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玉华纷争中三个值得怀疑的人与妖 3

从竹节山盘桓洞的洞中情形来看,这个九灵元圣是非常谨慎,非常低调的。他并没有像其他的山大王一样养上一大群前呼后拥的狼精虎怪。就连以孙子辈自居的豹头山虎口洞的黄狮精也养了一两百号妖精呢!黄狮精的部属编制竟然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顶头上司,这简直就是逾制!不过,九灵元圣要的并不是这些。他需要隐藏在幕后,这样更安全。那失踪的小妖是九灵元圣唯一的一个贴身随侍,也是盘桓洞中唯一的一个小妖。就这么一个绝无仅有的机会,最终还是让佛派的势力把握住了,足见其用心之良苦。既如此,那小妖卧底到盘桓洞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不清楚。也许是来打探九灵元圣的具体动向的,也许是来配合其他各位“无间道”者实施计划的,也许是来策反竹节山六狮的,这些都有可能。由此看来,在佛派势力的精心布置之下,九灵元圣这颗毒草迟早是要被拔除的。

竹节山的九灵元圣最终是被老主人太乙救苦天尊带走的。那么,这天尊为何突发奇想要派九灵元圣下界到天竺国玉华县来发展势力呢?【天尊道:“那酒是太上老君送的,唤做‘轮回琼液’。你吃了该醉三日不醒。那狮兽今走几日了?”】看来这件事似乎还与老君扯上关系了。太上老君为什么会无缘无故地送酒给这位太乙救苦天尊呢?难道九灵元圣下界是太上老君拜托这位太乙救苦天尊代为出手的?很有可能。但是,如果真是这样,老君就看穿了西天取经之事的本质了。否则,他是不会抛下取经队伍而到天竺国外围来培植势力的。应该说在弥勒佛,如来佛以及玉帝等人的多次出手之后,太上老君是有可能看清西天取经的谈判本质的。但是,这位太乙救苦天尊是什么人啊?!这么重要而又危险的事情老君也敢拜托给他,难道不怕所托非人吗?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太乙救苦天尊究竟是什么来头。太乙救苦天尊,又名东极青华大帝,相传其为玉皇大帝的二位侍者之一。早在玉皇大帝还是四御之一的时候,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东极青华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和后土皇地祇六位大天尊合称“昊天六御宸尊”。后来,玉皇大帝高升了,四御重组,六御解散。重组后的四御是什么样子的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看来,早前得到一致认同的权力体系一旦崩溃,重新洗牌之后很难再形成得到普遍认可的新体系了。凭什么你可以入组新四御?我觉得我还可以当选新三清呢!为了新四御的入选名单,各方各派争论不休。

总结起来,天庭内部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四御重组应该坚持“补一说”。这种观点认为,重组只需要再补选一位新天尊入组新四御即可,原有的那三位四御天尊无需变更。持这一观点的神仙认为,这种重组方法最简便有效,也最能稳定局势,免伤和气。但是,究竟应该从哪里补选一位新四御天尊呢?“补一说”的内部仍然存有分歧。有神仙认为,应该从原来的“昊天六御宸尊”内部着手,也就是说在南极长生大帝和东极青华大帝之间择一入围。也有神仙认为,“昊天六御宸尊”这种提法已经不存在了,新四御天尊的入选根本不需要考虑这个。况且,“昊天六御宸尊”本身也并不是什么正式的天庭职务编制。这就跟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称一样,只不过是一个称号而已,其实他们每位天尊都是各有其位、各司其职的。天庭公务文件里面的正规提法从来都只是三清四御,并无六御之说。另外,某些神仙的想法则更为实际。他们认为,由于玉帝本来是四御之首,他高升之后产生的这个四御职位空缺非比寻常,所以即使是补选一位天尊入围,这个四御的排序还是有一定的讲究的。但是,由于新四御人选未定,至于如何排位的问题他们还没有什么切实可行的成熟想法。

第二种观点,四御重组应该坚持“新生说”。既然是重组,那么就应该先解散掉原有的四御班底,然后再重新遴选四位新人组成新四御。坚持这一说法的多为天庭的“少壮派”神仙,他们急切盼望天庭能够趁此机会有个焕然一新的政治局面。

第三种观点,“兼任说”。“兼任说”认为四御根本就不需要重组,六御也不要解散。玉帝虽然高升了,但是他还是完全可以继续兼任四御之首的职位的嘛!这种观点被政敌批为“豪占说”,意即一人占多位,占着茅坑不拉屎。坚持这一说法多为朝中老臣,他们担心这一重组可能会引发政治漩涡,影响朝中局势的稳定。于是,他们坚持“以不变应万变”。

第四种观点,“缺位说”。这种观点认为,四御不需要重组。玉帝高升了,四御变三御了,那就三御好了,昊天六御改为昊天五御好了。与前三种观点相比,这种观点就显得非常不成熟了。三御四御,变的并不只是名称,而是权利和义务的重新划分。即使是四御改为三御,终究还是免不了要重新划分权责的,所以重组是不可避免的。持这种观点的多为天庭散仙,他们远离天庭政治的权力中心,因此他们的想法简单而肤浅。反正自己没份参加这场权力分割的盛宴,因此他们也就无所谓了。这种观点的背后反映出来的正是那些毫无政治前途可言的下层散仙们的玩世不恭的政治心态。

