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澈知晓谢明珠这么做会有什么样的风险,私心里,他也是不希望谢明珠能承受这样的风险,这对于谢明珠来说,风险太大,大到谢明珠不知道日后要如何面对这些她的亲人?
“我知道,秦澈。”谢明珠说。
秦澈看着这些课本,温声道:“也不急这一时半会,你先教教我,其他的事,我们以后再说。”
谢明珠:“……”
她自是知道秦澈这么做的意图是什么,便也没有再阻止。
可她的心里,却是甜甜的。
她知道,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的一人,她的身后有秦澈,秦澈会是她最坚实的后盾。
那一种感觉,挺奇妙的,就好似是有一片落叶,在风中打了一个旋,然后轻飘飘的落到她的心上,让她的心里,有一种前未所有的美好与甜蜜。
从这一天开始,谢明珠和秦澈便每天开始了学习。
之前是秦澈教谢明珠,如今又是谢明珠教秦澈。
两人在房间里,学习着现代的知识,秦澈多智近妖,颇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尤其是谢明珠拿出来的课本,像是语文、地理、政治、历史等这些书,秦澈都是当成课外读物看的。
秦澈看着历史课本上的内容,柔声问道:“明珠,为什么要学这门学科?”
“以史为鉴,知晓我们的过去,才可以更好的知道我们的未来。”
谢明珠当初也曾听历史老师说过,历史,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
秦澈看得津津有味,他看见在历史书上,一个朝代的更迭。
也看见一个时代的从微弱走到兴盛,从兴盛走向来亡。
“我再看看。”
谢明珠的教材,为秦澈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他终于明白这个世界,有多广袤。
他目前所看的那些游记,不过是少少的些许,他知道在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上,还有别的人类在生活,也知道在头顶浩瀚的星空里,也有别的人或是生物。
秦澈的世界,一下打开了一道大门。
至于数理化这些,都需要谢明珠教秦澈。
谢明珠甚至会带着秦澈做一些小小的实验,比如最常见的,也是最简单的用竹子锯两个竹筒,中间连上一根线,这种简单又有意思的实验。
至于书院这般,因为太傅在书院任教,甲班的学生们学得十分刻苦认真,个个都千方百计的想要在太傅这里多学点东西,争取在考试中一举夺魁。
因着太傅在明珠书院,原本在外面求学的谢家学子们也难得从外面的书院回到家里,借着这个时间和太傅学习。
在这种热烈的学习氛围中,谢明瑜感觉到了十分的吃力。
他私下找到太傅,想要从太傅这里知道自己的情况具体如何?
太傅对于每一位虚心求教的学子们,都是来者不拒的好好教导,会在他们的文章上提出自己的意见,虽说,太傅或许不是最终的考试官,可太傅对于他们文章小小的改动,也足以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足。
在这样的环境中,谢明瑜也感觉到了自己与父亲、与兄弟们的巨大差距。
他不知道自己要如何弥补这样的差距,也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做,才可以让自己能在短时间之内得到一个很好的提升。
“太傅?”
太傅看着谢明瑜,问,“谢家二哥,您有何事?”
“太傅,我就是想知道我的真实水平如何?如果这一次去考学?我有多大的把握?”
谢明瑜的迟疑,太傅看在眼里。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太傅也明白过来,谢明珠的三个哥哥禀性是完全不同,大哥老实憨厚,是踏实勤学的那类,知道自己不足,就用勤奋弥补自己的不足。
二哥谢明瑜是那种性子软绵,优柔寡断的那类,明知道自己不足,不想着好好学习去弥补这个短板,而是想着万一失败了,又怎么办?
但难过太傅对其的观察,这个老二也只是性子软绵一些,并无什么太大的不妥。
谢家三兄弟中,真正适合官场的人,是谢明瑄。
此人聪明圆滑,做事又有自己的底线,这些都让太傅心生爱才之心。
至于谢家三兄弟为何会有这样的性格差异,太傅也是能够了解的,自古以来,排行在中间的人,总是容易会忽略一些。
比如,老大是夫妻殷切期盼着的孩子,他们会在老大的身上倾入所有的一切。
老二的到来,父母便有一种就轻驾熟的熟稔感。
老三因为是小的,就多了一些关注。
“听闻谢家二哥在学医?”
谢明瑜眼眸一黯,心下便明白太傅这话,是何意思?
“是,我这个年纪,才刚刚学医。”
谢明瑜之所以学医,一部分原因是他当时受了伤,另一部分原因,是他师傅觉得他能对夏满杏这般,这说明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好人。
学医的人,最重要就是有一颗善良的心,倘若没有一颗善心,医术到了他们的手中,甚至会成为害人的东西。
“谢家二哥,你今日来找我,问出这样的话,那说明你是想听取我的意见,我的年纪比你父亲还要稍大一些,说句托大的话,我也就把你当成我的后辈,你若是我的儿子,我还是希望你去考一考。”
谢明瑜不明所以的看着太傅,道:“注定要落榜,也要去吗?”
“非也!有的时候落榜与否,还要看三分天意!”太傅慢悠悠地开口道:“人生在世,总是有许多事要做的,你也一样,你的父亲一直希望你去试试,一是你可以完成你父亲的心愿,二是你的人生,不会有遗憾,我个人认为,若你竭尽全力去做了这件事,纵然落榜,若干年后,当你回想此事时,你不会遗憾终生。”
谢明瑜拱手行礼,深深饭躬着身子,迟疑道:“多谢太傅,我明白怎么做了。”
或许是太傅这话,起了作用,谢明瑜当晚就和父母双亲说了,他要回县城医铺继续学医,同时也会努力温书,待父亲与兄弟们到京城赶考时,他再与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