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百官上疏

第165章 百官上疏

雪像烟一样轻,像银一样白,飘飘摇摇,纷纷扬扬,从天空中飘下来。大地到处白茫茫的,像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

这无不在昭示这今年应该是一个好年。

“瑞雪兆丰年”在于积雪层对越冬作物的防冻保暖作用。大雪可以防止土壤中的热量向外散发,又可阻止外界冷空气的侵入。

“瑞雪兆丰年”在于积雪的增墒肥田作用。地面积雪在来年春季大地回暖时,缓慢融化。融化了的雪水流失少,大部分渗入土中,就像进行了一次灌溉一样,对缓解春旱、做好春耕播种大有好处。融化后的雪水,能够给土壤带来较多的氮化物。

范进也是觉得今年应该有个良好的开端,但是人类的悲欢本就不尽相同。

对于范进来说今年是起飞的一年,但对于杨廷和为首的内阁的人来说今年这个开端就难过去,去年的旧账和亏空还不知道怎么弥补,结果现在京官讨薪的人也就来了。

对于京官们的讨薪,他们本是想糊弄住,想要拖延一段时间的,但是这次京官们可是等不了了。

今年或者说以后都没有宁王给他们钱了,少了一大部分的开支,还有就是朝廷已经欠俸几个月了,就等着年底还钱发俸禄呢,要不然他们这个年怎么过?

还有放贷的已经跑到府里面来催促了。buhe.org 非凡小说网

现在对于这群人来说今天如果只见到这些东西,简直就感觉到怒不可遏!

朝廷抄了宁王的家的钱也不知道到底花费在哪里了!

如果杨廷和等人知道了这些人的想法顿时就感觉到天地良心,自己等人可是一分都没贪,都用在国事上面了。

宁王的钱其实早就没多少了,毕竟又要贿赂朝廷官员,又要练兵准备造反,整个江西早就被搜刮得差不多了,哪里有钱给他们?

而对于这番说法,朝廷的官员们自然是不信的,因为宁王每年都能给他们这么多人钱,现在你说宁王没钱?谁信啊?

明朝的一个藩王可以说是真的有钱。明朝的藩王们除了需要耗费国家财政大量资金之外还会在朝廷制度许可之外利用自己的优势盘剥百姓:各地的藩王们利用自己手中的政治特权、经济特权、法律特权开始强占田地。

所以宁王能造反其实也是有一些制度原因的,现在这些都过去了,暂且不提,但是杨廷和他们可没有这么好过去了。

这一天雪飘得特别厉害,而官员们也开始了他们的动作。

自己寒窗苦读几十年,好不容易做了一个官,结果现在竟然没有钱过年,这个到底怪谁?

怪当权者?正德皇帝,也就是朱厚照,他是先皇,是君父,都已经死了,自然是不可能怪他。

而如今的嘉靖皇帝,现在也是刚刚即位,而且群臣对他的映像非常不错,毕竟有朱厚照这个“珠玉在前”!所以自然也不可能怪他。

唯一他们想要批判的,自然是杨廷和为首的内阁官员们,堂堂一个大国,被他们这些人管着竟然发不出来俸禄。

再加上之前杨廷和总揽朝政的时候,留下来太多的风言风语,而且小嘉靖进京的时候的事情也没有处理好,竟然对他妥协了,虽然说这是张太后下的旨意,但是杨廷和等人也默认了,现在努急了的官员自然是将这些都算在了杨廷和的身上!

紫禁城,禁门之前,大概百十来人,这时每个人都手里面都举着一本奏书,黑压压的人群直接就在这大雪铺满的地上跪了下来,跪在了这禁门的外面。

这个时候户部尚书秦金正在向内阁这些人讨论情况,今天虽然说那些讨薪的人在他还没有去处理的时候就退了下来,但是他总感觉到心神不宁,觉得这个事情不可能这么就算了。

对于他的担忧,杨廷和并不在意,毕竟他当了这么多年的首辅,而且还是在朱厚照这个皇帝的下面当首辅,什么风雨他没有见过,而且小嘉靖在他的眼里就是自己扶上来的。

他丝毫不慌,甚至微微的抿了一口放在自己身旁的茶,然后他对着秦金说到:“国声(秦金字国声)啊,不必惊慌,今年国事艰难,想来他们也是能够理解的!”

