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年味
其实不管是严嵩还是夏言对于现在的范进来说都还只是一个弟弟,虽然他现在还没考上进士,没有这两位官位高,但是马上他就要开始平步青云了。估计比这两位开挂开得更厉害。
这两个是靠着讨好小嘉靖上位的,而现在的情况是小嘉靖甚至还要讨好范进的程度。
毕竟范进可是兴王临死的时候将小嘉靖托付给了他,范进在他们进城的时候出了大力气,让小嘉靖不至于以朱厚照的儿子进去登基。
虽然历史上也没有,但是历史上那个嘉靖可是比现在的这个嘉靖大一些,还更加成熟一些,而现在他主要就是依靠着范进和袁崇焕。
至于小嘉靖的母亲?这个就别说了,现在还在被张太后欺负呢,还能帮小嘉靖什么?而且在小嘉靖和小范平的眼中,范进就如同父亲一般,给了他们对于父爱的需要。
所以现在的范进就需要等着考上了进士之后,就混一下资历,就差不多可以上位了。
范进今天带着小范平又出去到市集上去买东西。
集市贸易在华夏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易·系辞》记载,神农时代,“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大概就是华夏最古老的集市。buhe.org 非凡小说网
古代,随着都市的出现,商业贸易一般都在城里进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度量衡,修驰道,更加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到西汉时,都城长安及洛阳、邯郸、临淄、宛城、成都等大城市,都发展成为着名的商业贸易中心。当时,城市中的市场都有固定的地点,叫做“市井”。
据《左传·隐公元年》记载,西周时期对各级城市的规模有严格的限制。对于城中之市,也有定制。
根据战国初年成书的《考工记》和考古发掘,便得知,当时城市里的宫殿、祖庙、社庙、市、居住区都是一个个封闭形的群落,宫殿区由高墙环护着,居住区也被划分为整齐的方形的“里”“坊”,每一里或坊也都有高墙环护,只能由里门进出。
市,也是一个由高墙环绕着的方形区域,市内除十字形或井字形连通四周的市门的主街道以外,还有若干里巷式的较小街道。街道两侧,排列店铺与货摊。
沿街排列的店铺称“列肆”,列肆后面存储货物仓库称“店”,或称为“邸舍”“廛”。那时,官府对市井控制很严,市内设有专职的门吏掌管;设置“市令”或“馆长”管理,监督交易;还有专管治安的官吏。
直到唐代前期,官府对市场的管理都还很严,不仅严格区分商业区与居民区,而且还限定市场活动的时间,每天上午击鼓三百声开市,下午击钲三百下收市。
这个市,只准具有“市籍”即具有商人户口的商人及其他特许人员在里面设肆经营,而且只准在市内营业。由此可以看出,此时的城中之市,实际上是“井中”之市,它只是城内呈井字形的特定区域。
随着农业、手工业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人们开始在州、县府所在地以外,交通方便或居民集中的地方进行交易活动,这些地方后来就逐渐形成集市。唐朝中叶以后,这种集市逐渐增多,宋代商业繁荣,集市贸易也更加发达。
古代集市的形式很多,有定期的常集,也有不定期的各种特殊集市;集市的名称五花八门。就常集而言,据《五杂俎》载,岭南人叫“虚”(墟),西蜀人叫“亥”,山东人叫“集”,而江浙人则称为“市镇”,不一而足;至于特殊的集市,名称就更多了,如庙市(也叫庙会)、香市、花市、药市、灯市等等。
集市交易的日期因各地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高低而各不相同。江南的“市镇”很多是常市,“一月之中,靡无市焉”,岭南的“虚”除少数“逐日市”外,一般都是“有常期”的,“虚期”或五日或三日,有的每旬四次。
据《五杂俎》解释,“虚”乃取“有人则满,无人则虚,满时少,虚时多”之意。西蜀的“亥市”则按十二地支计算,逢“亥”日为集市日。
有的集市,五日一集,轮回辗转,间或有十天四集的。由于各地对集市的称谓不同,所以对于上市交易的活动,有的称为“趁墟”,有的称为“赶市”,也有的称为“赶集”。
唐朝着名诗人柳宗元有两句诗“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古代农民赶集的情景。
广东的“四市”是有名的专业化集市。据清人屈大均《广东新语》载,“药市”在罗浮冲虚观左旁,也叫做“洞天药市”;
“香市”,在东莞的寥步,凡各种生、熟“莞香”,都集中在这里出售;“花市”,在广州七门,“所卖止素馨,无别花”,就像洛阳只称牡丹为花一样;“珠市”,在廉州城西卖桥畔(今合浦)。
古代杭州西湖的“香市”则是一种综合性的大型集市。据《陶庵梦忆》记载,杭州西湖的香市每年“起于花朝(夏历二月十五日,或说二月十二日),尽于端午(五月初五)”,不但时间长,规模也大。
在这期间,昭庆寺“凡胭脂簪珥、牙尺剪刀、以至经典木鱼、孩儿嬉具之类,无不集……数百十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日簇拥于寺之前后左右者,凡四阅月方罢”。
古代的庙市(也称庙会)有点像今天的商品交易会,多在农闲时举行。庙市一般是一年一度,为期约三五天,但也有一年数次,甚至每月举行的庙会。
尤其在宋代,庙市更是盛极一时。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当大相国寺开放集市时,从大三门至内殿两廊,各种商品陈列得琳琅满目。
还有临时搭盖的铺棚,进行交易。而明代北京的城隍庙市,出售的商品不仅有古今图书典籍,商周彝鼎、秦汉匜镜、唐宋书画以及云南、广东、江浙等地的珠宝、象牙、玉石、珍错、绫绵等出售,而且还有来自外国的猩猩毯、多罗绒、西洋布等等,可视为国际性贸易的雏形。
