片刻,启奏道:“陛下欲要用人,又何必在意年纪资历?且当年丞相出山之时,其年不过二十五岁。丞相总统节制十万大军之时,也不过三十岁。既然丞相以为北泽可接任太师,便可用之。至于资历名望之事,陛下可先缓缓为其加升官爵,慢慢培植,数年之后,自然便可服众。”

潜龙丞相又奏道:“陛下可先加北泽为镇北将军,节制幽州各军十万兵马,待一二年之后,再授其幽州刺史。如北泽果然不负众望,陛下便可再为其加衔进爵,如此,其名望资历自然而具备,当无人不服。”

言罢又拿出王腾所写给自己书信,呈奏天子,道:“太师曾与臣有旧交,不想今日天各一方,阴阳诀别,不及面谈。特留有书信一封以致情谊。太师在书中言:奋威将军北泽可以接任其职。然忧虑朝廷以为北泽年轻历浅,所以并未上书陛下推荐北泽。特让臣启奏陛下保荐此人。”

大司马陈功虽然有不同意见,但见潜龙言语,便打消顾虑,启奏天子同意任用北泽。

天子听后不禁大喜,便同意丞相所举荐。

君臣商议已定,汉正帝便令人写下诏书,令天使敕令传旨右北平郡守、奋威将军北泽,擢升其为镇北将军,先接替王腾暂时代领幽州军事。

又下诏命幽州长史姬望代领幽州刺史职务,行刺史事,管理民政事务。

潜龙丞相又奏道:“太师一代名将,功劳与汉朝巨大,有如泰山之重。陛下亦追封太师,以表彰功臣。”

天子准奏,诏令御史大夫刘察议定追封王腾事项。

刘察当天便议定追封,上奏天子,天子准之。于是次日便颁布诏命,追封太师、骠骑大将军王腾为英武公,以三公之礼安葬,朝廷为之素服三日。恩泽荫及妻子,赐王腾夫人安夷将军赵如霜金银各百斤,增加一县封地为其汤沐浴。王腾二子,皆各自增封五百户,官位增加一品。

却说太师王腾突然病卒,天下闻知震动。

幽州十万兵马,各军数十员将军,闻知主帅病卒,皆一时陷入悲伤慌乱焦急之中。

幽州长史姬望便代领州事,传令诸将,严加安守边疆,勿得轻动。

其中右北平郡守、奋威将军北泽与王腾情谊深厚,恩若父子,闻知其病卒消息,心中大恸,血泪盈眶。

北泽不顾部将之劝,欲要来蓟城为王腾奔丧。

王腾夫人赵如霜闻知,立即请姬望派人传令北泽,严责其为大将,无视军中将令,视国家边疆安危

于不顾。令其需要遵照命令,勿要擅自撤离职守。如不遵奉命令,当以军法从事。

北泽方出右北平百余里,途中接到幽州刺史部严令,不能前来蓟城为王腾奔丧,不禁仰天长啸,目龇欲裂。

良久,只得返回右北平军中,遵命各处严加驻守。

除夕前日,忽然朝廷使者骑快马奔至幽州右北平郡军中,传朝廷诏命,命右北平郡守、奋威将军接旨。

北泽便出军营,率麾下部将伏地听旨。

皇帝诏命奋威将军北泽为镇东将军、假节,暂先接替王腾,节制代领幽州十万兵马,严防东夷趁机侵犯。如不能震慑东夷,稳定局面,即撤北泽军职,送交法司问罪!钦此。

北泽领命谢恩。送走朝廷使者,立即传令辽东汉四郡严加守备,又调动右北平郡三万军马,开赴辽东各处要隘驻守。

东夷国已经建立一年,王腾病卒消息,虽然保密,但数日后还是为东夷国细作探知,东夷国伪帝得知大喜,道:“王腾果然归天,朕若举事,无所畏惧矣!”

