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章大军已经平定赵王之乱,冀州全部恢复,时辽东玄菟郡太守公孙霸,从东面进攻赵军,幽州遂也恢复,公孙霸见封章,甚为恭敬。封章即表奏其功,令其回师镇守辽东。
前幽州渔阳郡守将与王腾率军从代地至渔阳,沿路皆平,封章抚慰之,令驻守渔阳。封章见王腾有万夫莫敌之勇,遂授予其偏将军。前幽州刺史韩广国,投降赵王,有负圣恩,封章以其为一方刺史,而降叛军,有失地之罪,于是送韩广国至长安,请朝廷处置。然后分派诸有功之将,驻守各郡县。因荆、扬方未定,于是封章奏命朝廷,暂缓班师,亲率精兵六万,以贺武、封驿、陈功,王腾等为将军,赵山亦随军,南下至荆州黄陂,驻军黄陂,以观战势。时顺安9年春四月。
吴王军与扬州刺史车驰相持于东南长江沿线大半年,吴王又从后方强制募兵,前往支援,欲打破长江封锁,皆不能成功。后齐王军败,吴军震恐,于是车驰遣将军陆阳率步兵,诸葛武率领水师,水陆齐进共同发起进攻,吴王军不能敌,遂溃败,又退守会稽。隆冬到来,双方以钱塘江为界相持,休战三月。不久赵王亦败,吴军遂无战心,车驰与诸葛武攻之,吴王弃会稽,走瓯越。封章命车驰追击,吴王乃领残部万余人,又南逃至闵地建安。
车驰见吴王南逃,遂问诸葛武道:“吴王此番逃至建安,我军该如何一举而歼之?”诸葛武道:“吴王已成惊弓之鸟,主公不必劳师前往,可命一将帅精兵两万人,某部水军五千人,进军围剿,足以扫清吴王残余。”
车驰用其言,于是自己驻兵会稽。令陆阳领精兵两万人,直下建安,令诸葛武部将诸葛笑峰领水军五千人,乘大小海船五十余艘,从瓯海处走海路南下,沿途荡清吴军水师,至建安与陆阳军会合。诸葛笑峰时年不过二十五,然而已经历经数番水上实战,其水战之法,几与其父相媲美。
吴王逃至建安,立足未稳,陆阳即率二万精兵攻至,吴王不能敌,败走闽东东治,尚有数千人,陆地上立脚不住,于是收拾海船十余艘,准备出海。尚未停当,诸葛笑峰水军即从海边杀到,五千水军一齐登陆,共来截杀吴军。吴王急,遂与手下百余卫士弃军而走,抢得数船,急登上船,与百余人扬帆出海而去。诸葛笑峰即发水军出海追之,此时顺凤,吴王数船,不多时已经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诸葛笑峰亦无功而返。
吴军大部投降,于是吴乱遂定。吴王与百余人逃至海中,陆阳与诸葛笑峰在沿海设置岗哨,五日内不见吴王返回。诸葛笑峰对陆阳说道:“吴王百余人乘船出海,所带辎重甚少。五日内不见其返回,此必再难返回。将军可奏与刺史。留一支兵在此,然后班师。吴王百余人,即便返回,亦不足为虑也。”于是陆阳在东治留军两千人,设置哨探,又等了五日,海上仍然没有动静。于是与诸葛笑峰班师。
吴王自与百余人乘船出海以后,尽然一去不返,不知所终。
车驰将此战况报告封章并上奏朝廷。封章接报,认为吴王已经逃遁大海,十日内不返,多半葬身海洋,又难以查找踪迹。即以吴王已灭,扬州已定,便具表申奏朝廷。
楚王这边,亦一直未能攻破荆州长江防线。闻齐王兵败,楚王即转攻为守,与高升相持数月,后赵王又败,楚王遂收军南退,再扼守长沙、零陵、桂阳诸郡。高升遂收复荆州数郡,兵力不足进攻。于是封章命后将军贺武,领三万兵前往助阵高升。
高升与贺武合军,水军从江,汉两线而进,收复沿江各县,尽歼楚王水军。于是再进兵共围长沙,与楚王相战数场,楚军多败,高升趁机攻下零陵,贺武攻下桂阳。楚王见长沙即将不守,于是引败军万人南逃,高升与贺武再击之,楚王仅剩千人,逃至交州苍梧。
交州刺史赵安国,遣将伏兵而截之,在苍梧遇楚王军,遂以兵截击之,尽皆歼灭,楚王亦死于战阵之中。赵安国令斩楚王之首级,以木匣函封,派遣飞骑,传楚王首级于长安。
诸王皆灭,于是各地皆平定。封章分拨安置停当,即率六万大军班师回朝,时顺安9年夏6月也。
