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范进的思考
其实今天范进来参加这个宴会的目的就是如此,看一下张璁这个人,当然,也是因为这个宴会没办法拒绝。
张璁虽然对于范进的示好感觉到莫名其妙,但是何乐而不为呢?
张璁不知道的是,范进应该算得上抢了他的机会。
张璁在历史上能做到首辅就是因为大礼仪事件。
而现在和杨廷和较为愉快的合作可能大礼仪事件都不一定会触发。
即使他发了关于对礼仪的看法,估计也会被范进等人压下来,因为稳定的环境自然是更加重要的,而且是在如今这个特殊的时期。
虽然嘉靖皇帝历史上是把明朝玩脱了,但是现在的范进想着是将明朝繁荣起来的。
朝廷之中与他有恩怨的也就任安峰了,马上范进就能收拾出手开始整他了。
现在国家百废待兴,江南作为重要经济税收地区,由于战乱还没有恢复,国家自然是免税对抗。
而现在需要的是治国的人才,而不是争起朝议的人。
范进、袁宗皋还有小嘉靖三人已经达成了共识,暂时不要搞什么事情,既然杨廷和想要安稳的做事,他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而张璁这个人自然也是可以用的,虽然这个人取了大礼仪事件的巧,但是能力不可忽视。
不能将党争这些成为阻碍明朝发展的前提。buhe.org 非凡小说网
范进现在现在的格局自然是和以前那个宁王谭武刚死,大军刚败的时候那种怨天尤人的时期不一样了。
可能加上岁数的增长,时间上关于他们的变化也少了太多了。
人逐渐变得温和,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这场宴会总体气氛还是非常活跃的,毕竟都是一群现在得志的人参加的,里面即使是最次也是一个三甲进士,没有人的心情有什么不愉快。
对于这些,范进并没有多少的波澜,醉醺醺的回到了家,幸好出门之前带上了仆从,不然他自己走的话可能连门都摸不清楚!
范进现在如此的改变其实也是看到去年的雪灾还有江南一带的乱子才良心发现的。
不管怎么说,他们当时给这个国家造成的破坏都是不可忽视的。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但是战争会让他们连那片立锥之地都没有了,战火燃烧了他们的家园。
范进有时候会感觉到非常的忏悔。
那些宁王麾下自己训练的火枪军,画面一帧一帧的闪现在他的眼前,那些活生生的人好像现在已经被土壤覆盖。
上面荒草丛生。
范进不知道自己来到了这个时代。来到了这个“范进”的身上,到底是给这个时代更好还是更坏。
国,没有强国。民,没有富民。甚至来造个反都能失败。
不得不说,他现在对他的未来表示非常的迷茫。
可能是愧对穿越者这个位置,可能是懊悔自己穿越过来好像一事无成。
科举的结束让范进这段时间靠着看书应试麻痹自己的时候过去了,他开始想着自己到底在做什么。到底做了些什么。
这次科举这个状元没有给他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潇洒,反而给他增添了太多的忧愁。
盖着锦绣丝绸制成的被子,范进却是感觉到自己非常的羞愧。
以前那个劝汤知县不要杀人的那个范进已经死了,好像他以前万事都是亲力亲为,不习惯别人的伺候,而现在他却是适应了这一切。
他记得他上次见到汤奉的时候,和张静斋感慨,说着汤奉现在变了太过了,其实转念一想,那个变得最多的其实是他自己。
从一个单单是只想要考一个进士的人,变成了跟着宁王造反的人,变成了跟着小嘉靖从龙的人,变成了现在一个科举之后想要进内阁当首辅的人。
可能看起来目标逐渐的远大,但是他的初心早就不见了。
以前那个从现代穿越的,以人为本的范进不见了,不知道是丢在了南京城,看惯了南京城的尸横遍野,还是丢在了起义的路上。