于是便召集其党羽等商议,欲要趁幽州群龙无首之机,举兵作乱,夺回玄菟、辽东郡多处土地城池。

原来辽东之地,各朝各代胡汉疆域变换不定。华汉建国之初,便平定辽东,又恢复汉四郡设置,划定疆界。然而辽东诸夷与汉地犬牙交错,形式错杂。

辽东、玄菟、乐浪、带方四郡,已经归属汉地。但辽东诸夷在此四郡之地居住长久,认定该四郡之地多数为诸夷故土,又见汉朝经营四郡,日渐富饶,久有夺回之心。只是一时未有时机。

东夷国伪帝见王腾突然病卒,汉军一时没有主帅,料想时机已到,便商定在除夕之时举事。

东夷国正欲趁除夕之夜汉军无备举事,忽然接到细作探报。说汉朝又任命奋威将军北泽为帅,调动数万兵马,前来辽东驻守。

东夷国伪帝闻报心中畏惧,见汉朝有所准备,且又畏惧北泽威名,于是便罢撤举事,不敢有所妄动。

伪帝对其麾下道:“今汉军有备,举事无功,反得罪汉朝。来日方长,且待时再相图。”

于是北泽临危受命,以镇东将军统领节制幽州十万军马,为汉朝镇守北疆。

北泽接任王腾,便统领幽州十万军马,以镇守大汉东北边疆。

此后数年,东夷国畏惧于汉军兵强,未有侵犯之举,幽州得以暂时安定。

然大汉兴盛之伟业,欲要重现当年文景之治、光武中兴盛事。非数年之功就可以达成。至少需得十年安定环境,君臣励精图治,才能有所成效。

汉正帝与潜龙丞相君臣,碍于兴汉伟业,不便大举刀兵。一直采取掩兵息武、发展经济国策,对边疆四夷采取极大包容政策,

只要四夷不兴兵犯境抢掠,便不对其用兵。

汉正帝欲要成就一代文治之盛,所以反感兵戈之事。潜龙丞相因为担忧一旦用兵,开启战端,势必耗费钱粮赋税无数,天下将不宁,人民将不安,势必影响阻碍汉正帝复兴大汉伟业,严重话甚至功败垂成。

自汉正帝即位,六年以来,潜龙见四夷逐渐各自合并建国,强兵健卒长养成,对大汉从东西南北四面形成包围之势,尽管心中有此担忧,但为了兴汉大业,潜龙亦不得不掩兵息武,对四夷施行招抚归化策略为主。

但四夷之族,皆彪悍善战,热衷于掠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四夷见汉朝日渐富饶,早就垂涎欲滴。只是时机未到,一时不敢轻动而已。

四夷逐渐完成统一,于是心照不宣,各遣使者,互通消息。准备时机到来之时,突然发难,侵略汉朝。

潜龙丞相忧虑至此,便一面暗中训练兵马,藏兵于民,不废武事,以防四夷之变。

又五年,靖治12年春,汉正帝因为操劳过度,天命不永,驾崩于长安未央宫。四夷闻知,趁大汉国丧之机,悍然发动叛乱,举兵数十万,分别先后从四面围攻汉朝。

潜龙丞相遂扶立新君,奉诏代行天子事,总统汉朝王师,驾驭诸将,率兵迎战四夷。

其中,前奋威将军北泽,以镇北将军统帅幽州十万兵马,后又领幽州刺史,东夷发难之时,朝廷授北泽为骠骑大将军,全面接任王腾职务。率师与东夷、北胡二国鏖战于辽东、幽燕、河朔之地,长达三年之久,终于击退强胡,保得中原完整。

北泽因为军功彪炳,朝廷授予其太师,封三万户侯。比于王腾,遂也成为与王腾齐名的汉朝名将。

因为王腾、北泽二人皆先后任奋威将军、镇北将军、幽州刺史、骠骑大将军、太师等职位爵衔,二人皆骁勇善战,善能统军,兼备武略,一脉相承。胡人皆对二人以汉朝飞将军相称,大汉遂也称二人为飞将军。

飞将军者,乃西汉时代名将李广也。

李广善骑射,镇守朔方边疆,其才气,天下无双,深得胡人畏服。

数百年后,胡人仍畏服飞将军威名,以飞将军相称王腾、北泽二人,以示胡人畏汉之心。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