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重庆黄山见蒋

1941年7月25日。重庆,黄山。

周公,小路,林师长三个人拜见老蒋。小路似乎不受欢迎,借了林师长的光,才被允许见面。

蒋公一个人见他们三个人。稍事寒暄,周公道:“这一次,他们两个和你有大事情相商,我们在东北的部队准备趁日军袭击苏联远东部队的机会,计划发动一次军事行动,准备解放东北的一些大城市,看政府能否给一些军饷和装备。林师长则要跟您谈一些其他问题,主要是我们的合作和互信问题。”

蒋看了一眼小路,道:“那么你首先说说你们的计划。”

小路简明扼要,把苏联战场的进展,还有日军的在东北的动向说了,接着把自己部队的计划讲了一遍,趁日军出战的机会,以全军四万人进攻朝阳赤峰一带。目前我们在上一年的战斗中,把全军集中到了辽西南以及察哈尔北。这一次因为敌人内部空虚,先断敌人交通线,再进攻城市。如果弹药充足,一定能取得胜利。

蒋道:“你们真的有四万人?我怎么听说你们在小兴安岭和朝鲜有部队?”

小路道:“那是声东击西。那里有一些山林队,也就是土匪,我们允许他们以我们的名义活动,牵制日本人。自从去年日本在朝鲜大屠杀,我们就从朝鲜撤退了。”

蒋道:“原来如此。”老蒋基本上明白了,最东北有了自己的判断。东北抗联只有一万人,躲在热河北一带,苟延残喘。

小路道:“为了准备这次战役,我们把一些民兵招进来,又收编了一些山林队。队伍现在缺乏枪械,新兵基本上还是人手一把刀。”

蒋道:“日军如今在增兵,你的四万人能取胜吗?”

小路道:“苏联远东有一百二十万正规军,就算抽调五十万去莫斯科,剩下的七十万也能拖住绝大多数日军。我们在日军背后出击,不但能光复辽西南,还能对全球反法西斯有所贡献。另外,希望我们这一战,能引起全东北各地的山林队土匪起来抗日。”

蒋仍然是不动声色,道:“那你要正面战场如何做?”

小路道:“只要作出反击的姿势就可以了。目前,正面战场已经处于胶着状态,如果作出积极姿态,日军势必不能抽调部队增援关东军,那么我们可以获得东北的胜利。我们的要求不高,只需要关内的日军不去关外增援就可以了。这是第一。第二,希望中央政府提供一批前军事物资。没有这些,山林队不肯配合我们作战。”

周公道:“这会极大地鼓舞全国的士气,还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斗做出贡献。”

小路道:“战役的方式,基本上和去年的百团大战一样。具体计划,我们出动全部四万人马,还联系东北的上百路山林队一起袭扰日军。战斗方式以运动战和袭扰战为主,避敌锋芒,击其弱点。只要坚持半年,日军首尾不能相顾,辎重不能运达。日本必然在中国陷入泥淖。”

蒋道:“这是作战计划。等军事委员会开会作出决定,再向你的部队发布命令。”他心里冷笑:打得好算盘,想让我们硬拼,给你创造生存空间!

接着,蒋又问了一些细节,小路把一份报告呈交,蒋看了看,批了几个字,叫秘书传走了。

周公带领小路告辞,还没出门,蒋突然问道:“我记得有不少关于你的伊春根据地的报道,那是怎么回事?”

小路道:“报告委员长,那时候,我们刚刚开辟伊春根据地不久,记者采访的时候正是兴旺的时候。后来,日军对我们扫荡加剧,我们就在去年进行了秘密西征,到达了辽西南,建立了新的根据地。”

蒋:“听说你是常胜将军?怎么部队只剩下这么一点?”

小路:“常胜将军不敢当,很多情况下是为了鼓励士气宣传的。以前,东北的抗日部队和日本人打一仗,一般只剩下两三成。现在,我们的好一些,能剩下四成,东北的山林队十分羡慕,十分佩服。其实这是虚名,虚名而已。”

蒋道:“你去吧,没事了。”

林师长留下,和蒋校长恳谈合作问题。

二人走出了办公室大门,在走廊走了几步,一个女人的声音道:“周先生留步。这位是路总司令吗?”

周公停下脚步,道:“原来是夫人。”正是宋美龄。她的身边是邓大姐和穿着八路军装薛芮。

小路立正敬礼,道:“报告夫人,我是路小明。在关外热河辽西南绥远北的辽热绥根据地抗日。”

宋美龄道:“我刚刚跟你夫人谈了,她好像很不适应那里的环境。”

小路道:“是。她的确水土不服,一到南方,立刻好了。”

宋美龄道:“委员长见你们的林师长,谈起来就不停下来,我请四位坐一坐,喝杯茶。”

五个人在阳台上坐下,一个人端上茶盏,小路暗道:“这精致的茶盏,能卖多少钱?怕是能买一支枪了。”

宋美龄道:“路总司令思考什么呢?”

小路道:“属下见瓷器精美,不禁猜测其价值,能否换一把手枪。”

宋美龄道:“你们哪里没有茶喝,平时都吃什么?”

小路道:“走到哪里,就吃到哪里。最多的是玉米面饼子,要是有热土豆白菜汤就更好了。”

薛芮道:“行军的时候,吃的最多的是烧土豆,煮土豆,烧地瓜,煮地瓜。最好吃的是玉米面加上白面做的饼子。昨天到了重庆,刷了几次牙,牙总算不黄了。”

宋美龄道:“烧地瓜?”