另外,还有一种观点也可以归纳到这里来。这种观点认为四御没有必要重组,四御根本就完全没有必要存在了,应该就此解散。持这种激进观点的神仙为数极少,难成气候。他们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所谓“愤青”。四御即使就此解散,但是他们的工作总得有人来干吧!所以,可以解散的只不过是四御之名,四御之实还得继续存在下去。“愤青”还为自己的观点取名为“组个屁说”,简称“屁说”,以此来表达他们对天庭政治现实的不满。

以上种种观点,究竟谁是谁非?虽然各方各派都信心十足,各不相让,但是真正具有操作意义的也就只有第一种“补一说”和第三种“兼任说”。最后,经过各方各派的努力,重组结果终于出炉了。这个结果可以说是既在所有神仙的意料之中,也在所有神仙的意料之外。新四御人选为:北极紫微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太极天皇大帝,东极青华大帝,即四极大帝。太极天皇大帝即为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他和北极紫微大帝两位天尊仍在新四御之列,而东极青华大帝和南极长生大帝同时入组新四御。令诸位神仙备感意外的是后土皇地祇未能继续入组新四御。看来东极青华大帝和南极长生大帝的两股势力互不相让,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最高决策者决定将势力稍弱的后土皇地祇调整出新四御的班底,以此来平衡各派系之间的争斗。这个决策过程可以高度概括为一群老男人欺负一个老女人。

其实,关于四御和四极大帝的关系直到现在也还没有理清楚。为什么在这里四极大帝就成了新四御了呢?在《西游记》的原文中,多处出现的都是三清四帝的说法,但是唯有在安天大会筹备期间出现了一次三清四御的提法。都是跟在三清后面的大天尊,因此四御就是四帝,这应该不会错。而且,安天大会三清四御的说法出现本身就说明了玉皇大帝已经不在四御之列了。但是,这四帝究竟是指谁呢?这四帝应该就是四极大帝的简称。有人认为四帝就是四御,与四极大帝没有关系,这种说法是没有来由的,连望文生义都算不上。

实际上,如果足够细心,我们就会发现历史上发生重组事件的不仅仅只有四御,五方五老也曾经重组过。天庭重组五方五老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给如来和观音腾出相应的位子来。作为重组结果,西方白帝和南方赤帝被淘汰出局,其职位由如来和观音所取代。这就是《西游记》中五方五老和道教经典中五方五老不一致的具体原因。

太乙救苦天尊,也就是东极青华大帝终于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四御领导班子。但是,注意看一下这个东极青华大帝在新四御中的排位,竟然排在最后一位。看来,他的当选还是很悬的。如果料想不错,东极青华大帝能够位列新四御还缘于太上老君的努力。所以,这个东极青华大帝跟太上老君是同一个阵线的。正因为如此,太上老君才敢把这么重要的任务托付给他。

看守九灵元圣的狮奴的确是喝了大千甘露殿的“轮回琼液”,但是这太上老君送的酒怎么会到了大千甘露殿上去了?故宫的勤政殿上会放酒吗?不可能。这酒出现在大千甘露殿,分明就是个圈套。但是,狮奴不这么想。他以为自己这下捡到便宜了。殊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啊!【天尊道:“那酒是太上老君送的,唤做‘轮回琼液’。你吃了该醉三日不醒。那狮兽今走几日了?”大圣道:“据土地说,他前年下降,到今二三年矣。”天尊笑道:“是了!是了!天宫里一日,在凡世就是一年。”】天尊提到的这个酒醉三日之说,完全就是胡说八道。这酒不管喝多少,就都是酒醉三日?喝一口是醉三日,喝一瓶也是醉三日,凭什么?其实,这个狮奴并不是自己醒的,而是被众天将推摇而醒的。如果不是众天将的推摇,狮奴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醒呢!天尊之所以说是该醉三天,那是因为他知道这个九灵元圣是什么时间下界的。他这么说就是为了糊弄一下不了解情况的孙悟空。这件事情,老君之所以要假手他人,完全是因为他已经没有可以调用的人手了。太上老君的衰败正在于此,虽力强而势孤。

竹节山的灾劫最终还是因为众位护法天神的提醒才得以化解的。但是,奇怪的是金头揭谛使他们为什么不认识那个九灵元圣呢?悟空不认识倒也罢了,因为他在天上没待几天嘛!可是,一个连土地公都认识的九灵元圣,这几个天神会不认识吗?这个事情看来有假。不是土地公本身认识那九灵元圣,而是有人让土地公认识了九灵元圣。这个让土地公认识九灵元圣的人就是五方揭谛使。其实,他们是在借土地公之口把答案告诉给了悟空。这些在天上混的神仙就是黑啊!冲锋陷阵,堵枪眼,趟地雷的活他们都留给别人干。幸亏这太乙救苦天尊也算是个大领导,没有跟土地公这样的小把戏计较。否则,土地公的日子也不好过。当然,如果让他知道了这个是五方揭谛使在背后搞的鬼,那五方揭谛使就等着穿小鞋吧!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