自齐王举兵反开始,至诸王剿灭,历时一年零两个月,朝廷两次换帅,调动大军数十万人,军队损失五万余人,伤十余万,耗费钱粮赋税无数,数十万人民遭受兵戈之苦,流亡道路。中原地区,时见饿殍和道旁白骨。汉朝虽然平定了此次叛乱,亦也元气大伤。各州刺史,大战之后,扩充实力,各自为政,朝廷更为无力控制了。
封章班师回朝,张莽于长安城外迎接,各有功将士,皆受到封赏。因为封章功大,张莽、朱糟不得已加封章为大司马,封一等县三万户侯,封传车亦受封亭侯。自此后长安宫中,封章又以大司马参与朝政。张莽、朱糟皆深忌惮封章,所议之事,每每意见相左,封章力争之,所以二人与封章共掌朝政,实为水火不相容也。
前兖州刺史张豹,失守兖州,私自逃回长安,张莽因为是其族弟,遂不治其罪。幽州刺史韩广国,则追究其失守投敌之罪,令除去爵位,投入狱中,韩广国后在狱中羞愤交加自尽而死。而玄菟郡太守公孙霸,以重金厚赂朱糟与张莽,求领幽州刺史。封章力争不可用公孙霸,然而朱糟、张莽得了公孙霸重金贿赂,皆不理封章之言,对封章道:“大司马举荐人多矣,我等尚无异见。今一幽州刺史,不想大司马却如此反对,难道是大司马欲荐自己之党吗?”封章无言而退。
于是公孙霸得领幽州刺史,其人内在桀骜不驯,然又极有城府,自领幽州之后,恩威并用,结交豪强,扩充势力。又巧取豪夺,官民皆畏之。
诸王叛乱平定之后,国皆除,并入汉地。淮南王末反,亦贬为侯,削其封地三县。而被诸王所吞并诸国,亦不恢复,皆降为侯,仅一两城作为封地。于是汉朝所封十余国,一概不存。
西城侯刘建夏,在西城闻知诸王之乱已平。以手加额道:“此上天赐汉朝之洪福也。虽然朝廷暗弱,还尚有封章等忠勇之臣匡扶,汉朝有望也。”
文雄听之,笑曰:“以弟观之,未必如此也。”
建夏乃问文雄道:“汉朝前途如何?连襟不妨详细言之。”
文雄道:“大司马虽然当今中流砥柱,然天下形势,非大司马一人可以挽救也。”
建夏再问道:“天下将如何形势?”
文雄又道:“诸王之乱虽平定,然汉室亦更为损耗,已伤及元气。故以天下大势形势看者,汉廷愈加微弱,则四方诸侯愈加不能约束。则天下之变,海内不安,随时可重现耳。”
建夏又问道:“果如你所说,似此如之奈何?”
文雄道:“殿下当年出京师,在终南山中遇公孙范,此事犹有记忆否?殿下至此,已经十年矣,天下果然刀兵起,将有大乱之象,正应其言。窃以为天下若不乱,则殿下仍为西城侯,天下若真乱,则天命终将归于殿下也!”言罢,向建夏拜服于地。
建夏命其平身,遂不再问。沉思天道循环,变幻无常。自己年已四旬,人生过半,而困于西城,公孙范等诸人虽皆有预言说辞,然真不知未来变化会如何。思之良久,建夏不胜感慨,乃倚靠塌上,略作休息,不知不觉,沉沉睡去。
建夏在睡梦中,忽然见一黄龙飞来,自己随即骑上,乘龙飞上天际,只见云雾缭绕,建夏正惊疑见,龙飞于一山之巅,放建夏下,随即又飞入云中不见。建夏看此山,千丈绝壁,其危无比。正看间,忽然云雾散去,面前显现一座宫殿,华丽精致异常,非人间所有也,又闻见仙乐歌声入耳,异常清幽嘹亮,亦非人间可比也,只见一群年轻仙女,簇拥一头戴珠冠,服饰美丽优雅,姿容端庄的仙妇走出,向自己走来。建夏慌忙以礼迎候。那仙妇至建夏旁,对建夏说道:“你乃人间帝王也,今神游至此。”
建夏又问道:“此乃何山?仙姑又为何方神圣?”
那仙妇笑道:‘此乃华山,吾即华山九天玄女也。你今有缘,得来此处。吾有八字天机,可嘱于你:华为夏首,见图则兴。”
建夏惊疑又再问道:“如何华为夏首,见图而兴?烦请仙姑示下。”
仙妇道:“可转身,看你背后山石也。”
建夏忙转头回视,只见山石嵯峨,云盘雾绕,九州大地忽隐忽现,犹如居九重天上看人间景象也,正看间,忽然听那仙妇道:“时辰到矣!”遂一挥手,建夏便跌入崖下万丈深谷之中。
建夏惊觉,蓦然而醒来,自己尚在西城侯府坐塌上。梦境清晰如真,建夏不由的惊出一身冷汗。后事如何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