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使用快捷键[F11] 享受更好的阅读乐趣)

设置X

出手

前一晚没有睡好,第二日上早朝的时候,王晖辉全程都在打瞌睡。

以至于朝臣们在说什么,他完全没听到。

“皇上,皇上。”

侍立于皇座之下的太监总管,王承恩小声喊了两声。

“嗯?哦,什么事。”

王晖辉一脸懵的眯眼问道。

“皇上,兵部尚书,吏部尚书请旨呢。”

“嗯咳,朕准了,就按众爱卿的意思办,好,很好,退朝。”

王晖辉说完,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自顾自的走了,留下了大殿内一众大臣。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眼瞪小眼,都是一脸疑惑。

今日的皇上怎么和以往的不大一样。

以往的皇上不是要励精图治吗?

以往的皇上不是爱和他们对着干吗?

今天这是怎么了?

“退朝。”

太监总管高唱了一声,众臣跪伏,高声唱颂。

“皇上圣明。”

大臣们下朝,一个个喜形于色。

他们认为,皇上懂事了,不为难他们了。

以后,他们的好日子就要来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王晖辉一下朝就变的精神抖擞。

他立刻来到书房,查看起内卫密探送来的各种情报。

他要尽快收集起足够的情报,这有利于他对这个国家的掌控。

就这样,一下朝王晖辉查看内卫密探收集回来的各种情报到半夜。

白天他就装糊涂,准了大臣们的各种上奏。

时间匆匆,转眼间就五月初了。

今天,一向懒政的王晖辉突然发话了。

“朕收到密报,塞外插汉汗虎墩兔率十数万大军,不日将兵临大同府。”

说完这句话,王晖辉停顿了下来,看着朝中众臣的反应。

插汉汗虎墩兔,即林丹汗。

林丹汗自从西迁以来扫荡哈剌嗔部,回归到元上都所在地,攻克土默特统治中心呼和浩特,土默特顺义王朴什图的兄弟鄂木布、色令等投降。

歼灭哈剌嗔部主力,哈剌嗔汗及儿子仅率八百人出逃。

崇祯元年正月,攻掠永邵部,

崇祯元年三月,击杀顺义王朴什图大将五路黄台吉。

不到一年的时间,西部右翼蒙古诸部被林丹汗秋风扫落叶般击溃,西迁的步伐出奇的顺利。

五月他派自己的亲信,贵英恰入边讨赏,被守边将领所杀。

贵英恰是谁?

林丹汗的重臣、统领察哈尔本部中军万户,兀良哈,林丹汗之大妹,大公主之夫。

妹夫被杀,这口恶气林丹汗无论如何都咽不下。

林丹汗出兵攻掠大同府,便是对日月盛国的的警告。

这些情报,朝臣们给他上奏了一些,他自己派出去的探子也获得了一些。

现任兵部尚书,王洽出列。

“皇上,兵部并未收到相关情报。”

“先前,你有奏报,边关守卫空虚,请旨加强九边九镇的防线,你可还记得?”

“臣记得。”

“朕不知,你如何做的布防,朕身在京城都收到了情报,你却什么情报都没收到。”

“臣有罪。”

王洽惶恐,立刻战战兢兢的跪伏了下去。

王洽心中没底,因为他不敢确定这份情报的真假。

要知道,这种情报动辄就关系数万军民的生死,他不敢赌。

所以,他猜测皇上获得了确切的情报,要不然也不敢在朝堂上说出来。

“传朕旨意,命镇边、镇川、宏赐、镇鲁、镇河、镇羌、破鲁、灭鲁、威鲁、宁鲁、得胜等边关堡城坚壁清野,集中兵力护卫大同府。

命山西巡抚通告大同府百姓,即日起,南迁避祸。

命延绥总兵吴自勉,宁夏总兵尤世禄,陕西总兵杨麒,甘肃总兵杨嘉谟星夜驰援大同府,绞杀塞外来犯之敌。

后续各事,急令各部,通力协作,速速快办。”

“是。”

兵部尚书都跪了下去,朝中自然没有哪个大臣敢出来触皇上的霉头。

于是乎,王晖辉当皇帝的第一份旨意非常顺利的下达了。

旨意虽然顺利下达了,但是朝臣们却紧张了起来。

他们不明白一向不管朝事的皇上,今天怎么突然插手军务了。

当晚,京中大臣们都活动了起来。

第二日,朝堂之上。

掌管财政的户部尚书王永光出列上奏。

“皇上,本朝自开元以来,就是入不敷出,户部捉襟见肘,拆东墙补西墙,也填补不上国库的窟窿。

眼下,皇上命大同府备战,各处兵马需要军饷粮草,南迁百姓需要钱财安置。

圣旨已然下达,但,此事难为,恐生变故。”

王晖辉一改先前的迷糊样,正襟危坐,目光炯炯的看着殿中的户部尚书。

他知道,这是朝臣们商量了一夜,商量出来对付他的招数。

“军饷月月有发,各处边关堡城皆有屯田,这很难吗?”

“这......”

户部尚书王永光额头直冒冷汗。

他不敢对皇上说,军饷被贪没克扣了。

他不敢对皇上说,边军的卫所制已经名存实亡了。

“至于南迁避祸的百姓,并不需要大费周张的安置。

朕只需要他们躲避战祸,以免被关外鞑子屠戮,等此战结束,他们又可以回归家园了。

朝廷要做的,就是在他们避祸的期间,给他们提供一些吃食。

朕推算,大同一府百姓的安置,顶多三万两白银足矣。”

“皇上,臣......”

跪在地上王永光突然抬头,憋红脸,粗起了脖子。

“爱卿但说无妨。”

“朝廷一年的税收仅七百余万两,而边军军饷一项就要九百多万两啊,国库真的入不敷出啊,别说三万两,就是三百两,臣都拿不出啊。”

王晖辉闻言,挑了挑眉毛。

边饷一事牵连甚广,不是现在的他可以动的。

“普通百姓若有白银二两,便够三口之家一月用度。

如若此战顺利,越早结束,所用银两便会越少,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王晖辉扫向殿内的大臣,但凡被他看到的,都会不自觉的弯腰。

朝堂中的大臣们,心里直嘀咕。

皇上高坐龙椅之上,他怎么连百姓一月的用度都知道。

他们原本还以为这个不问朝事的皇上不懂百姓疾苦呢。

他们会弯腰并不是说,他们害怕皇上。

而是他们认为,此战并不会发生。

因为他们并没有收到任何关于此战的情报。

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所以一个个都做起了缩头乌龟。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