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峥决定在基林、新京、哈尔滨等城市直接布局建厂。同时,为了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在产煤区同步建设电厂,并在电厂附近规划建设工业区。这样的布局设计,既可以方便企业用电,降低生产成本,又能充分利用电厂的余热进行供热,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且,为了防止化工、布匹、医药等不同产业之间相互污染,刘峥精心规划,将这些产业分别划分到不同的区域建设工业区,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产业格局。
在企业经营模式上,刘峥大胆创新,拿出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面向华夏所有工业和商业企业家招商入股。这一举措旨在充分调动民间资本的力量,激发市场活力,同时加强企业监督。刘铮深刻汲取以往的经验教训,明确规定所有企业必须由自卫军占大股东地位。这样一来,在重大决策时能够确保企业的发展方向与国家战略保持一致,集中各方力量办大事,避免因股权分散而导致企业各自为政,无法统一为国家服务。在刘铮的心中,这些企业不仅仅是商业实体,更是未来华夏发展的希望种子,绝不能让他人轻易控股,从而丧失对企业发展方向的掌控权。
在石油炼化厂的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沥青。对于这些沥青的处理,刘峥有着独特的规划。在这个时代,华夏人对于沥青路面的铺设还知之甚少,而刘峥却凭借前世的记忆,深知沥青路面的巨大优势。于是,他专门制定了详细的沥青路面铺设标准,计划以奉天为中心,建设辐射各县市的沥青公路网络。这一举措将极大地改善东北的交通状况,促进区域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刘峥又安排引进的拖拉机厂专门生产铺路机设备。他亲自将铺路机、压路机、翻耕机、投料机等机器设备的原理,向熊国专家以及华夏自已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了系统的讲解。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他还凭借记忆,按照前世看到的设备的简单外貌和机械原理,精心绘制了草图,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依据。
在完成这些规划和部署后,刘峥对相关人员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尽快拿出样机进行试验。他深知,建设道路已刻不容缓,各个化工厂储存的大量沥青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道路畅通,物资才能快速流通,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
办好这些基础建设事宜后,刘铮又将目光投向了铺路和修桥队伍的组建与培训。修桥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涉及到众多复杂的工程技术和安全规范,刘铮凭借自已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直接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标准要求。对于修路队伍,刘铮则将沥青路修建方法和标准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讲解。他从路面基层处理、沥青铺设温度控制、碾压次数与力度等方面,一一进行了详细说明,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修路工人深刻理解每一个操作步骤的重要性。讲解结束后,他便安排修路队伍到拖拉机厂,对生产的设备进行现场跟踪和学习磨合。让他们在实践中熟悉设备的操作流程,掌握设备的性能特点,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从而确保修路工作能够高效、高质量地完成。
在这一系列的发展规划与建设过程中,自卫军发行的《东北日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份报纸虽然仅仅发行了几个月,但凭借其高效的发行渠道和广泛的影响力,已经在华夏大地迅速传播开来。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偏远的乡村,都能看到《东北日报》的身影。甚至在倭国占领区,这份报纸也顽强地发行着。鬼子们虽然对其恨之入骨,但由于自卫军强大的军事威慑力,也只能敢怒不敢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份报纸成为了宣传东北发展成就、传递自卫军声音的重要平台,也是华夏币和东北物资在华夏大地畅行无阻的重要底气所在。在国统区和陕西总部管辖的地方,《东北日报》更是备受欢迎,成为了人们了解东北、关注东北发展的重要窗口。东北的货物借助报纸的宣传效应,成为了各地市场上的抢手货,进一步促进了东北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当东北工业区发布招商消息后,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商业界激起了千层浪。众多资本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纷纷涌向奉天,与奉天的自卫军招商处进行对接洽谈。由于刘铮规划的产业项目规模宏大,涉及领域广泛,一下子吸引了上亿的华夏币投入。相应地,自卫军也投入了一个多亿华夏币,显示出对这些项目的高度重视和坚定支持。在招商过程中,刘铮充分考虑到投资者的专业背景和行业经验,对于各企业的建设,大多选用了这些投资者推荐的专家和企业管理人员。这些人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他们的加入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自卫军对各个企业的管理模式独具特色,他们主要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任务,并加强对企业运营过程的监督来确保企业健康发展。一旦发现管理者存在违规行为,将毫不留情地予以辞退,并要求其赔偿相应的损失。对于那些经过一段时间考察,被证明缺乏管理能力的人员,也会及时向社会公开招聘合适的人才进行替换。通过这种严格的管理机制,保证企业始终能够顺畅运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几个化工深加工企业,由于其技术含量高、管理难度大,自卫军采取了特殊的管理策略。他们临时邀请国外的设备生产厂,共同组建独立经营团队,并配备华夏本土的技术人员,对新企业进行综合管理。这样的管理模式既能够充分利用国外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又能结合华夏本土的实际情况和人才优势,确保化工深加工企业能够高效、安全地运营,为东北的工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