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潜龙归隐月溪村(全书完)

昌国十年,四夷遣使来朝长安,贡献珍奇,共有大小一百二十余国,尊奉大汉皇帝为天下共主,皆诚心愿意作汉朝藩属。

时汉朝经济之盛,自秦汉以来,未所有也。大汉赫赫武功,威震东西数万里。国富兵强,人民富足,大汉进入极盛时期。

而潜龙丞相威望,已经登峰造极。无论是在汉朝以内还是汉朝十三州以外,威望都远在天子之上,多有不知汉朝皇帝而知汉相潜龙者,四夷国君来朝,必定要拜见潜龙,一睹汉相容貌姿态。

领英年已六十五,见汉朝已经兴盛,四夷又安定。自己位极人臣,平生所做之事已经完成,便生退隐之心。

领英二子如今已经长成,在朝为官,为皇帝心腹。一女嫁与文雄之子文弧。文雄有二子,长子文德,年三十九岁,幼子文弧,年二十八。文德字显昭,有治世之大材,其人品行端正,道德纯良,又与天子有亲,潜龙见文德才干优长,能胜任丞相之职,于是便有将文德栽培继任自己之意。

昌国年间,潜龙外出,每每让文德代理自己掌丞相府之事,任丞相府长史。

昌国十年秋,四夷朝贺完毕,领英即上表启奏天子道:“臣自出竹庐,辅助华武帝与先帝,扶汉兴汉,至今已经四十年,今幸借陛下洪福,臣下尽忠竭力,大汉终于兴盛,边疆安定,四夷来朝,臣之职责已经完成。今陛下已经盛壮之年,便可亲临天下,以延续大汉兴盛之事业。臣年已老,愿卸去官爵,还政于陛下。臣别无所求,愿一身轻松,归隐山林,遂当年之夙愿,以娱晚景。”

孝昌皇帝览表大惊,丞相功高,平日里面圣议事都是赞拜不名,并坐御座之旁,今日为何拜服于地陈奏表章,原来是有归隐之意。

天子便亲自下座搀扶丞相起身,对领英道:“相父何出此言?相父虽然功高,然朕却无丝毫怀疑,为何要生退隐之意呢?”

领英道:“臣奉天承命,兴汉事业已经完成,正宜功成身退,闲云野鹤。若贪恋于富贵权力,将有违天道,必遭天谴。陛下已经年壮,臣当奉还国政于人主,此为大汉之福也。”

天子又道:“相父于大汉地位如泰山之众,大汉可无朕,而不可无相父也。相父若卸下权职归隐而去,则大汉以谁为倚靠?望相父为大汉江山基业着想,勿要弃朕而去也。”

领英又奏道:“大汉之政务,臣已经安排妥当。文武皆有忠贞贤能人材辅佐陛下,必不误陛下大事。臣今已近年过花甲,精力衰朽,治国已经不堪再比后辈才俊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臣若不去位,反倒不利于后来者。且臣卸下职权,退隐山林,非是弃陛下而去。陛下如有召见,臣在有生之年,必然奉命前来。”

天子闻言,知道丞相仪态坚决,一时如失左右手,心中着急,便对领英道:“请相父入内安歇,容朕与大臣商议。”急忙召吴河、甘安等辅政大臣入宫,告知丞相欲要辞官退隐,众大臣皆大惊,面面相觑,皇帝问众大臣道:“相父欲要辞官安享天年,此倒不无可。但朕知道相父此去,必然隐居山林,不知所踪。卿等有何策,可以挽留相父长住长安?”

众大臣皆言大汉不可无丞相,请天子言语丞相夫人香荷公主与皇太后车嫣,请挽留丞相,唯有御史大夫吴河出奏道:“臣素知丞相为人,丞相平生之夙愿,便是安定天下,兴盛大汉,今夙愿已成,便思退隐之心,非是为避嫌也,而是天下已经安定,丞相自觉应当让位与后来者。此亦是美事。以臣之见,丞相既然去意已决,陛下也无法再挽留。不如就同意丞相所请,以全丞相心愿。”

甘安亦奏道:“丞相数十年来,操劳国政,军机戎马之中,一刻不得闲。今天下已经安定,丞相欲要安度晚景,陛下为何不成全呢?”

天子还是不愿丞相离去,便又遣人请皇姑香荷公主、皇太后车嫣相劝潜龙,香荷对来人道:“且告知吾侄,丞相乃上天垂象之人,其所行事,皆是依照天道而行,非人所能意愿也。”

皇太后车嫣对来人道:“朕乃女流,不问国事。潜龙丞相行事,素来有道理,朕甚放心,又如何要劝其违背本意呢?”

