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独立自治

原来端方带领湖北新军,历经两个多月,才磨磨蹭蹭地到达四川威远县。

端方入川后,决定一脚将赵尔丰踢开。他急切地向清廷要权,提出四川的新军和巡防军全部交给他统一指挥。

端方这时有了自己的打算,希望接过四川的清军,与鄂军一起打败成都的保路同志军,尽快将四川的保路运动镇压下去。

然后从赵尔丰手中顺利接过四川总督的大印,成为新的四川王。

赵尔丰原来天天盼望端方来成都救援,现在却对他非常忌惮和痛恨。他依仗在四川的军事实力,坚决阻止端方进入成都接任总督。

他还派人去鄂军中威胁端方,严令鄂军不得靠近成都半步,否则会开枪阻击。

同时,赵尔丰接二连三地向清廷上奏章,反过来弹劾端方。

说四川的保路祸乱都是铁路大臣端方造成的,奏请清廷将他撤职严惩,以平息四川人民掀起的保路狂潮。

端方心里很清楚,四川的新军和巡防军受赵尔丰的控制,根本不会听他的指挥。

因此,他畏惧赵尔丰和围城的同志军,不敢接近成都,便令鄂军在距离成都约两百来里的资州驻扎下来。

端方为了对付赵尔丰,企图讨好围城的同志军。他希望先在四川站稳脚跟,再静观其变。

端方派心腹到成都的同志军中当说客,找到同志军的负责人后,把清廷向洋人借债修路,引起川人反抗的罪责,全部推到赵尔丰的头上。

说客向同志军传达端方的口信,说端方作为铁路大臣,就任四川总督后,愿意扶助川人修铁路,尽量为铁路股东争取权益。

又说端方愿意扶助川人自治,妄图以此拉拢和迷惑同志军,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然后再从容实施夺取四川的计划。

同志军负责人识破了端方的阴谋,正告说客道:“川人实行自治,何须端方扶助?!”

指责端方督办铁路是祸川卖国,助纣为虐,入川后又沿途镇压保路运动,同志军如抓住了他必杀之。

却说赵尔丰通过权衡利弊,认定端方掌权后对他威胁极大,甚至会丢掉老命,因此下决心拒绝向端方交权。

心想不如先收买保路同志会的重要人物,再招安或遣散同志军,亲手扶持一个傀儡政权,自己在幕后当太上皇。

平常专横跋扈的赵屠夫,这下竟然放下架子,派人去讨好四川咨议局的议员,同时拉拢铁路股东中的著名士绅和袍哥大爷。

希望按照他的方案和平移交政权,既可以安定四川的乱局,又能够投机取巧保存自己的军事实力。

他相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赵尔丰找来幕僚,哽咽说道:“朝廷既然不要四川了,我还守着它有何用?

我当官当了几十年,算是当伤心了。但是,若我交了兵权和政权,同志军不原谅我怎么办?谁来保护我呢?”

话未说完,已经泪流满面。

幕僚回答道:“大帅一定要定下万全的计策,大权要交给可以倚重,又放得心的人物,哪里能够糊里糊涂地交权呢?”

赵尔丰想了又想,如果把政权完全交给自己人,恐怕同志军不会答应。他决定,收买同志会的正副会长作傀儡,然后把实权交给可以倚重的亲信朱庆澜。

于是,赵尔丰马上下令,释放蒲殿俊、罗纶、颜楷和邓孝可等四个“叛逆首要”分子。

蒲殿俊和罗纶刚被放出来,赵尔丰立即派人去送“洁樽候光”的大红请帖,恭请两位同志会会长,明日务必“屈驾”光临大帅府。

第二天,赵尔丰在督署举行盛大宴会,招待蒲殿俊、罗纶、颜楷和邓孝可。同时聘请蒲、罗为总督府高等顾问,请他们今后常到总督府来“共议川事”。

看官,这赵尔丰变脸真快啊!四人昨日还是他的阶下囚,今日却突然变成了他的座上宾。

赵尔丰为了拉拢蒲、罗等人,亲自为他们奉茶劝酒。

赵尔丰又拿出他给盛宣怀和端方等大臣的函电、文书给四人看,证明原先抓捕他们不是自己的主意。

他诚恳地说道:“非弟之不情,实盛宣怀和端方等大臣,迫弟至此耳!望诸君谅之!”

赵尔丰的精彩表演,博得了蒲、罗等人的同情和信任。同志会的正、副会长竟然与屠夫商议如何招安同志军,如何安定川乱之事。

蒲殿俊和罗纶随即以保路同志会正、副会长的名义,向全省发出《哀告全川叔伯兄弟书》,劝起义的同志军“罢兵休戈,息事归农,力挽和平……”

赵尔丰在拉拢蒲殿俊和罗纶后,即派出贴心幕僚作为政府代表,跑去与蒲、罗等省咨议局的议员和省城的著名人士进行和谈。

蒲殿俊召集议员、士绅和袍哥舵爷商议后,提出《四川独立条约》十一条。

第一条,现因时事迫切,请赵帅出示晓谕人民:川中一切行政事宜,交由川人自办,现暂交咨议局代表蒲殿俊接管。

第二条,督印交藩库封存,由川人择期宣布独立……

赵尔丰在蒲殿俊等人提出的十一条基础上,又补充了十九条。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替朱庆澜抓军权、不得排挤满人和保护外国领事人员等,规定“所有一切军队除选带边军外,悉交十七镇朱统制官接管”。

