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2章

周,明武十五年,元月一日。

刚于行在中度过大年的高诚,有些不太满意,没有家人陪伴的年,似乎缺了点味道。

同感。

高诚也能想象到军中将校、吏卒的思亲之情。

所以,还是别想了。

事关国朝大计,天下兆民之望,岂容儿女私情。

身在行在,处于前线后方,不似长安,自然也就没了休沐一说。

稍事整理后,高诚便责人传行营诸将议事。

今年开年的事可不少。

非常重要的便有三件事。

冀州地区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部署,新置平州的定位以及针对于齐国的军事调动部署。

前年齐国进攻赵国,夺取了冀州不少郡县。而今岁国朝消灭刘备势力后,拿下河间、渤海的同时,也迫使在大河北岸的齐军大幅收缩防线。

如今,大河以北的齐军,基本上都龟缩到了平原郡内,打算守住这个河北基地。

所以,针对于冀州的军事行动,也就是拿下平原郡。

平原郡地理位置不错,依靠大河,连接青州地区,齐军可以快速的进行驰援以及辎重补充。且,随时都能对邺城形成威胁。

此外,冀州地区所有的优良港口以及舟船,基本上都在平原郡内。

而对新置平州的定位,于国朝而言也是非常重要,这关乎到平州地区的后续发展及军事部署。buhe.org 非凡小说网

首先,平州是作为辐控整个东北亚地区的总基地,还是作为一个前沿基地。

若是以平州来辐控东北亚的话,那就免不了迁徙百姓。

平州地区的汉民太少了,尤其是还存在于舆图上的乐浪、带方、真番、临屯汉四郡。

没有人口作为支撑,想要辐控东北亚,光靠军队可不行。

而作为前进基地的话,那就代表着平州的发展要无限度滞后。即以现在公孙家的实力,慢慢掌控东北亚地区。

但这会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公孙度家族的势力,会无限度的扩张。

自己考虑过日后公孙家族可能存在的背叛,因为公孙度是目前国朝内唯一一个具有足够军事实力的藩王。

削藩,若能和平解决自然最好,若不能则国朝就要面对严峻的军事挑战。

权利会滋长人的野心,军队则会给予野心足够的支撑。

再加上天高皇帝远的独特位置,换作自己,也会跟国朝虚与委蛇,暗中积蓄实力。

避敌锋芒嘛!

等到收拾完周围的蛮夷,坐拥地利的平州地区,还会怕劳师远征的中原军队?

这一点,在隋、唐开国后,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所以,自己倾向于将平州定位为辐控东北亚的主要基地。

这样,国朝就有充足的名义,参与到降伏东北亚地区少数民族的战事之中。从而,打压公孙家族的势力发展,增强中原王朝在诸少数民族心中的威名。

至于对齐国的军事部署,高诚觉得可以缓一缓。

之前奉孝言曹操必然趁寒冬之际,进攻寿春,以缓解三面受制的战略压力。

可到现在,还没有任何消息及战报。

此外,面对曹操,国朝还是应当徐徐图之。

眼下的周军各部,皆有骄傲之心,也就是自信心过度。

这是好事,同样也是坏事。

慢慢打,细嚼慢咽的吃下齐国,那就是好事。

因为军队充足的自信,可以让国朝有很大的容错率。这其中,即便是败上几阵,都可以用言辞来修饰,足以保证军队可以继续作战。

可若是心急,一蜂窝的莽上去,看起来是威势滔滔,可实际上几乎没有容错率。

汇集的军队越多,军中调度越是麻烦。

臃肿的体积,也必然导致四肢难以灵活应用。

一旦再被齐军打出个巨野大胜,国朝很有可能就跟当初的赵军一样,瞬间崩盘。

历史上这种事又不是没有过,最典型的就是淝水之战了。

原本只不过是前军一部先锋与晋军交战不利,前军暂退。

结果撤退途中,遭受到了来自于以前晋朝降将的背刺。

一群人在阵中大呼秦军败了,不明所以的秦军士卒恐慌不已,纷纷溃逃。

连带着后续正在进发的各路大军,相继自溃。

让秦军达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

延绵数百里的大军,全成了溃军。

这种状况,只要稍微冷静下来,是个人都能明白晋军不可能短短时间内,就追杀了几百里啊。

然而,恐慌作用下,士卒都只剩下从众思维。

上至皇帝、三军大将,下至校尉、司马,都无法做到收拢溃卒,兵败如山倒。

也就铸成了流传青史的淝水之战。

前后之鉴,所以还得稳住别浪。

……

行在大帐内,一上午的时间都在商讨这三件事情。

攻略平原没有多做讨论,毕竟那里只有夏侯渊两万多兵力,可以完全交由姜叙自己决定。同样,这支进攻平原的部队,在拿下平原后,也将作为国朝自冀州向齐国青州地区进攻的主力。