天子得两处回报,心下便知道不可挽留丞相了。只好同意吴河、甘安所言,准许丞相辞官。于是请领英进殿,与群臣相见,对领英道:“既然皇太后与朕姑母皆言相父行事有道,吴御史与甘太傅也言当以全相父心愿,朕只好从命。但相父卸任丞相之后,谁人为继呢?”

领英道:“臣已经为陛下安排妥当。丞相一职,丞相府长史文显昭可胜任也。只是惜其名望资历尚不够,今陛下可暂不设丞相,以三公代之。并令文显昭总录尚书事,三五年之后,文显昭若果有政绩,便可进位为丞相。以臣观之,文显昭当不负臣所望、陛下之盼也。”

孝昌皇帝便依从领英之言,起用文德,总录尚书事,总揽国政。于是潜龙卸下兵权,并将国柄奉还天子。令大将军展鸿、骠骑将军北泽等尽心辅佐皇帝。遂嘱咐香荷留在长安,自己将归西城竹庐隐居。

香荷欲要相伴夫君,只是自己也年老不堪再远行,领英道:“你是金枝玉叶,我不过一山野村夫出身。吾今归隐故乡,你不便与吾同往。吾今去后,如闻陛下召,还将回长安来看看你。”香荷没办法,只好哭了一场,让领英自去。

昌国11年春三月,领英已经将朝政安排妥当,遂前去明陵,祭奠华武帝与诸大臣,洒泪告别,又祭奠章陵孝正皇帝。完毕,便乘坐一单车,只带心腹仆从二人,准备出长安翻越秦岭,望西城而去。

皇帝率群臣送领英出长安,御赐车马军士随从等,领英皆不受,笑道:“陛下勿要担忧老臣,老臣自有上天护佑,只需昔日心腹二人相从即可。臣既然回归本真,又怎可再用朝廷车驾呢?”

皇帝只得顺从潜龙之意,依依不舍告别。大臣中有人见之叹道:“丞相已经非凡人了。”

领英虽然年已六十六,但与章武纵横刘察文雄等不同,章武等皆寿命不过七十。而领英习得道术,善能导气养生,所以年过六十却仍然身体康健,登山乘马都可,只是精力不如从前。

领英来到秦岭,进入终南山,对二从者道:“国师公孙先生,今年已经过百岁了吧!吾今路过于此,不可不前去拜见。”于是准备上终南山太乙宫,拜见公孙范。

行不数里,忽然一伟岸道者手执拂尘,鹤发童颜,飘然而出现在山岩之上,呵呵笑道:“来者不是当世潜龙吗?”

领英遂上前与公孙范相见,公孙范道:“贫道已经得知潜龙辞相归田,今特侯于此,有一法术相赠潜龙。”领英谢过,公孙范道:“贫道别无他能,唯长于养生。”遂传领英养生之道,嘱咐其清心寡欲,少问人间世事,自然可益寿延年。

领英学得了公孙范养生之术,便回至西城,也不入西城侯府,径直到汉城县月溪村。昔日竹庐,经杨秀等人修葺,至今尚是原样,只是物是人非,领英伫立于竹庐之前,感慨万千。

次日,便修葺旧宅,隐居于月溪村。村中人民,见一老者带领二仆人住进竹庐,皆大为惊奇,中有村民老者知道领英者,上前探察之,果然认得正是领英,村人大惊,十里八乡皆传言:潜龙回到月溪村了!一时间引起轰动,惊动汉城令并西城郡守杨秀,杨秀等亲自来迎接看视领英,领英一一安抚村中人民,对杨秀道:“吾欲返璞归真耳,此处是吾故乡,吾舍不得弃之。”杨秀知道潜龙之意,便嘱咐西城郡各县官员,勿要打扰潜龙清净。

潜龙便归隐于月溪村,白日亲自下田耕稼,与平常山民无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并不问世事。闲时便修炼打坐养生,教授二从者,二从者本也是学道之人,倾慕潜龙,诚心鞍前马后服伺潜龙,潜龙见二人甚有慧根,便收为弟子,携带身边教授之。

自此后,月溪村中,又多了三人,与山民门相处融洽。人们时时看见,有一白发老翁,身材并不高大,常荷锄披衣,带领二弟子在田间劳作。或坐于竹庐之上,焚香抚琴读书。月溪村村民都知道,这就是威名扬于天下的潜龙丞相。如果有外人前来,村民里正等都会令人在村口道路盘问来意,然后通报领英,得到允许后,才放人前来,否则,即便是朝廷天使,也不让其进入月溪村。

月溪之上,竹庐之中,一阵苍凉悲壮的古琴曲响起,行人驻足细听之,正是后汉蔡邕《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等曲词,曲调如泣如诉,又如诗如画,更又如梦如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