经过官绅双方反复讨价还价,赵尔丰同意将四川的行政指挥权交给蒲殿俊,将军事指挥权交给朱庆澜,自己辞去四川总督职务,宣布四川独立自治。

双方在条约上签了字,赵尔丰即以原四川总督的名义,向全川宣布《四川自治方案三十条》。

按照赵尔丰的如意算盘,将原来的清军完整地保留了下来。除尚在川西大山里的边军归自己领导外,其余新军、巡防军和警察,全部归其心腹朱庆澜接管,规定军队不得进行改编。

赵尔丰交出政权后,按理应该离开总督府,去川西任边务大臣。可是他以需要休养治病为由,赖在总督府不走。

蒲殿俊的新政府只能另找地方办公,最后确定办公地点设在老皇城(明代蜀王宫)的明远楼里面。

赵尔丰认为,新政府的军权和政权实际上都抓在朱庆澜的手里,就如同抓在了自己的手里一样。

他庆幸这个为自己抓军权、谋翻案留下回旋余地的自治方案,士绅们竟然没有拒绝。

原来蒲殿俊他们认为,只要赵尔丰答应交出军权和政权,其他的都好说。因此,大家毫无异议地接受了赵尔丰的交权条件。

这也说明了蒲、罗为了迫不及待地掌权,对赵尔丰一味地软弱和妥协。

辛亥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这天是农历黄道吉日,蒲殿俊决定举行新政府成立大典。

在成都老皇城明远楼的大门前,工作人员早早竖起了“大汉四川军政府”的牌子。

市内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四处张贴“大汉已兴,大清已灭”等标语。

市民兴奋地高呼:“改朝换代啰!大家今后有好日子过啰!”

当天一大早,蒲殿俊、朱庆澜和罗纶等人,身穿笔挺的官服,来到设在老皇城的军政府里。

皇城广场上旌旗招展,人们身穿五颜六色的新衣服,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独立大典,军队数千人护卫着会场。

到会的有同志军、士绅、袍哥和同盟会的代表,以及商界、学界和各界民众数万人。

午时正点,蒲殿俊宣布四川独立大典开始。他首先带领所有参会人员向大“漢”字旗敬礼。

但见旗帜中间一个大圆圈,里面是一个红色的大“漢”字,在“漢”字周围环绕十八个小圆圈,代表当时的十八个汉族人的行省。

接着,蒲殿俊宣布四川从此脱离清政府的统治,改专制为共和,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

然后,他开始慷慨激昂地宣读《四川自治文告》:

吾汉族苦专制久矣!今一旦脱专制之羁绊,为政治之改革,岂非吾川人日夜所祷求而引以自豪者耶?

夫川人以争路与政府相抵抗,猛厉进行,万死不顾。不二三月,闻天下土崩,各省次第宣告独立。

吾川灿烂光华之大汉独立军政府,亦于今日告其成……

大汉四川军政府之宗旨,基于世界之公理,人道之主义,组织共和宪法,以巩固我大汉联邦之帝国,而与世罔极,所当与吾川七千万人子子孙孙共守之!

接着,蒲殿俊拿出事先与赵尔丰商定的军政府官员名单,宣布大汉四川军政府的负责人:

蒲殿俊任都督,负责管理全川财政、民政及一切大事。

朱庆澜任副都督,独掌政府军队大权。

任命尹昌衡担任军政部长,罗纶任安抚(绥靖)局长,邓孝可任盐务部长……

军政府成立典礼隆重而热烈,参加大会的市民人山人海,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大多数人当场剪掉头上的辫子,表示永远告别大清时代。

尹昌衡领头高呼口号:“大汉中国万岁!”

当天,成都全城悬挂出大汉旗帜,市内热闹非凡,如同赶大集一般。

市民们满心欢喜,互相庆贺道:“四川独立了,改朝换代了。蒲会长当了制台大人,这下好了,我们老百姓有好日子过了!”

大汉四川军政府的草台班子,就这样匆忙搭起了,可是当时的社会并没有平静。

由于军政府里面的官员,大都是袍哥和清朝的旧官吏,极少有同盟会员任职。

同盟会员看到大块的肥肉被袍哥和旧议员抢走了,心里极为不满。

成都同盟会负责人在成都西玉龙街组织开会,决定干一件大事,来证明同盟会的力量,警告一下蒲殿俊。

总督府卫队中有一个革命党人,名叫邓衡,他自告奋勇地提出纵火烧毁总督府。带领卫队中的革命党人,趁乱杀死赵尔丰,肯定会震惊全川。

蒲殿俊知道了革命党的厉害,自然就会重用革命党人了。

那天,邓衡搞来两桶洋油,半夜三更的时候,他把洋油倒在自己的棉被上。

然后一手抱起浸透油的被子,一手提油桶,跑到督署的马房内。他点燃棉被正准备纵火时,被起夜的马夫看见了。

马夫吓得大叫,引来巡防兵把邓衡抓住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