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成都 河间联盟 06

名将石超竟然在并州、幽州两路十万胡兵的夹击之下,大败而归。邺城一片恐慌,成都王赶紧召开战前会议,商讨对策。

诸将都认为胡骑强盛,不如求和。成都王颖骂道:“恐怕是你们将领无能。几年前,马隆、周处、孟观在西北与胡骑(反叛者)作战,常以少胜多。你们怎么就不行了。”

众将低头不敢说话。

本来已隐退的王戎,因为担心惠帝出事,而主动跑到邺城。见此情形,他对成都王说:“我朝禁军全是由身经百战的将领带领,训练多年之后才会出战,并且步骑结合,装备上乘。汉初总结的步兵对骑兵的五大优势,全都具备,当然不把胡骑放在眼中。邺城的部队怎能和七十年常年作战的禁军比呢?”

成都王这才无话可说,大厅内默默无语。沉寂片刻之后,有一位人高马大的将领站出来,说道:“皇太弟不要忧虑,愚有一计,可为殿下解忧。”

成都王定神一看,原来是冠军将军刘渊,急问何计。刘渊说:“愿去说服匈奴五部,同赴国难。二部摧并州,三部杀王浚,二贼头颅,指日可至。”

成都王不禁欣喜,命刘渊为北单于,即日出发,召匈奴五部。注意:匈奴五部在太原以南山区。他们早已世代居住在中原地区。

刘渊走时劝成都王一定要死守邺城。邺城为京师洛阳外最大军镇,人口密集,军事工事完备,敌人骑兵只利野战,步兵善守,邺城作为根据地,一定能守住。而且匈奴五部驻在山西中部(吕梁地区),离邺城并不遥远,很快就可以来。

刘渊为何如此自信,可以挥动匈奴五部。原来,刘渊是匈奴五部的实际大单于,晋朝曾封其为五部都督,没有给予其单于封号。

南匈奴在西汉中期就依服于大汉政府,这一时间最著名的事件是“昭君出塞”。别的皇帝和亲都是嫁公主,最次也要嫁郡主,只有汉元帝随便拉个‘宫女’嫁与大单于。由此可证明,当时同盟中汉的地位高于匈奴。

东汉末刘渊的祖父南匈奴大单于被请来镇压“黄巾起义”,后留在山西南部。曹魏为分散其实力,在刘渊祖父死后,将其部分为五部。这才有了匈奴五部只说。

刘渊的父亲只被分得其中一部,不再被封单于,只自称“左贤王”。因匈奴冒顿单于娶汉高祖宗室女,而冒认刘氏。

刘渊本人从小在西晋京师洛阳长大,虽暗为人质,但受到很高待遇,拜名师,精通汉族文化。

晋武帝曾经将其比作汉武帝时名臣金日?(匈奴人)。但武帝一朝基本不让其回本部。一次刘渊在送友人王弥时痛哭,认为自己连‘老死京师’都不一定能做到。因为老有大臣想杀他。一有胡人叛乱,就有人在武帝那里进谗言,因为不管哪一族胡人都曾是匈奴的臣属。

武帝刚死,杨骏辅政,竟封刘渊为匈奴五部大都督,放虎归山。后来张华辅政,西北胡人连年叛乱,张华不敢贸然撤掉刘渊。直到公元299年,西北全线平定胡乱,才随便找了一个错,在公元300年把刘渊免职,打发到邺城做成都王属下。但刘渊已经统领匈奴五部整十年,树立了威信。可叹啊,可叹!在大晋安定时,一纸调令就能将如此枭雄调离本部。

在晋朝强大时,只要一纸诏书,就可以把这位实质上的匈奴大单于免掉。但此时群雄并起,晋室衰微,刘渊再入匈奴五部,已如鱼入深渊,飞龙在天,谁也无法将他制服。五胡乱华第一人就此横空出世。

刘渊回到匈奴五部,五部欢腾。刘渊一面整合五部,一面派出五千匈奴兵援助成都王。刘渊不会再回邺城,他已经自称大单于,派五千兵救成都王,只是出于“道义”,自认为已经对得起成都王。

此时,石超又败一场,退还邺城。并州司马腾部和幽州王浚部,兵指邺都城下。一日数次警报响起,成都王恐慌,竟扔下五万兵士,只带着惠帝和卢志等一百随从逃往洛阳,急急如丧家之犬。

从长沙王被杀到成都王逃往洛阳,中间只有整整六个月。实力最强的成都王却是执政最短的。成都王来到洛阳,那可真是落难的凤凰不如鸡。从此只有任人摆布了,可悲。

我们先前说过,在东海王偕惠帝讨伐成都王时,河间王又派张方攻打洛阳,以支持成都王。此时,成都王和惠帝回京,惠帝就被张方控制了,因为成都王没什么兵了。后来石超带着残部来到洛阳,成都王才算有了一点兵。从此以后两王同盟中,河间王成为主角。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