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朱棣震惊,老二这臭小子果然要反!
“什么,造反?”
朱棣骤然惊醒。
老二这臭小子果然要反!!!!
他眼中似有雷霆闪动。
朱允炆身上的悲剧,他定然不能让其发生在朱瞻基身上。
老二要造反
朱棣脑中已经冒出一百个削藩的办法了。
“好像不太对劲,老二若是造反成功了,他这性子能留我的孙儿?”
“恐怕是想着除之而后快吧,祥瑞之前说了,他现在还无法模拟到朱瞻基,也就是说,朱瞻基活的比朱高煦久......”
“这样来讲,老二造反失败了?”
很快,朱棣就平静下来了。
他仔细思索一番,觉得有可能!
朱棣一直看出来,朱高煦虽然军事才能厉害,可是在政务方面,实在不堪入目。
读书写字就不是朱高煦擅长的。
他天生神力,就是马上王爷,要让他处理政务,不如杀了他。
他如何斗得过朱瞻基?
况且朱瞻基若是败了,岂能称得上是好圣孙,旺三代。
朱棣放下心来。
一是,他对自己儿子有感情。
他就这么四个儿子,除了朱高爔之外,每一个都在靖难之中有着大功劳,他要是现在削藩,伤了孩子们的心不说。
怕是朱高燧都要做出应激的事情,唇寒齿亡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
二是,他实在不好削藩啊。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他对朱高煦做出的做出的那些承诺,他现在想着都想打自己嘴巴子。
朱棣也有话说。
在绝境之中,自己儿子天降神兵,将他就于危难之中,他的精神能不动摇,能不激动的?
画饼也是在情理之中。
朱棣摇摇头,想这些都没有意义了。
“现在看来,瞻基应该不会出事,至于老二,我只要多家看管不让他做大即可,至于后面的事,就让我的好圣孙去处理吧。”
他现在可不知道,朱瞻基将朱高煦做成了“黄焖鸡”,若是知道自家老二的下场,朱棣恐怕心情就不会如此轻松了。
“还有就是,在模拟器中,老四的存在感非常低啊,几乎可以说,封地的所有事都是汉王妃杨氏一个人在弄。”
朱棣思绪很快飘散开,将注意力放到了朱高爔身上。
虽然从朱高炽的人生经历之中窥得朱高爔未来点滴,可是没有太多的信息,哪怕造盐术都是杨氏提出来的。
“这杨氏能力居然如此之强,有马皇后和徐皇后之姿啊!”
朱棣惊叹一声,没想到当初随便给老四找的个发妻,居然如此厉害。
杨氏乃是一将门长女,虽然出身将门,可是从小读书写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他父亲在靖难之中有大功,朱棣就将其长女许配给了朱高爔。
朱高爔对女人的要求极低,也就同意了。
不过两人恩爱如初,朱棣颇感欣慰。
只是朱棣万万没想到,杨氏居然有如此才华,不仅将封地治理的井井有条,还提出了造盐术。
朱棣一直深信着,一个男人的成功,背后往往会有一个女人在支持着。
“老四恐怕在老大的人生中保持神迷,就是为了不让老大忌惮,丝毫没有做出任何僭越的事情。”
“哪怕有人恶心老四,老大都无条件的信任。”
“看来老四很知道分寸啊。”
朱棣眼睛转动,喃喃自语。
朱高爔保持沉默,他何曾不知道原因?
光是看着那些文字,朱棣都有些惊讶于朱高爔的贡献。
粮食的革新,让大明百姓再无饥荒。
催动商业的发展...
大明国库之中都装着白花花的税银,他朱棣何时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要知道,现在大明的税收大部分都是粮食、布匹,钱财不超过几百万两...
这些东西乃是实物,运送的时候就会亏损。
他们百姓靠着天吃饭,他们皇室何曾不是?
天灾来了,百姓饿肚子,他们朝廷收税也是老大难问题。
居然不收粮食、布匹,反而收白银...
朱棣摇摇头,感慨出声:
“真大胆,没想到真让老四搞成了。”
朱高爔的齐鲁之地就像是一块试验田,成功之后带动了周边,然后辐射整个大明。
在后面,他五证漠北的时候,国库富裕的都快爆满了。
那些大臣对他御驾亲征都没意见。
要是现在,他只要提出对漠北发动战争,那些大臣的奏章要如同雪花般落到他的御前。
这就是有钱没钱的差距啊!
朱棣美滋滋的想着:
“没想到我这辈子,还可以将漠北鞑虏剿灭,这样说来,文治武功,彪炳千秋也算得上了吧。”
“只是这小子,好像就一直窝在道观里闭关修炼,这娘的快成真道士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真的出家当道士。”
他一想到朱高爔就直搓牙花子。
要不是在后面,朱棣看到朱高爔家里又添了四个郡主,朱棣就真的以为朱高爔真出家当道士了。
模拟器中,魏王朱高爔一共有五个子嗣,三男二女,都是杨氏一个人生的。
“只是那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玉米、土豆之类的到底是老四怎么弄来的?”
朱棣心中还惦记着造盐术,还有那些高产的粮食呢。
这让他非常眼热。
“对了,还有...”
“齐鲁之地商贸能够往来顺畅,是因为老四搞了什么水泥路,这水泥路四四方方平整无比,真的假的?”
“‘想要富,先修路’这口号也是老四提出的,现在想一想挺对的,但凡大明富庶的府城那一街道不是四通八达?”
“只是这水泥是何物,还有橡胶轮胎...为何明明字都认识,组合起来就一头雾水呢?”
朱棣看了朱高炽的未来之后,可谓是抓耳挠腮。
他太像知道朱高爔身上发生的事情了。
“最先开始的齐鲁大地常年旱灾频频,后面怎么会变得如此风调雨顺?”
朱棣疑问未消,有冒出疑问,只能够求助祥瑞。
【道教高人,求个雨之类,都是非常合理的,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不也借了个东风吗?】
朱棣瞪大眼睛:
“呼风唤雨?”
...................分割线....................
ps:兄弟们,觉得好看的话,就给作者投点免费的鲜花吧,感激不尽,如果有一人投鲜花,不管投多少朵,必加更一章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