最引人入胜的要数古时候的灯市。据《帝京景物略》记载,元宵之夜张灯的习惯,自汉代以来就有,明初“盛为彩楼,招徕天下富商,放灯十日”。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北京的灯市从正月初八开始,正月十三达到高潮,到正月十七才罢。所谓“灯市”即白天集市,晚上观灯。
每当入夜之际,华灯张放,五彩缤纷。更有鼓吹、杂耍、弦索等助兴,临朐人冯琦的《观灯篇》形象地描绘了灯市壮丽的景观,其中有“十二楼台天不夜,三千世界春如海”之句,可见盛况之一斑。
而现在这个时候的明朝,集市的繁荣其实归功于朱元璋。
明朝处于我国封建社会末期,专制制度不断加强,皇帝个人能力的强弱对一个王朝的发展趋势至关重要。
明朝初期,朱元璋排除万难,制定了详细的休养生息政策,让百姓都能安稳度日,并在恢复民生的过程中稳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大规模集市的形成也就不足为奇了。
朱元璋即位之后便收归权力,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加强改革措施,促进了明朝社会的发展;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集市也随之出现。
随着集市的数量越来越多,相应的管理措施也不断加强,减少交易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起到保护百姓消费权利的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购买需求也日益强烈,集市便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当集市的规模不断扩大成形之后,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那就是如何让百姓在购买过程中得到公平对待,不被欺凌欺骗,这就需要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了。
朱元璋是十分重视百姓权益的,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集市管理的重点就在于统一计量单位,并调控物价。
朝廷制作了计量工具的样本,要求各个集市照此制作,并在审核通过之后投入使用,不定期会有官府的人来检查,避免有漏网之鱼。统治者对集市的严格管理的确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纷争,同时保护了百姓的利益。
小型集市上售卖的大多是农民自己生产的粮食等物品,而大型集市上的货品琳琅满目各式各样,都是当地较为闻名的珍贵商品。
而大型集市的出现,促使乡镇手工业劳动者将生产物资送外城镇,城镇的商人将货物卖到更远的地方。
如此一来也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促使城乡友好发展,使得不同民族以及不同工作者之间的友好交往更加密切,将大家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尽管集市并不是从明朝才开始出现的,却是在明朝开始不断形成规模,并不断向手工业品发生了转变。明朝初期朱元璋重视百姓的生活质量,采取了多方面的政策提高百姓的幸福感,实现休养生息的目的。
在明朝步入正轨之后,集市大规模形成,相应的管理措施也非常到位,让百姓能够在正当、公平的交易环境中各取所需,可见明朝的商业发展是极为健康的。
现在的集市也没有以前朝代那样规定严格每天有固定的交易时间,明朝也就随意得多了,这也就让商品的交换变得更加的繁荣。
范进带着小范平和几个仆从就在市集之中走着,其实按道理来说,范进这种身份的人是不适合来集市的,但是耐不住范进是老爷,仆人能教他做事?
不得不说这里简直就成了人山人海,毕竟都是临近过年了,大家要么都是出来置办年货,要么就是出来想要找到一个热闹。
人类的悲欢本就不尽相同。范进和小范平这边自然是比较愉快的,但是小嘉靖和陆冰那边,就不怎么愉快了。
小嘉靖最近的事情太多,什么祭祖还有之类一系列的事情,毕竟是第一年做皇帝,哪能习惯这么些。
而且中国古代的礼制可是繁琐的要命,皇帝要保持自己的威严以及至高无上性,所以有一些流程让人意想不到。
而陆冰这边,躺在自己的床上直呼苍天不公,本来其实是想要说他爹的,不过又被打了一次之后就换了一个口号。
他想着皇上没有他的陪伴一个人孤零零的不由得感觉到一阵辛酸,殊不知小嘉靖最近都忘了这个人了。
范进看着人山人海,也只能紧紧的拉着小范平的手,生怕他走丢了,好在自己带了几个随从,前后左右其实都挤出来一个空间,这才让范进好受一点。
范进这边虽然感觉有些人多,但是小范平这边却是感觉到愉快极了,小孩子喜欢热闹,范进也是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毕竟他主要生活的现代想要看到这种场景的机会是很少的。
过年的喜庆在古代范进才感觉了出来,当年在现代的范进,生活在城市里面,简直就没有了什么年味了。
哪里像现在一样,人们忙着赶集,还有看庙会之类的,当时范进感知最强的也就是超市里面放的恭喜你发财,恭喜你精彩什么的才能意识到年关将近。
而他生活的城市又是一个工业城市,过年也就代表着那些外出打工的人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等到来年才会归来了,这也就让范进的生活的地方的人更加少了起来。
想起了现代的生活,范进这才知道什么叫恍若隔世,以前的事情好像在他的眼前重叠,但是他知道自己应该再也回不去了。
穿越刚来没多久的时候,他时常想起现代的生活,但是到了现在,他的记忆好像在慢慢的模糊,他已经习惯了晚上不能随手开灯要自己点灯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