高诚想了想就决定了,放权是必然的事。

在军区改制完成的同时,下放军权已是板上钉钉。

自己毕竟精力有限,且随着国朝军队越来越多,做不到控制所有军将这一步。

而军区改制,自己只需要注意军区节帅即可,能减少非常多的压力。

同时,随着国朝版图的扩大,也必须给予地方主帅自主权。否则,等中央知道消息,指不定成什么样子了。

平州地区的定位,严颜和自己的看法一致,认为不能任由公孙家族的势力在东北亚地区无限扩张,养虎为患。

但贾诩有了更好的建议,驱虎吞狼。

由公孙家掌控的军队,作为日后收复汉四郡的主力,而北幕军区则可充为其后援。

想法非常好。

虽然收复汉四郡要放到平定中原乃至天下之后,但并不妨碍未雨绸缪。

至于对齐国的进攻,各有各的看法。

在稳的基础上,大家都提了很多的意见,并因此争吵不休。

……

一连三日,洛阳行在,啥事没有。

但到了正月初四,一连两件噩耗。

首先是,辽王公孙度于初一夜间,突发脑疾,不治身亡。

辽王公孙度活不了多久,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

辽王生于131年,至今已经77岁高龄了。

原本大家还以为此次征讨刘备,公孙度会让公孙恭领兵,谁知他是亲自统军。

而后,又一路不辞辛苦来到蓟县。

刚到蓟县的时候,姜叙还派人汇报公孙度的身体不错,自个还能骑马张弓。结果这才不到半个月,就没了。

没办法,高诚只能匆忙下诏,对公孙度进行追谥,同时诏以其长子公孙恭为辽王,其次子公孙康为南新县公,以安平州民心。

毕竟,这边公孙度刚到蓟县,不到半个月就病死了,万一有人搁平州散播谣言,那就麻烦了。

公孙恭现在不敢当着国朝的兵威造反,但难保这不会成为其日后抵制国朝,甚至起兵造反的理由啊。

要知道公孙度在辽东数十年,治理辽东的时间比自己治理关中的时间还要久,于平州威望盛着。

其次就是寿春遭到齐军主力进攻,战局不利。

等诏书制完,行在大帐内,一应参佐已经根据信报,在沙盘上摆好了寿春如今的局势。

其中,吴第三军孙辅所部与第十四军张辽所部的位置在淮河南当涂县一带。而吴第五军周宾所部在淮河北义成县,第十一军韩武所部在钟离一带。

兵力部署没有什么问题。

孙权并没有私自做出太大的改变,周宾所部虽然孤悬淮河北岸,但义成距离当涂不过三四十里,又有舟船之利,可以说是互为犄角。

而钟离的韩武所部,则是要对徐州展现一定的压力。

可还是在麻痹大意之下吃了亏。

三十夜,曹军趁夜渡河,攻打了当涂的营垒。

连破三寨。

大军疏忽之下,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张辽及孙辅在天亮后才收拢溃兵,退回到当涂县城。

两军折损了六千余人,尤其是张辽所部,损失最大。

而天亮后,两人也摸明白了齐军的底细。

进攻当涂的并非齐军主力,只有大概两千到三千兵力左右。

其主力部队,趁夜同时袭击了淮河北岸的周宾部。

周宾部署在城外的近万人,逃回城内的不过千余人。

就这,还是周宾反应及时,让人赶紧关了城门,才避免被齐军趁势夺下城门。

如今,周宾残部已被包围在义成城内。

而齐军主力是什么时候抵达战场附近,前线将领完全不知道。

驻扎在涂山以西的吴国舟师,更是不晓得袭击涂山的齐军是什么时候渡河的。

因此,才导致了寿春防线的失利。

至于孙权,一直在寿春呆着,一号下午收到前线消息后,就急忙遣使来报。

“如今刘备已经覆灭,曹操抽调不出太多的兵力。”

高诚盯着寿春防御带,用肯定得语气说道。

老曹再怎么冒险,也不敢做这场豪赌。

这一点从齐军仅是以一部精锐奇袭当涂,便可以看出。

他没有一口气吃掉寿春一带兵力的底气。

“话虽如此,但寿春局势不利,其余各军鞭长莫及的事实,也无法改变啊!”

贾诩说完,便皱起眉头思忖,如何才能改变寿春的不利战局。

“韩武所部就在钟离,只要遣兵驰援义成,稳住局势,想必安抚一番后的张辽、孙辅部,便能渡淮逼迫齐军退兵。”

“哪有那么容易,齐贼百思所布,怎会忽视十一军。想必,十一军现在也受到了齐国徐州兵马的牵制。”

“不知道孙帅会如何抉择,若是即时向吴县求援的话,现在援军应该可以抵达寿春一带。”

……

听着众参军的争议,高诚也不由烦躁起来。

孙权第一时间向孙贲求援的话,现在吴军的援兵肯定能到。

但怕就怕突然遇袭,损失惨重的周宾所部,顶不住齐军后续攻城的压力。

要知道,义成是国朝在淮河北岸唯一的据点。一旦被齐军夺回的话,日后总攻开始,会耽误很多事。

“大将军怎么看?”

“陛下,以老臣之见,吾等可使周瑜所部、赵衢所部、以及汝颖诸部,发动一次进攻,以减轻寿春一带的压力。”

严颜没有太过认真的考虑寿春的局势,毕竟那里太远了。无论是等吴国发兵救援,还是等徐荣派兵救援,抵达寿春一带都需要很长时间。

这段时间内,寿春局势如何变化,无法迅速传回行在,他们对寿春一带做出的任何部署,都会迟滞。

还不如直接考虑其他方向。

“无论寿春局势如何,只要河洛、汝颖一线发动进攻,齐军必然要回师设防。如寿春无恙,齐国此次行动毫无意义。如战事不利,大军退守寿春,也可使齐军无法进一步拿下两淮。”

“但是,灭齐,还不是时候。”

贾诩插口言道。

高诚点了点头,也说道:“不错,现在着急的是齐国,是曹操。先传令各部,发起进攻,但要严令诸军,不得贪功擅进。所有部署,视寿春战况而定。”

“吾等的目的是逼曹操回师,然后继续沿境对峙,拖垮齐国!”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