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疽发背而死

夜晚。

江边凉风习习,陆长清和苏琳吃完自助餐后,从商场那里下来,还是像上次那样在江边吹风。

一路上,两人有说有笑,苏琳说起自己小时候的事,又是看向旁边的陆长清,仿佛和陆长清在一起,她真的很开心。

不过,陆长清刚刚虽然有些怀疑太完美的东西会不会真的存在,他也没有多想。

晚上的九点多。

苏琳的手机铃声滴答滴答地响,苏琳拿出来看一眼说道:“长清,是公司老板的电话。”

公司老板的电话?

苏琳到一旁接听,陆长清反而走远一些,他不会也不喜欢偷听别人的隐私。

过了一会,苏琳过来不好意思说道:“长清,不好意思,我还要回家里加班。”

“没事,那你先回去吧。”

“长清,那我先回去了。”

苏琳很不好意思看着陆长清,等到她离开人群,很快消失在夜色中。

陆长清还在江边那里看着远处。

很多时候,陆长清知道,太完美的东西总是会有缺陷,只是还没有看到而已。

这并不是陆长清说的,而是孙逸鸿说的。

孙逸鸿感觉到陆长清开始对于这个苏琳有些意思,但是,上一次,孙逸鸿也就和他说了。

晚上十点。quwo.org 橙子小说网

陆长清回到地铁站,坐地铁回到光明医院附近的地铁站,然后来到地下车库,开车回到福利房小区附近的停车场。

回到家里,老爸老妈正在等他。

“长清,今晚又去看那个相亲对象了,感觉如何?”林启芳急忙问道。

“老妈,我觉得苏琳各方面都很完美,但是,正是因为那样,我才觉得奇怪。”

奇怪?

“有什么奇怪的?”

为什么奇怪?

实际上,是两人相处起来,慢慢就感觉到了。

有些事可以装出来,但是,有些事是装不来的。

肥姨只是在路上扫大街,苏琳见对方很热,买了一瓶水给她喝,然后两人就认识了,但是,实际上肥姨可能对于苏琳個人或者苏琳家里什么条件根本都不清楚。

也就是说,苏琳对于肥姨来说,可能就是一个路边认识的陌生人。

不过,陆长清知道,无论如何苏琳也不可能害他,或者骗他什么,只是,两人相处感觉,他还是有些奇怪。

“说不出来的感觉。”

说不出来的感觉?

“那你们再多多相处,慢慢就相互了解了。当然,做不了夫妻,也可以做朋友,水到渠成最好。”林启芳对于这些倒是不太看重,她看重是可以给陆长清多培养这方面的意思。

毕竟,这个社会谁说相亲见一面就要做男女朋友,就要结婚。

这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林启芳看来,陆长清和其他女孩子认识多了,反而让他更懂得自己到底要找一个什么样的姑娘结婚,这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如果是那些乱七八糟的相亲对象,林启芳确实也不想陆长清去浪费时间和别人相处。

“老妈,我知道了。不过,告诉你们一件事,我买车了。”

陆长清买车了?

陆永兴和林启芳真的很惊讶。

“什么车?在哪?那姑娘知道吗?”

“宝马车,就停在小区附近的停车场,苏琳并不知道,我刚才是坐地铁去见对方的。”

“对方不知道也好。”

陆永兴夫妇真的有些惊讶,陆长清直接就买了车。

“老爸,老妈,明天我带你们和爷爷到外面郊区转一转,放松放松。”

明天是周六。

陆长清除了在家看书,跟着孙逸鸿学习中医理论外,也没有其他什么事。

想到爷爷都两三个月没有出去过,现在正好开车带他们出去兜兜风,呼吸郊区的新鲜空气。

“也好,明早让保姆王姐也跟我们一起去。”

林启芳很高兴。

但是,这十年家里的情况,让她很清楚,财不外露,即使陆长清现在有房有车,也不值得和其他人炫耀,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

陆长清先去洗澡,回到房间。

陆长清想起今天给那位山庄王老板看病的丹毒,在学习中医理论前,陆长清和孙逸鸿讨论丹毒这一个外科皮肤病。

丹毒,是以患部突然皮肤鲜红成片,色如涂丹,灼热肿胀,迅速蔓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www.youxs.org》云:“少阳司天,客胜则丹疹外发,及为丹傈疮疡……”。

《www.youxs.org》云:“丹者,人身忽然掀赤,如丹涂之状,故谓之丹。或发于足,或发腹上,如手掌大,皆风热恶毒所为。重者,亦有疽之类,不急治,则痛不可堪,久乃坏烂。”

本病发无定处,生于胸腹腰胯部者,称内发丹毒;发于头面部者,称抱头火丹;发于小腿足部者,称流火;新生儿多生于臀部,称赤游丹。

丹毒可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性网状淋巴管炎。

“孙太医,你的意思是,这个丹毒更严重会有疽?除了疼痛欲生欲死外,甚至会导致死亡?”

