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有一个问题我们早就该发现了,唐僧师徒之所以一路艰险,那多是因为唐僧肉太值钱了。所以,要想唐僧在西天路上安安全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唐僧肉一文不值。换句话说,只要在取经一上路之时就让唐僧做了风月之事,那么唐僧的西天之路该有多么坦荡啊!可是,佛祖为什么不这么做呢?只要唐僧被人玷污了,西天之路就顺畅了,这不是挺好的吗?况且,此事唐僧是个受害者,并无失德之处,于取经大业并不冲突。佛经中记载,曾有菩萨因遭恶人奸污而向佛祖忏悔,佛祖并不觉得她有什么过错。取经路上,要夺唐僧元阳的闹剧一出接着一出,这不仅表明了玉帝通过给取经队伍制造障碍来向如来施压,而且更表明了玉帝早就向如来索要这张底牌了。取经路上,这个索要底牌的要求一再被提及,可见玉帝和如来的这场谈判从一开始就直击要领,并没有无病呻吟。从取经上路时的莫家庄开始,到谈判闭幕前的镇海禅林寺结束,如来一直握着这张底牌,他在寻找合适的出手机会。凭借着自己坚忍不拔的精神,讨价还价之后,如来终于找到了镇海禅林寺这么一个绝妙的好时机。
灵山封圣
贞观二十七年夏,取经队伍来到灵山脚下。
在灵山脚下,唐僧师徒遇见了在此守候多年的金顶大仙。不过,这灵山脚下先来迎接取经人的为什么会是个道家上仙呢?更为奇怪的是这金顶大仙的玉真道观竟然就在佛祖的灵山脚下。当年,观音菩萨奉旨上长安曾经打此经过,可见玉真观早在取经谈判之前就已经存在。那么,这个玉真观长期驻扎灵山脚下,到底有什么目的呢?其实,不难看出,这个玉真观实际上就是天庭驻佛境大使馆,是灵霄宝殿和大雷音寺之间往来沟通的桥梁。而这个金顶大仙实际上就是天庭驻佛境特命全权大使。由于灵霄宝殿和大雷音寺之间的长期不正常关系,金顶大仙的主要工作内容除了一般的外交事务之外还多了几分监察的色彩。这也正是当年佛祖必须容忍犀牛精的根本原因。一方面,那三位奉旨办差的真佛不便多有露面,因而犀牛精才有用武之地;另一方面,虽然犀牛精贪污,但是佛祖却担心反腐之战一旦打响,专项基金之事一定会弄得满城风雨,故而如来不得不投鼠忌器。
因为金顶大仙肩负监察佛境的特殊使命,所以这玉真观便成了是凡人上灵山的第一个屏障。有他在此,真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啊!难怪这天竺的老百姓和僧侣都上不得灵山了。因着这地理上的优势,他第一个出来迎接唐僧师徒也不足为怪了。唐僧师徒在玉真观的行止极为简单:吃斋,沐浴,安歇。在这极为精简的描述之中,唯一有具体描述的就是唐僧的沐浴更衣之事。虽然师徒们沐浴更衣是出于对佛祖对真经的虔诚礼节,但是此事恐怕另有文章。其实,在这里如来通过金顶大仙的这一常规流程确认了唐僧的身份。大家都知道,取经路上唐僧被一再调包,究竟这灵山脚下的唐僧是真是假?如来没有把握。因此,如来在这里通过对唐僧身体特征的识别确认了唐僧的身份。唐僧有什么身体特征呢?也许很少有人注意到,唐僧的左脚缺少一趾。当年,殷温娇抛弃唐僧时曾咬下唐僧左脚的一个小趾以为记验。现如今,此事只有佛派的几个领导知道,也算得上是一件佛家绝密了。当日,那殷温娇和唐僧母子相认之际,殷温娇就是以脚趾为验证的。时至今日,佛祖再次以脚趾这一佛家绝密为验证确认了唐僧的真实身份。
唐僧离了玉真观,又经凌云渡脱胎换骨,由接引佛祖引至雷音宝刹。大雄宝殿之上,师徒四众对佛礼拜毕,如来悲天悯人般地作了一番表扬和自我表扬之后,口谕传经。不过,阿傩、迦叶这两个传经钦差竟然向取经人索贿。索贿不成之后,他两个竟然敢以“无字真经”打发唐僧师徒。最奇怪的是如来得知此事之后,竟然没有严惩这两个败坏门风的不肖之徒,反而公开为他俩开脱。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一时琢磨不透,暂且按下。
几经周折之后,传经事成,取经大业终于完成。如来与玉帝,皆大欢喜。
谈判成功,取经人功不可没,终成正果。如来封神:唐三藏加升大职正果旃檀功德佛,孙悟空加升大职正果斗战胜佛,猪悟能加升汝职正果净坛使者菩萨,沙悟净加升大职正果八宝金身罗汉菩萨,白龙马加升汝职正果八部天龙广力菩萨。对于如来的这份果位安排,众人都没有意见,唯独八戒心有不满。【八戒口中嚷道:“他们都成佛,如何把我做个净坛使者?”如来道:“因汝口壮身慵,食肠宽大。盖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凡诸佛事,教汝净坛,乃是个有受用的品级。如何不好!……”】如来的这个回答让八戒颇感欣慰。原来八戒得了一个肥缺!于是,他不再争辩。不过,这个有关果位之争的疑问是全书中八戒所讲的最后一句话。从此之后,八戒便沉默了。为什么得了肥缺的八戒却不再言语了呢?总觉得这里面有问题。
