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2章

河北大地战火如荼之际,南方袁曜与刘磐又是掀起一场大仗。

黄射领荆楚舟师,与吴奋战于洞庭,大胜之。

一封战报,掀起千层浪。

居于未央宫的高诚在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便召集群臣议事。

这是一件大事,一件决定南方格局的重要事件。

待到众人齐聚,关于洞庭湖大战的详细状况已经拟定了十余份,分发于众臣手中。同时,殿中沙盘之上,也将楚军与刘磐军新一步的军事调动布施完毕。

“楚国打出了洞庭湖这场决定性的胜利,刘磐、吴景应该坚持不了多长时间,诸卿认为国朝下一步,该如何决断?”

高诚有些惆怅。

先前还好好的啊,吴奋率领的原吴国舟师,在之前的大半年里与黄射多次交战,胜多败少。黄射坐拥优势兵力,却始终拿不下吴奋。解决不了吴奋麾下的舟师,楚军也只能与刘磐隔江对峙。

可现在,怎么就突然来了一场关键性质的胜利呢?

难不成多次胜利,使得吴奋自己飘了?

不应该啊,吴奋虽然年轻,但在这两年内的表现,可以说已经有了天下名将的潜质,就差一场能过够载入史册的辉煌胜利了。

怎么就突然想不明白,跟黄射打场决战啊。

这胜了,自然是好说。

说不准,刘磐、吴景能够一波翻盘,直接攻入荆北,成就一番大业。buhe.org 非凡小说网

但这一败,可真的就是一败涂地了。

刘磐、吴景再也没有翻盘的希望了,最好的结果也无非是在荆南、豫章等地,苟延残喘。

可惜...

“荆南兵多民少,钱粮更是难以为继,能僵持七八月之久,已是耗尽元气。再不决战,只怕不用楚军打过来,自己就先一步崩溃了。只是,吴奋这一败,陈就势必率军南下,刘磐、吴景撑不了多久。如此一来,荆楚有成势之忧。”

严颜心中忧甚,国朝打过一次荆州,难打是真难打。

荆楚水师太强,解决不了水师,就拿不下襄阳。拿不下襄阳,一切设想都是白搭。

而黄射这一胜,无人干涉的情况下,荆楚平定荆南四郡已是必然。甚至,有机会拿下豫章,染指江东。

伫立在一侧的贾诩悠然说道:“荆楚之地,居中国之腹心,五州通衢之所,天下瞩目。别说吾大周了,依臣之见,雍慎说不定都会生出心思。”

听的出来,贾诩对于荆楚一点都不担心。

荆州周围的势力不在少数,但在荆州内战爆发的这段时间内,国朝忙着休整,打着作壁上观,消耗荆州元气的想法。东面的吴国也是爆发内战,甚至还有山越暴动,想要干涉荆州也得先解决了刘磐的盟友吴景。

南面是交州士燮,他倒是想趁机收回赖恭占据的部分交州地盘,可打不过是真打不过。

唯一有实力有闲暇参与荆州战事的也只有西南地区的雍慎了,但雍慎一直没有明面上的动作,想来也是在等着一个下场的绝佳机会。

高诚听后也心有所思,的确如此。雍慎所处的南中地区,早就处在一个发展瓶颈期了。环顾四周,向北攻打益州吃了败仗,向南也是一片荒芜之地,向西永昌也不好打,而且也不是啥膏腴之所。现在,荆州内战出现变局,若是能取荆南四郡,局面就打开了呢。

“雍慎于益州遇败后,便休养生息,逐步蚕食永昌、武陵等地。若是雍慎下场支持刘磐、吴景,楚军想要收复荆南,难如登天!”

郭嘉说完顿了下,而后继续言道:“但国朝不能坐视雍慎插手荆南,否则其坐拥南中,再拥荆南四郡,恐交州难拒,东吴生变。”

“奉孝所言不错,荆楚即便平定荆南四郡,亦不过疥癣之痒。而雍慎并荆南,则成心腹之大患!”