“确实是有这样,疽发背而死。”

疽发背而死,是古人最著名一种病死的方法。

中医称为发背疽;从现代西医的观点看,是背部急性蜂窝织炎,引发坏死性筋膜炎,并发脓毒血症,并感染中枢神经。

发背疽,不是一个小痘疮疙瘩,而是非常凶险的,在古代简陋医疗条件,很容易并发脓毒血症,致死率极高。

按照西医以及现代科学说法,后背容易发疽,是因为后背不易清洁,感染细菌生小疙瘩后,不容易注意。

如果细菌仅仅感染角质层或真皮层的毛囊,就会形成痤疮等小脓肿,年轻人会有青春痘,也叫皮脂腺囊肿,毛囊炎、疖子发生的机理都是类似的。

但是痤疮仅仅是入侵到真皮层。

当身体免疫力下降时,金黄葡萄球菌等,会突破真皮层,侵入真皮层下面的皮下组织,主要是结缔组织。

金黄葡萄球菌在皮下结缔组织形成感染灶,引发炎症,形成一个脓腔,产生溃疡,流脓。

这时,中医叫作痈。

西医叫作急性蜂窝织炎。

也就是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细菌感染。

大的脓肿可以有拳头般大,临床还有更大的。

现代医疗处理,切开引流脓血,抗生素治疗。

如果急性蜂窝织炎发展到一定程度,细菌栓堵死血管,使周围的血管坏死,又引发坏死性筋膜炎。

坏死性筋膜炎导致皮下结缔组织和筋膜坏死,有时并发全身中毒性休克。

这时出现大面积的片状紫红色脓肿,病人感觉疼痛,一天之内可以感染一个手臂或一条腿,甚至大半个背部。

由于血管被细菌栓塞,皮肤开始发黑,出现大疱,皮下结缔组织和筋膜发黑坏死。

这时,中医叫作疽。

急性蜂窝织炎更可怕的是,引发并发症败血症的最高阶段,脓毒血症!

脓毒血症,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到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产生大量新的化脓性病灶。

这时候,金黄葡萄球菌进入血流,传遍全身,先是高烧,烧退后进入低温,细菌和毒素遍布全身血流,引发低血压。

全身内脏器官都开始出现脓肿,内脏血管被菌栓堵塞,又因低血压使内脏供血不足,引发内脏产生溃烂、坏疽,最后坏死。

中医称为,五脏溃烂。

好恐怖的一幕!

这还没完。

急性蜂窝织炎和脓毒血症又会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又加重全身性的炎症。最终使脑部感染和全身炎症恶性循环。

然后,就是迅速死亡!

南宋医学发现,疽只要数日就可以长很大,溃烂后内部紫黑色,是坏死的组织,有时并发五脏六腑溃烂,这是并发脓毒血症,引发内脏坏疽而死。

现在看看中医里面最恐怖的背疽。

背疽指背部脊柱附近的有头疽,中医称发背;生于背其他部位及腰部两旁者称搭手。

根据《疮疡经验全书》:

发背又分上发背,中发背,下发背。

上发背,疽发于背部第七颈椎部位,在后脖子的大椎附近。

中发背,疽发于背部中心,又名对心疽。

下发背,疽发于腰部命门穴,又名对脐发。

前面说过,细菌感染皮下结缔组织,背部和后颈的皮肤较厚,不容易破脓,容易引发脓毒血症。

痈一般无头,脓肿一般为10厘米之内,容易出脓溃烂,也好治。

疽大的甚至可以长到30厘米,几天之内长成有头疽,形成黑色的坏死物。

脊柱发生的背疽最为恐怖,不但会并发脓毒血症,还会直接感染脊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在古代,就是绝症了!

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反复,故痈肿。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腐肉,肉腐则为脓,脓不泻则烂筋,筋烂则伤骨,骨伤则髓消,不当骨空,不得泄泻,血枯空虚,则筋骨肌肉不相荣,经脉败漏,熏于五脏,脏伤故死矣。

寒邪其实是细菌,导致血流不通畅,产生痈肿。寒气化为热,就是细菌引发了炎症。然后熏于五脏,感染了内脏器官,导致死亡。

发于颈,名曰天疽,其痈大以赤黑,不急治,则热气下入渊腋,前伤任脉,内熏肝肺,熏肝肺十余日而死矣。

后颈的叫作天疽,前伤任脉,就是感染中枢神经,十天就会死亡。

史料中经常有“背疽发作而卒”的记载。本来,按现在人掌握的情况,背上长个脓疮,其实也算不得什么。

就算古代的医疗条件不好,没有化脓消炎的特效药,但是,只要把背疮弄破,把里面的脓挤了,再敷一些草药或者是药膏,很快也都会好。

为什么这对于古人来说,却就成了绝症,只要流脓就会死呢?

又因为后背的皮肤较厚,脓肿不容易破头,并发感染败血症,严重到脓毒血症,引发全身性感染。

现代也有人因为用手挤破口鼻危险三角区的小痘痘,导致细菌进入血流,引发败血症死亡。

产生疽的病原主要是金黄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而古代那些背疽发作而死的有名的人。

最熟悉的当属楚霸王项羽的亚父范增、南宋宗泽和大明徐达,这些人地位和影响力很大,正常情况下,应该可以救下。

但是,偏偏却是死于背疽,而且被历史记录下来。

也就是说,这个丹毒严重的时候,真的是会死人的。

而今天遇到那位王老板的情况,确实是比较轻的。

除此之外,这个丹毒还好发于新生儿,而新生儿丹毒对于刚刚出生没有多久的婴儿伤害特别大,但是,这属于胎毒一种,是天生从母胎带来的。

除此之外,婴儿出生受到喂养的母乳也是有特别大的关系。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