首先,这五个职位可以分为两大类:大职正果和汝职正果。唐僧、悟空和沙僧得升大职正果,而八戒和小白龙得升汝职正果。那么,何为“汝职”呢?根据前后文的意思推测下来,这个“汝职”当为副职之意。因此,唐僧、悟空和沙僧得了三个正职,而八戒和小白龙却只得了两个副职。不过,根据全书最后的果位排名,八戒的这个副职比起沙僧的这个正职来还略高一筹啊!这是职级高低的问题,就好比副省长要比正市长大一样。
其次,这五个果位也可以分为两大类:佛和菩萨。从全书最后的果位排名来看,唐僧和悟空都成了佛,而八戒、沙僧和小白龙虽然名目各异却也都是菩萨级别。不要以为沙僧的职位是金身罗汉,他就真的只是个罗汉了。金身罗汉只不过是这个职位的名称罢了,与级别无关。这就好比同为市长,但是一般地级市的市长只是地司级,而有的副省级城市的市长却是副部级,当然有些县级市的市长才是县团级而已。在全书最后的果位排名中,我们还了解到大家经常挂在嘴边的五百罗汉其实也是菩萨级别的,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只是个罗汉级别而已。其实,这也很好理解。毕竟这五百罗汉乃是罗汉中的佼佼者,他们早就享受那“计划单列市”般的待遇了。
再次,“净坛使者”这个职位很特别。旃檀功德佛,斗战胜佛,净坛使者,金身罗汉,八部天龙马,这五个职位中最奇怪的就是这个净坛使者了。因为,其他的名称都有明显的佛教印记,要么是佛,要么是罗汉,要么是护法神,唯独这个“净坛使者”特立独行,找不出来历。佛教自来没有“使者”这一果位,如来封八戒为净坛使者究竟有何用意呢?其实,所谓“使者”乃是负有特殊使命的人。所以,如来想出这个“净坛使者”的封号其实是为了以此来揭穿八戒的真实身份的。八戒之所以会就此沉默下去,其原因也正在于此。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受用不受用的问题。
最后,八戒是如何明白如来的这个“净坛使者”的用意的呢?刚一开始,如来封八戒做个净坛使者,八戒很有意见。很显然,八戒此时还没有领会如来的心意。不过,仔细想一想,后来如来对八戒解释时所说的那番话还对谁说过?不错!大鹏雕。当年大鹏雕失手被擒,如来为了收伏他,曾经当着诸佛诸菩萨的面答应道:【“我管四大部洲,无数众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因此,这个“净坛”并无他意,实乃金翅大鹏雕也!所谓“净坛使者”,其实就是指金翅大鹏雕的使者。所以,在大雄宝殿之上如来虽未明言,但是“净坛使者”四字业已点足了八戒。在此情况之下,试问八戒又怎么能不沉默呢?如来之所以没有当众揭穿八戒,一方面是因为取经事成,此事无需再做深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考虑到大鹏雕的复杂背景,如果此事过多深究,恐怕会牵连甚广,甚至于影响到大教的稳定局面。
【五圣果位之时,诸众佛祖、菩萨、圣僧、罗汉、揭谛、比丘、优婆夷塞、各山各洞的神仙、大神、丁甲、功曹、伽蓝、土地,一切得道的师仙,始初俱来听讲,至此各归方位。】顺带说一句,灵山封神之时取经守护神之中的功曹、丁甲及伽蓝俱在现场,唯独揭谛不知所踪,此处足见,揭谛与如来与佛教其实泾渭分明。
是非成败
如来至尊释迦牟尼文佛,仁孝性成,智勇天锡,尝于雪山之巅修成丈六金身,克承大统。自践祚以来,勤政爱教,上承过往古佛开疆扩土之宏愿,下应万千教众安身立命之虔心,经文纬武,内息纷争,外争教权。三界宏教之路,雄关漫道,虽曰百难千难万难,亦一往无前。或曰守成,实则开创,非如此无以达“保国、保种、保教”之初衷,无以成儒释道三教并立之千劫未有之变局。
释尊之为人,算无遗策;释尊之为佛,勇往直前;释尊之为教,披肝沥胆;释尊之为军,刚柔兼济;释尊之不足者,乃为政。诚所谓天下归仁!释尊为政,其仁义之举始终不能超越种教之界限而达济天下。因此,如来佛祖一世执着,为种族、为宗教无所不用其极,虽然深思远虑,计谋高妙,但是始终未能实现由一名宗教事务领袖及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向一名政治家之根本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