薛芮道:“就是在篝火堆上把地瓜烤熟。热灰的效果最好,即不焦煳,又能烤熟。”

周公道:“他们在敌后抗日,不容易啊。”

宋美龄道:“的确艰苦。”

邓大姐道:“他们的队伍里有很多象她这样的妇女,这是我们中华妇女的楷模。”

宋美龄道:“听说东北山林里动物多,可以靠打猎来维持生存嘛。”

小路:“一次我们部队遇到了一只老虎,大家饿极了,对着老虎乱枪打过去,老虎中了十枪,死了。”

宋美龄:“可惜。”他心里想的,是虎皮。如果他现在能把虎皮拿出来献给我该多好?

小路道:“我们把老虎割开吃肉,大家好好吃了一顿,把虎皮割成小块,包在脚上,这样,好几个人的脚保住了。”

宋美龄对虎皮失望了,道:“可惜我们的人进不去,否则一定要运一些物资,援助你们。”

小路道:“刚才我拜见委员长,也提到了物资的事,还希望夫人劝说一下各位委员们。我们的要求不高,只要枪械子弹和一点钱就可以了。”

宋美龄:“不是说你们获得了一些苏联的援助吗?”

小路道:“我们为了争取援助,联系过他们。有的时候,他们也愿意援助,但是要求我们的部队完全为他们服务。我们是中国部队,接受委员长领导。他们看我们的态度不符合他们意愿,就不给我们援助。后来,他们自顾不暇,哪里能够援助我们?”

小路看着远处重庆城,看着大片的青瓦建筑,若有所思。

次日,老蒋亲自主持军事委员会开会,通报了小路送来的几份简报,又通报了小路的计划。

通报完了,蒋发言道:“我不担心这一股在东北呆不下去的小部队,我分析,他们大概只有不到一万,却冒充四万,想弄军饷。我担心的是他们搜集情报的能力。你们看。如此详尽的情报。很多情报我们根本不知道。”

唐生智道:“能在东北冰天雪地里保存一只一万人的游击队,也算不简单了。如果假以时日,一定会对日寇能给予打击。困难时刻,我们应该适当帮助他们一下。”

刘峙道:“建议把这些情报和我们以前搜集的情报一起,和盟军交换。”

蒋委员长:“情报可以研究一下,和我们的情报进行验证。至于援助,我们在南方打好了,就是对他们的援助。”

老蒋对小路的这个不着边的建议不置可否。

接着,大家对这个东北的计划讨论了一阵,认为这是个取巧的计划,日军既然是南进策略,那么关特演就是做样子的。他就一万多人,怎么能挡得住一百万日军?

大家都认为:他们的目的是获得军饷,而且是空饷。

不理睬他。

重庆政府不相信小路提出的计划,这正是延安希望看到的。重庆相信的,往往是他们愿意相信的。

不管重庆政府的评价和分析,小路在忙着另外一件事,招募人,什么人?就是被日本人称为娇声卖国贼,周公称为日本人民忠实的好女儿,真正的爱国主义者的绿川英子。

绿川英子目前在在华日本人反战革命同盟总部,是领导成员之一。

小路到了反战同盟总部,一个人迎接上来,道:“你就是路总司令?”

小路:“是我。您有沈阳口音,是刘仁,刘先生?”

刘仁道:“对对对。我夫人今日在家等待东北的同志。”

小路:“刘先生,请上车,我们去你家。”

汽车很快就到了他家。他的家按在一片山坡上的一个小弄堂里,汽车进不去。小路和刘仁海没有进屋,没救开了,一个戴着圆眼睛的女人迎了出来,道:“路将军欢迎。请进。”

小路:“绿川,说呢是日本人,我不太相信。很典型的一个中国知识分子。”

绿川英子出生于1912年11月1日,原名长谷川照子,他是个世界语学者和作家,世界语名字为verda

majo。绿川英子出生于日本山梨县猿桥,1936年和中国沈阳留日学生刘仁结婚,当时受到巨大社会压力。1937年,夫妻二人先后去中国,先赴上海,后流亡香港,1938年到武汉。

到武汉后,她参加了国民党中央电台对日播音,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日语播音员,广播工作一只做到1940年夏。她的广播影响很大,很快,日本人就查清了他的身份说绿川英子是“用流畅的日语,恶毒地对祖国作歪曲广播的娇声卖国贼”,亲属受株连,父母被恐吓。

武汉失守后,绿川英子来到重庆,在郭沫若领导的“抗敌文化工作委员会”工作。

历史上,绿川夫妇二人抗战胜利后赴东北,后夫妻二人先后在佳木斯去世,合葬在佳木斯烈士公墓里。

几个人坐下,绿川英子道:“听说您要来看我,我很荣幸,也很高兴。”

小路道:“您也是很有名的,您是国际主义战士,而且很受中国人的欢迎。”

绿川英子道:“听说你们也有一个电台,有对日本广播?我听过这个电台的广播,真的是你们的电台?”

小路道:“不错。你可能知道,我们主持人不是很专业,但我们对日本的影响很大。”

几乎就在当天晚上,路中将到了重庆的情报就摆在了关东军的桌面上。桌面的上另外一份情报是路中将在延安活动的情报。路在重庆的谈话,特别是和蒋的谈话,甚至蒋对路军队的评价,都在情报里。

绿川英子后来回忆,那一次,我们夫妇二人和路将军夫妇二人谈了一个下午。我们有相见恨晚之感,听说他们在东北的抗日事迹,感到十分兴奋。

听路将军说:“我们开门见山,我今天到来,是请二位去东北工作。我们东北有大量的日本人,需要你这样的人去教育他们。”我们夫妇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刘仁绿川英子夫妇二人突然离开重庆,经过汉中西安到达延安。在延安停留了几个月后,到达伊春。在这里,二人投入了工作,绿川英子除了负责日本战俘的教育工作,也负责对日广播的编辑工作。

在她把关之下,对日本广播十分强有力。人们评论,对日广播的威力,相当于一个集团军。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