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屋顶之上的只此两人,俯瞰下面,不断骚动的军队乱民却有着数万之众。
长安现在已是一片火海,哀鸿遍野。
黄巢并无远见,一心泄愤之下将半个长安险些烧成白地。
但是因为没有抓住僖宗,所以还是选择离开。
站在屋顶上冷风萧瑟,下方火海高温升腾。
然而袁天罡与天佑星却寸步未离。
“大帅,藩王们动了。”
“有点意思。”
袁天罡冷笑一声。
“先前僖宗不为之时,无一人谏言,江山离乱之时,无一人站出来上疏。”
“坐拥藩王巨富,享受着一方安宁,到现在反而出了头,当真是可笑。”
老妪继续讲述。
“镇州博野军宋文通领兵出击,追缴黄巢,但目的地一直都在长安周围,似乎是在寻找陛下所在。”
“晋地李克用,掌兵出击,顺黄河沿线一路攻打而来,看似目的为了与黄巢主力决战,但行军方向却绕过长安以北。”
“梁洲朱温帅军已抵达战场,但镇压趋势颇为摇摆,且战且停。”
袁天罡听闻对方所说只是平静的摇头。
这里面的野心和门道已经昭然若揭。
说是各地骑兵勤王,其实是为了找寻遗失在外的僖宗李儇。
只要将皇帝掌握在手中,就可以上演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妙招。
不管是谁能够拿到这张皇权大旗,就可以在日后以有功之王的身份掌持中原,趁乱崛起。
“哼,一群狼子野心之徒。”
“罢了,且由他们随意折腾,日后这江山王朝,还在本帅掌握。”
袁天罡冷哼一声,随后便转身离去了,任由这漫天飞灰席卷长安。
天幕在此刻忽然间闭合,这次曝光又结束了。
随着倒计时的开始,朱元璋也宣布散会。
但是却有些许迟疑,他突然间想到了先前给朱梓的判决,又觉得自己有些草率。
如此一个深受朝官推崇之人,日后极有可能会发展为大患。
就算对方不想僭越皇权,也会有人在背后默默指使支持,所以必须要在此之前问个清楚。
“所有人都给咱留下,今天找你们开个会。”
“通知六部官员能够赶到的全部给咱赶过来,那些个赋闲在家的将军们也尽数召来,咱有话要讯问。”
这突然间的决定把李善长等人都惊到了。
好端端的为何突然要开会?这分明就是要找茬!
但是皇帝放话,做臣子的唯有遵从。
一大群文武官员只好跟随着朱元璋回了议政殿。
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难免会有些紧张。
但很快更紧张的事情来了……
一些个平日里不过问朝政的边缘人物也被抓了过来,甚至就连一些五品官员也被朱元璋叫来。
看来这次的目的是要做一场全员访谈。
淮西勋贵当中也来了不少,包括一脸懵逼的蓝玉。
就连信国公汤和也被找来了。
现在大明朝骨干基本上到齐了,朱元璋开门见山的看向了所有人。
“近来京城所发生的事情你们都有耳闻,今日咱就只问一个人的事。”
“潭王!”
这两字一出,在场之人都不禁打了个寒颤。
潭王?
这混世魔王为什么也冒出来了!
本来漫不经心的蓝玉也在此刻坐直了身子。
自己最近和这小子可算是结下了梁子,但因为对方身份特殊,自己又处于风口浪尖,所以不好发难。
没人知道朱元璋为什么要突然提及这位王爷,但是大家都谨慎了起来。
“陛下明鉴,潭王最近十分老实本分,并没有任何出格僭越之举。”
李善长在一旁帮忙说话,这个时候只能当和事佬。
既不能偏袒,又不能使坏。
所以唯有自己这处事圆滑老臣才能应付来。
“他本分?”
“现在咱们大明还有他不敢干的事吗?”
此话一出,刚刚还想要发言的李善长直接选择沉默。
最近一段时间,仅论事迹来看,潭王朱梓已经成为了整个京城当中的风云人物。
不能说劣迹斑斑,也是名声极大。
“最近一段时间,咱考虑了一下,还是想把这小子送回封地。”
“潭王妃已死,再为他选一门亲事加以安抚,也算是咱皇恩浩荡,君臣父子皆不失礼。”
“你们意下如何啊?”
朱元璋说话间已经开始观察在场每一个人,眼神如狼,目光如隼。
一时间,大明文武甩锅现场展开了。
“依臣之见,此事还需要老相国先发态度,我等见识不足,难堪此大论。”
“陛下,诸位王侯爵爷也算大明柱石,事关皇亲国戚之政,臣等不敢僭越啊。”
“陛下,此事应广开言路,尊重群臣意见,不如六部长官先开言表,我等再做深究。”
听到他们所说,朱元璋气的额头青筋暴起。
这些人平日里相互踢皮球也就算了,现在自己儿子摆在明面上,事关未来大明下一代传承的重要决策,居然还在这里推诿谦让!
简直不可理喻。
真是乌纱帽太稳,官饷俸禄吃的太舒服了。
“够了。”
盛怒之下的朱元璋强行压下心中怒火。
“今天叫你们过来,就是为了要广开言路,所有人都得给咱说出个门道来。”
“汤和,你先说!”
朱元璋点名指姓先拿自己的好兄弟来开刀。
当初一起从军投伍的时候,就是一起打仗的过命交情,现在也该为自己分忧了。
“臣久不参宫事,潭王在京城所作所为也只是略有耳闻……”
就在汤和想要说客套话的时候,朱元璋阴沉的目光已经扫了过来。
要么老实交代,要么今天就龙颜大怒。
汤和没办法了,只好开始思虑最近潭王朱梓的表现。
不管是上疏死谏,还是向锦衣卫检举揭发,亦或者是为了大明忧患危机而引出乱臣……
这桩桩件件虽然都有些过分,可不管怎么说都是实实在在的为王朝服务。
而且朱元璋在经历了多次调衅之后,依旧放过了自己的儿子。
这就是一个征兆。
按理来说就算是太子做这些事都要被严惩不贷,可现在潭王却舒舒服服的住在京城中。
这足以说明朱元璋的态度是偏向于朱梓的。
想到这汤和脸上露出了笑意。
他知道该怎么说了。
.................................
【ps:第一次写这种类型,没什么经验,如果感觉作者写的还不错,鲜花,月票,评价票,催更,打赏都可以支持一下,作者会努力更新,每天万字打底,上架前绝对疯狂爆更,保质保量,绝不太监烂尾!!!】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4月4日到4月6日)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