杨廷和这位首辅的安慰自然在秦金的心中占了非常重的分量,毕竟是老首辅了,看着杨廷和喝茶的样子,他就感觉杨廷和稳的一批。

秦金悬着的心微微放下了,内阁首辅都放话了,这个自然他就不害怕了。

其实他也是主要怕出了什么事情,自己要担这个责任,惹怒了这群官员自己可是担不起这个责任,众口铄金。

在禁门外面当值的禁军自然是吓傻了,他们可是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他们感觉到非常的懵逼,不知道这群平日里面衣冠楚楚的文官到底想要做什么。

这么多人跪在这里不由得让他们觉得这群官员是要逼宫啊!在这个特殊的时段,再加上这个特殊的地方,不是逼宫都有一点说不过去了。

今天禁军当值的首领自然是感到不安,然后跑了过去,拱了拱手,说到:“不知道各位大人到这里来想要做什么,这里是什么地方大家应该都知道~!有什么事情可以明天和杨阁老他们谈!”

当值故意拉长了声调,想要让这群官员们知难而退,毕竟他赶也不好赶,这群文官可是金贵得很啊!

这群官员们听到杨阁老都感觉到气氛得很,毕竟杨廷和可是他们心中的罪魁祸首!

一个跪在正中的御史高举起手中的奏疏,然后大声的叫到:“如今奸佞在朝,祸乱朝政,我们有奏疏要直呈皇上!”

当值听到之后皱了皱眉,然后说到:“上疏也是有个上疏的流程!先交通政使司,再向上呈递内阁司礼监,这个规矩也不懂?”

在明朝,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传送奏折:通政司。

明朝的奏折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以个人名义上奏的奏折,称为奏本,其他类都称为题本。

题本里的内容多为公事,禀报皇上,或着是有公事需要皇上拿捏。题本一式两份,一份是由通政司直接送到宫内,交司礼监,呈递到皇上的办公桌上。而另外一份则会交给六科廊坊抄录。

另外一种,则就是奏本。奏本在皇帝没看之前,是不会公开的,也不会交由六科廊坊抄录登记。由个人名义呈递的奏本,里面的信息一般都会是比较严重情节,比如弾章。所以都得由皇上看完、处理完之后,才交由六科廊坊抄录登记。

题奏本向上传递,要经过通政司、文书房备案、皇帝御览、内阁票拟、皇帝批红(明代中期以后多由司礼监代)和六科抄出等许多繁琐程序。

所有的奏折,不管是题本还是奏本,统统先送到通政司。然后送到宫内,由司礼监的太监送给皇帝。皇帝把他认为可以交由内阁处理的本章送给内阁票拟。然后皇帝披红(如果皇帝懒可以让司礼监代劳),六科备份。

他们现在这样上疏明显是不符合流程,但是来这之前他们早就想好了怎么应付了。

黑压压的人群中一个人大声的回复道:“我们参的就是通政使司,就是内阁!这个奏疏我们不能给他们!”

然后中间那个人再度说到:“请公公将我们的奏疏立刻直呈给皇上!”、

当值自然是无法反应,这件事情事关重大,已经不是他这个层次可以参与的了,没有回答这些官员,他准备去找自己的上司司礼监汇报一下,毕竟这事情他把握不住。

当他正要走的时候,跪在这里的这群文官们好像是不约而同但又是众口同声:“请皇上纳谏!”