上次小范平来找他,想要让他帮忙想一下安置流民对抗雪灾的办法,他变得极其敷衍,变得好像他自己都不认识了。
那个为回民立命的范进不见了,那个怜悯世人的范进也不见了,随即看到的是现在的他,麻木了。
范进的反思并没有持续太久,由于酒精的作用之下,他很快就忘记了所有的烦恼,沉沉的睡了下去。
反思从未停止,但是明天还要继续。
第二天阳光较为温和,射在人脸上也是非常舒服的,但是范进却是被窗外照射进来的一缕阳光给弄醒了。
他习惯给自己的窗户留一条缝隙。
在冬天看书的时候,一阵冷风会从窗外吹进来,让他警惕,让他醒着不至于打瞌睡。
这个习惯一直停留了下来。
此时一只不知名的,黑白相见的鸟儿却是从窗户的缝隙之中钻了进来,颇具灵动。
范进不知道现在的时间,看了看外面天却是非常明亮。
酒后醒来的范进感觉到自己的喉咙非常的干涩,而且身体也有些不适的反应。
他知道这具躯体已经苍老不已了,身体机能自然是有些跟不上、吃不消了。
他知道,以后不能向他昨天一样了。
他昨天喝那么多就一是因为给他敬酒的人实在是太多,他有些还不赢,二是由于范进完成了他穿越以来的第一个目标,考上进士,甚至还是超额完成,成了状元。
但是他不知道自己现在是高兴还是惆怅。又想起了以前的一些事情,也不由得想要借酒浇愁了。
随即迎来的也就是官位的任职了。
有一个统计显示,在明朝,共有快100状元。
其中,共有大约30人爬上了巡抚以上位置。巡抚这个职务,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省高官。也就是说,有1\/5以上的状元成为了高官以上高官。
不过,也有大批状元,他们直到去世也只是一名中级官员。还有少数人落魄一生,一直郁郁不得志。总体来说,当一个知府并不算什么难事。
从一个翰林院的小官,升为巡抚以上高官,看似容易,实际上极其艰难。例如,傅以渐用了12年的时间才升为兵部尚书,已经算是比较快的。
申时行用了15年的时间,才升为吏部右侍郎。张之万用了29年的时间,才升为河南巡抚。如果再进入内阁这类核心圈子,基本上至少也需要20年的时间。可以说,55岁进入内阁,都算年轻的。
当然,其实这个里面有些还是有年龄因素在其中的,有时候年老的人更容易获得人们的信任。
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这种思想一只贯穿于中国古代。
就比如十二岁就考上举人的杨廷和,也是到了五十五岁左右才进了内阁。
相反袁宗皋现在就因为一个拥立之功,马上就能进内阁了。
没办法,人才太多,竞争过于激烈。而且,内斗不止,一个状元还必须学会站队和找靠山。光有才学,但是缺乏实干精神或者实践才能,你难以脱颖而出。
如果光有才学和能力,但是情商不高,甚至恃才傲物,你同样难以出类拔萃。为了上位,有些状元各种逢迎上司,而且没有任何底线,甚至,还有人去跪舔一些大宦官或者外敌。
当然,现在的范进有着最大的后台,也就是小嘉靖。
明朝的文官考核官位升迁称为“考满”。
即为官三年有初考,再三年有再考,再三年有通考。三次考试为期九年,考完即为“考满”,根据成绩分为“称职”、“平常”、“不称职”。
“称职”者则会得到升迁机会,官品会升一级或两级。也有些人因成绩出色,第一次初考便得到升迁机会,但实在少数。这种流程对于范进来说肯定还是太慢了。
也有极个别人因为某些特殊情况,几个月便得到升迁机会。
而想要进入内阁的话,一般都是经过上位官员的推荐,最终由皇帝做决定,这在明朝称为“廷推”。廷推成功,也就相当于入内阁了。
按照这样的流程,自然是太过缓慢了,当然,这里面有没有例外了。
肯定是有的,就比如昨天的小老弟张璁。
他和现在一样是考了个二甲,直接就职于礼部的,但是因为大礼仪事件收到了嘉靖皇帝的赏识。