袁涣一语,让高诚心中更加踌躇。

自己多少还是生了轻视之心,原先想着如果南中和荆楚继续打下去,一来可以继续消耗两家元气,二来也能缓解益州的压力,不失为一步好棋。

但再听众人之意,一切远没有那么简单。自己想着捞便宜,那些诸侯们也在想着破局。说不定雍慎这老东西就等着这个入主荆南的机会呢。

若真让老家伙得逞,交州想都不用想,肯定保不住。

甚至,这老东西再联合吴国境内的山越,保不齐就来了一场翻版的衣冠北渡了,那大周可就坐蜡了。

虽然这种可能性非常小,但一切都说不准。

天下大乱之初,北方确实鼎沸。但自打孙策东征吴会,整个南方到现在也没消停过。

现如今南方的战争潜力,比之大周可是天差地别。要知道,在诸侯讨董之后,无论是刘表还是刘繇,乃至后来的孙策,都能随时拉出十余万的大军。

而今呢,陈就与刘磐交战的主力部队,加一块还不足十万兵力,吴国那边到现在还没平定山越呢。

这两年,荆扬两州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军事,或民生方面,都是一落千丈。

再加上内乱不休,若是雍慎取得荆南四郡,日后真有机会与大周隔江划治。

毕竟,雍慎可不是那些蛮子,人家是正儿八经的汉人。雍氏嫡支虽居南中,但仍旧与荆益士族交好,嫡支嫁娶多是与汉家相结。只有那些旁支子女,才会与南中诸部头领联姻。

可以说,雍慎若有能耐取江南千里疆土,雍家也有足够的名义去收买人心。

但对于大周来说,就很不友好了。

时至今日,大周已经开始以天下正统自居了。关于以前的天命所归之论,更是大肆宣扬。这要是一个不小心,让雍慎翻了盘,那可就贻笑大方了。

想到这,高诚也不得不感慨一声:“南中雍慎,真腹心之患,比之鲜卑,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值此之际,再想到诸葛武侯以巴蜀之地,平定南中,当真是功在千秋。

“雍慎不得不防!”

袁涣一句话,点醒殿内诸人。

刚开始大家伙都没怎么拿雍慎当回事,可有了些许时间缓冲,才发现细思极恐。

“可惜,如今国朝正值修养生息之际,巴蜀军备未善,出兵南中只怕难有其效。”

阎象摇了下头,有些无奈,这吴奋败的还真不是时候。不说多,只需坚持到年末,那国朝便能抽出闲暇。巴蜀之地各军,也能完成整编。

“但姿态还是要做,巴蜀需得集结兵马,哪怕只是牵制也好。”

阎象的话,并没有让张松多做迟疑,开口言道。

毕竟,态度很重要。

只要国朝在巴蜀集结重兵,雍慎就不能无视大周的意图,这多少能影响南中对于整个江南局势的布局。

但要是不做这个态度,那等同于让南中放手施为。

“不错,巴蜀那边需要给予雍慎压力。正好,军区之制准备提上日程,不若先从巴蜀开始。”

严颜考虑了一番,开口提议道。

高诚闻言,看向阎象,问道:“光做样子可不行,毕竟国朝在并州和豫州都在做样子。雍慎不是傻子,他也会一步步去试探国朝。若打上一场局部战役,民夫、钱粮、甲械可能供应齐全?”

阎象摇了摇头,说道:“若只是一两万人,咬咬牙还行。但若是规划中的整个南中军区,力有不逮。”

听到阎象的回答,高诚没有意外。

现在不同往日,若是在政改前,周朝想要出动个几万军队,打一场局部战役还只是小意思。但随着政改的展开,国朝重心开始向内部发展转移,再调头准备大战,只会出现首尾难顾的局面。

毕竟,这边大家伙刚刚一头扎进内部发展,才过半载,扭头又要准备征伐之事,换做谁来都不好办。

总不能为了准备战事,刚定下的休养生息之策就不管了吧。

不可能!

