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医圣张仲景的困扰

张明的话,再一次吸引了众人注意。

虽说参与修典之人,最终名字都将录入典籍之上,但分类负责人姓名所书写的位置,肯定还是要靠前一些的。

剩下的这些人中,大多都是不图利,只求名的人。

因此,看重这负责人身份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

张明也不啰嗦,直接宣布道:

“此次修典,分经、史、子、集,四大类。”

“经类主儒家经典,负责人自然是由文举公亲自担任。”

听到经类负责人由孔融亲自担任,众人当然都没有意见。

不仅是孔融的声望和地位,就凭对方敢拿出全部藏书真迹这一点,就已经足以服众。

更不要说,人家还是这次修典的总负责人,再兼任个分类负责人,也不过小事一桩。

说不定,孔融自己还不想兼职呢。

看到大家颔首,张明继续宣布。

“史类主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负责人由华公担任。”

众人看向华歆,纷纷颔首,同样没有异议。

和大部分人不同,华歆并非不得志,也未出仕。

相反,华歆可是极受曹操重视,担任的也是有权有势的实职,没想到为了修典,选择辞官居家迁至襄阳。

由他担任史类负责人,自然无人非议。

紧接着,张明又道:

“子类主先秦百家之学,以医家,法家,兵家,农家,阴阳家等类为辅,负责人由仲景公担任。”

医圣张仲景的大名,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谁还没有个头疼脑热的时候了,再加上在座许多人都上了年纪,有这样一位神医坐镇,无疑让大家的生命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

因此,听到张明安排张仲景为子类负责人时,众人的附和声,甚至还超过了孔融和华歆。

最后,剩下的便是集类。

“集类主文集,包括诗、文、词、赋等,负责人由文舒公担任。”

张明这话一出,让所有人都挑不出毛病。

张昶可是行草的“亚圣”,一生恐怕临摹过无数诗词歌赋,作为集类负责人,最适合不过。

随着负责人确认,修典一事,也就正式拉开了帷幕。

未来至少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这些人都将过着书院,府衙大殿这样两点一线的生活了。

不过对此,大家早有准备,更何况,刘备都亲口说了,会保证所有人的吃穿用度,他们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但有一人却是例外。

当天晚上,张明正在书房读书,管家前来禀报。

“大人,仲景公前来拜访,我已将人带到大厅。”

听到管家的话,张明眼中闪过一抹疑惑,不过还是连忙吩咐道:

“快将人请来书房,另外上一壶好茶来。”

“是!”

管家应诺后退下,很快就将人请了过来。

待人一到,张明连忙起身相迎,沉声问道:“仲景公深夜前来,可是有什么要紧事吗?”

“唉!”

闻言,老者摇头一叹:

“老朽今日前来,其实是有一事相求啊!”

听到这话,张明眉头一挑:“哦?”

“什么事?还请仲景公指教?”

说着,连忙扶张仲景坐下,又亲手将茶水奉上。

这番姿态,反倒让张仲景不好开口。

本来经过之前长沙疫病,两人就已经结为忘年之交,再加上张明修典,的确也是利国利民之事。

尤其是让他成为了子类的负责人,说白了,就是给了他一个,将医家发扬光大的机会。

张仲景并不迂腐,也懂其中深意。

只不过正是作为一个医家传人,一个真正的医者,他也有他自己的坚守和信念!

张仲景捋须沉吟了一下,似乎在斟酌语气该如何表达。

良久,才轻吐一句。

“这修典,老朽可能退出?”

话音落下,张明瞳孔骤缩,显然也是十分意外,没想到张仲景深夜来访,竟然是想要退出。

按理说,如果真不想修典,当初他就不会答应。

对张仲景,张明自问是了解的。

既然当初答应了自己,肯定是做好了准备的,那么能够让他突然更改主意的,一定是白天发生的事情。

仔细回忆了一番,自己在时,也未见对方有何异常,甚至任命张仲景为子类负责人时,对方脸上还流露出激动和欣喜。

张明若有所思,随后诚恳说道:

“仲景公,你我并非外人,有什么顾虑,直说便是。”

“是不是我走之后,大殿内又发生了何事,让仲景公心生退意?”

张明的话,让张仲景眼前一亮,心头暗赞张明的玲珑心思,随后不禁苦笑一声:

“其实,这件事说来惭愧。”

“实在是老朽没有想到,这开始修典之后,更多时间便只能留在府衙之内。”

“老朽也曾修书,但一直都是便修书,便看诊。”

“若按修典的规矩来,老朽恐怕就没有时间,再为人看诊了呀。”

“一名医者,若是不能为病人看病,那这医者,恐怕也......”

张仲景没有继续多说,但张明已经听懂了对方的意思。

是啊!

说起来,这一点的确是他疏忽了。

对医生而言,实践永远是第一位的,要想自己的医术不断精进,只有不断为病人看病,积累更多的经验才行。

更不要说,是张仲景这种悬壶济世的医中圣手,让他不给人看病,恐怕比杀了他还要痛苦。

“仲景公放心,此事是我思虑不周。”

“其实不止是医道,还有技艺,想要进步,同样离不开实践。”

“此事交与我来办,我会和文举公,主公一道,重新理一个章程出来。”

“针对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甚至若是操作妥当,这一次,还能将医家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到更好的医者医治。”

听到张明如此坦诚的承诺,张仲景感动的同时,也忍不住心生好奇,不知道张明会如何解决。

于是询问道:“知汉可否透露一二?”

“呵呵!”

张明微微一笑:

“其实很简单,仲景公所求,无非治病救人和修典一事之间的平衡。”

“那么只要解决此事,就能让仲景公安心修典。”

“不知仲景公认为,是坐堂更能治疗病患,还是游医更能治疗病患?”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