议礼成功后,张璁因此平步青云,而朱厚熜迫切地需要信任的人辅佐自己,所以对张璁的官职提拔得极快。
嘉靖四年授张璁为翰林学士,嘉靖五年便擢升为兵部右侍郎,又升为左侍郎,嘉靖六年再任命张璁掌都察院。
朱厚熜觉得这样还不够,还想让张璁进入内阁。但按制度,阁臣的选任需要经过廷推或会推,皇帝直接任命是不合规矩的。
起初,朱厚熜也想走正常流程,几番明示暗示朝臣,但这些大臣就是不买账。
在他们心里,对议礼的失败依旧耿耿于怀,就把愤恨怨气都发泄在张璁等胜利者的身上,另一方面张璁的升迁速度也确实让这些人非常忌恨。
无奈,嘉靖皇帝几次操作不能如愿后,只能直接发明旨任命。
嘉靖六年十月,张璁进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入阁辅政。
张璁这个二甲进士占了大礼仪时间的便宜,仅仅用了七年,就混进了内阁。
这不得不说,在这个皇权当道的时代,收到皇帝的信任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
其实也是表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让之后嘉靖后期衰落了。
国家的整体意志服从在皇帝一个人的思想之下,如果皇帝精明,收敛还好,但是皇帝昏庸呢?
就向后期的嘉靖,为了求长生,高价练仙丹,为了修仙,大兴土木建筑。
虽然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道教的死对头佛教,但是也是让整个国家陷入了衰落之中。
范进想要几年之内入阁是非常有可能的。
就拿他和张璁相比。
范进年龄比张璁大,要知道这可是优势,前面已经说过这种观点了,我们都下意识的认为老人肯定会更好。
比如算命的要找个仙风道骨的老头,找中医要找一个老的中医。
这都是因为年龄的问题我们就会下意识的觉得他的经验丰富,还有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的尊老思想。
第二就是范进的官职起点比张璁更高。
张璁当时可是没进入翰林院而是进入的礼部,但是刚好就让他抓住了大礼仪的问题,开始上书一举定下他在嘉靖皇帝心中的地位。
只能说张璁当时能够把握机会。
说到关系,现在范进可是小嘉靖的老师,兴王指定的将小嘉靖托付给了范进,范进的关系更硬一点。
所以就单纯这样横向对比的话,那范进肯定是比张璁应该更快一点。
而范进现在主要有两个目的,张璁现在是可以拉拢的,而是可以去找一下杨慎,杨慎是杨廷和的儿子,范进这边举荐他上去,让他升迁,这也算是给杨廷和一个面子。
而下一步就是将杨一清拉拢一下,这样大明的基础框架也都做好了。
严嵩现在还在南京玩呢,而最近刚好不是周进退休了空出来国子监祭酒的位置,范进和袁宗皋上次商量着准备将严嵩补进来。
现在的严嵩还没有魅上,没有找到夏言这一条捷径的。
不得不说严嵩其实办事能力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后期也就成了一个为皇帝敛财,贪污横行的奸臣了。
其实是不是奸臣由不得他,他如果想要保住他的位置,那他就需要讨好嘉靖。
而那个时期嘉靖需要的是什么?
当然是钱财,当然是青词。
要人给他敛财帮他休仙,帮他修宫殿,不然谁要这个垂垂老矣的老头啊?
严嵩正是明白嘉靖需要什么,这才当了这么多年的首辅。
你要说嘉靖不知道严嵩是奸臣?他当然知道,他就是需要一个奸臣帮他在前面当着,其他人自然就会忽视掉他这个皇帝,他这个不顾生灵安危的皇帝。
所以严嵩的奸是皇帝需要的。即使没有严嵩,也会有其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