而既要顾这边,又要顾那头,早晚会出问题。

要是缓上一缓,等到年底,内部发展框架搭起来后,大家还能兼顾一下不是太过繁重的征伐准备。

可惜....

“陛下,巴蜀只是其一,于巴蜀之地整顿南中军区即可,未必需要大动旗鼓!”

袁涣在一旁,有些不解,国朝没必要发兵南中啊。

高诚回过头来,看向袁涣,问道:“曜卿此言何意?莫非心中已有方略?”

“陛下,国朝既已布施政改,当不得轻变。整制军区,亦在其中,是为不变,亦可给予南中一定压力。其次,解决荆楚之事,不在国朝,而在东吴!”

袁涣缓了口气,继续说道:“眼下荆楚战事生变,南中、楚国皆有坐大之疑,国朝贸然插手,得不偿失。但若是东吴入场,则一举两得。”

“详细说说..”

“陛下可遣天使,往吴王、吴景处,以释两人之嫌。若一切顺利,则吴国一可迅速解决山越之乱,二可收回豫章乃至出兵荆南。另外,再遣使臣往交州,命士燮发兵救助刘磐、吴景,同时防范雍慎出兵交州。”

“如此一来,有了东吴与士燮外援,刘磐、吴景必不会请雍慎相助。而荆楚虽得大胜,但面对三家势力,想要夺取荆南四郡,亦是难上加难。同样,有益州威胁的雍慎,必然会慎之又慎,甚至会放弃这次机会!”

袁涣说完,高诚眼前一亮。

啧,对啊,现在咱大周又不是单打独斗,有着好几个小弟呢,干嘛啥事都要自己下场。

东吴和士燮实力虽然不强,甚至东吴还处于内忧外患之下,但挡住楚军数万人马足够了。

“吴王愿意与吴景冰释前嫌吗?另外,士燮未必会听命行事啊!”

阎象有些疑虑,计划是很好,但这其中的人会如大周所愿吗?

高诚想了下其中的利益关系,莞然而笑,说道:“如今刘磐、吴景势颓,若无外援,必为楚军所败。而东吴若能收回丹阳、豫章,想必吴王愿意与吴景冰释前嫌,毕竟说到底都是亲戚。再说,事到临头,也容不得吴景愿不愿意了。只要他不想做丧家之犬,那就只能跟着大势走。”

“至于士燮,他若愿意出兵,想必刘磐也愿意让赖恭撤回来,不再插手交州。他若是不愿意出兵,那就说明怀有贰心。”

说完这句话,高诚眼神不由凌厉起来。

士燮举交州归顺大周好几年了,但由于天高皇帝远,又有荆扬之隔,其在交州一直处于土皇帝的实际地位。国朝也知道鞭长莫及,并没有管士燮。

但现在需要他士燮为国朝办事了,要是不听话,那大周就得彰显一下自己的威严了。

否则,其余几个称臣的小弟,还不得上蹿下跳啊!

“事在人为!若事有不逮,吾等亦可放弃刘磐、吴景,联合楚国。想必,楚国上下也希望早点解决刘磐内乱,更不希望雍慎入主荆南。”

贾诩也趁机发言。

郭嘉点了点头,附声道:“没错!刘磐、吴景或许还有可能与雍慎勾结,但楚国上下,绝对不会与雍慎联合。楚国要收回荆南四郡,雍慎也想要荆南四郡,仅是这一点,两家就注定走不到一起去。”

豁然开朗啊!

听到殿下众人的出谋划策,高诚生出一种感觉。

也许这就是执棋的感觉!

无论吴国,还是楚国,亦或者是士燮,是刘磐,是吴景,在这局棋中,他们别无选择。

而大周,无论如何都能够达到削弱江南的战略目的。同时,也能继续遏制南中雍慎的发展。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