当值脸色一白,听到这个声音他就知道事情已经闹大了!毕竟对于他来说这件事情可是非常严重的,他得赶紧去汇报司礼监。

本来他是想着息事宁人,但是现在他们这一嗓子已经吼出来了,拦不住了。

今天虽然雪有一些大,但是本来是十分安静的,现在突然百十号人这么一吼,声音直接在整个宫殿回荡,这下子皇上自然也是听得到了。

小嘉靖此时正在休息,因为这些天是真的把他累坏了,由于礼制,这些事情不做又是不行,没有办法。

但是现在他突然听到这么一声吼声,顿时是吓了一跳,但是声音并没有清晰的传到他的寝宫里面,毕竟这个隔音还是非常好的。

小嘉靖是没有听清,并不是没有听到,他直接召唤,来殿里面站着的小太监,然后说到:“去给朕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太监听到了皇上的吩咐,自然连连称是,然后马上就跑去查看去了!

别看这里说他是个小太监,其实实际上他还不能称为太监,明朝的太监可没有那么简单!

实际上在明代,要想混到太监,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谓太监是宦官的首领,不是谁都有资格被称为太监的。

明代宦官有很多级别,刚进宫时只能当典簿、长随、奉御,如果表现良好,就能被升迁为监丞,监丞再往上升是少监,少监的顶头上司就是久闻大名的太监。而不是像电视剧里面只要是挨了那一刀,就是太监了!

明代宦官有专门的机构,共二十四个衙门,分别有十二监(司礼监、内官监、御用监、司设监、御马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四司(惜薪、钟鼓、宝钞、混堂)、八局(兵仗、银作、浣衣、巾帽、针工、内织染、酒醋面,司苑),其最高统领宦官才能被称作太监,这二十四个衙门各有分工,不但处理宫中事务,还要处理部分政务。

当然处理政务这个是司礼监的事情,司礼监的掌印,掌的可是皇帝的玉玺,剩下的小弟秉笔太监也是处理政务披红的。

现在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太监第一个汇报的却不是皇帝,而是司礼监的人,这也就说明了其实小嘉靖现在并没有掌权的。

司礼监的人当然也是听到了百官们的呐喊,当然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待到当值派人来汇报他们才知道。

司礼监的人商量了一下,分别派人去告诉皇上和内阁的人。毕竟和内阁现在是精诚合作的关系,两者在皇帝不在的时候处理起来政务也是可以。

内阁的人当然也是听到了这声怒吼,甚至明明白白的听见了,虽然内阁里面有些人是老眼昏花,耳朵也听不清楚,但是有人是听见了的,其中也就包括了户部尚书夏金!

夏金脸色一白,然后颤颤巍巍的给杨廷和说清楚了他们说的什么!

杨廷和自然也是没有想到这些人竟然会这么做,本来是稳如老狗的杨首辅现在也是坐不住了。忙站起来。

当然年迈了嘛,本来身体就有点差,又听到这种消息,自然是有一些站不住,正要一屁股坐回去的时候,辛亏旁边的毛纪看到了,连忙就将他扶了起来。

杨廷和这才用颤颤巍巍的声音说了一句:“走吧!”随后内阁的人都跟了过去!

杨廷和也没有想到,自己等人为了国家兢兢业业日夜操劳,本来这一年就比较难,先是朱厚照游玩,花费银两,再又遇到宁王造反,破坏江南一带生计,然后年中还有地震,迎皇帝的时候又有些争端,到了年末大雪又是带来了灾荒。

本来以为到了这个地步已经解决了,没想到现在年终官员这边又给他整一波官员集体向皇上奏陈内阁,这是万万没有想到的。

杨廷和现在愈发的感觉到自己的年迈,本来小嘉靖没来之前的那段时间,我们的杨首辅是意气风发,他甚至感觉到不需要这个皇帝他都能将这个国家治理好,当然皇帝是必须的。

封建制度之下,人们需要这个象征,而且他当权的那几十天,百官们全都闹翻了,说他是一个佞臣。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