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吕布后,王允又叫来了董卓。
:紧接着便是之前在董卓视频上看到的一幕。
【弹幕】:
——什么啊!!又来一次???
——看不下了都!!董贼可真该死啊!!
——害,这样的事怎么还来??
——董卓好色啊!口水都流出来了……
——快到董卓死了,不知道董卓死后,王允会做什么。
到了这里。
天幕上再次出现了旁白解说:
(“董卓是东汉末年的权臣,他专横残暴,引起了众人的不满。”)
(“王允则是一个忠臣,他一心想除掉董卓,但苦于没有好的办法。”)
(“王允有一个义女名叫貂蝉,她容貌美丽,聪明伶俐。”)
(“王允看到了貂蝉的美貌,想到了一个计策。”)
(“他先将貂蝉暗地里许配给吕布。”)
(“再明着把貂蝉献给董卓。”)
(“故意制造董卓和吕布之间的矛盾。”)
(“貂蝉周旋于董卓和吕布之间。”)
(“成功地挑起了他们的嫉妒和仇恨。”)
(“吕布本是董卓的义子,但因为貂蝉的缘故,对董卓心生怨恨。”)
(“王允则趁机挑唆吕布,让他意识到董卓对他的威胁。”)
(“最终,吕布在王允的策划下,背叛并杀死了董卓。”)
(“王允的美人连环计成功地铲除了董卓这个奸臣。”)
(“为国家除了一害。”)
.......
洛阳。
皇宫。
刘协看到这一幕满意的点了点头。
天幕承认的忠臣!!
用起来才能让人放心啊!!
此时他的手中正拿着传国玉玺。
只见那传国玉玺上有着一道微小的灵气正在被他吸收。
..........
(“在董卓死亡后,王允采用了一系列手段。”)
(“一:王允下令将董卓的尸体陈放在闹市之中,让百姓前来观看,以示对董卓的惩罚。”)
(“二:王允下令将董卓家族全部处死。”)
(“三:王允下令将董卓的亲信和部下全部处死。”)
(“四:王允冤杀蔡邕。蔡邕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也是董卓的旧识。听到董卓被杀的消息时,蔡邕只是发出了一声叹息,王允却认为他是念及与董卓的情谊,与董卓沆瀣一气,把他压到廷尉处问罪。为了写成汉史,蔡邕愿受刺剑削足的惩罚,但王允固执己见,导致蔡邕最后冤死狱中。”)
【天幕聊天群!!】
【**】:他这,有点狠啊!!不过董卓活该!!
【***】:什么???蔡邕被他冤杀了???
【**】:干得好!!就应该这样!把这些奸臣逆党全部杀了!!
【**】:王允不应该这样做啊!要是遇到有人死前反扑,那岂不是危险很大??
【***】:但愿他不会玩过火吧……
【**】:权力的交替,总是会有一些人作为垫脚石!!
【***】:……
..........
洛阳。
董卓府。
看到这的董卓强忍着身上的疼痛发声道:“王允!!!老夫不会放过你的!!”
..........
前往王允府上的李儒见此。
眼中的杀意藏都不藏了。
使得跟在他身旁的吕布感觉到了一股寒意。
对于李儒这种肚子里有墨水,脑子里有想法的人。
吕布是一点也不敢得罪的。
他朝李儒开口问道:“文优先生,你说义父会因为此事怪我吗?”
面对吕布的这个提问。
李儒此时虽然杀气很重。
但并没有朝吕布发泄。
他藏住杀意,脸上出现笑容开口道:“奉先将军勿忧,此事乃因王允之计,我们现在将王允杀了,主公与你之间便从来没有什么事发生。”
听到李儒的话,吕布点了点头,皱起来的眉头却表示他并没有完全相信。
李儒察觉到这一点。
紧接着说道:“奉先将军请放心,主公不会怪你的,若是你亲手将王允的人头拿给主公,那还是大功一件!”
“真的??”
李儒话落,吕布便连忙开口道。
感觉到他要听自己的了。
李儒哈哈一笑:“奉先将军,难道你还信不过我吗?”
..........
此时。
蔡邕府。
逃到这里来避难的王允看到天幕上的内容后,尴尬的愣在原地。
蔡邕就在他的身旁。
天幕上的内容让他感觉到无地自容。
之所以他来到蔡邕这里。
正是因为蔡邕和董卓的关系。
蔡邕算是董卓一手扶持出来的。
而他敢来,正是因为他觉得自己与蔡邕没有什么矛盾。
两人之间都是为国为君的大汉忠臣。
自己现在来找蔡邕,蔡邕一定是会帮忙的。
哪里知道,刚来没多久。
天幕上就出现了这个内容。
“无妨,子师忠君忠国,世人皆知,我不会怪你。”
见到王允尴尬的表情,蔡邕开口道。
“呼~!多谢伯喈了!!”
王允深呼了一口气,行礼道谢。
..........
天幕:
(“王允在灭杀董卓后。”)
(“董卓的部将死的死,逃的逃,只剩下李榷、郭汜两人佣兵十万守在长安。”)
(“他们担心被灭杀,便派人去向朝廷投降,并希望能将兵权交予朝廷,以此换条生路。”)
(“但王允仗着自己已掌握朝中大权,拒绝了他们的投降,并杀掉了使臣,以示警告。”)
(“李榷、郭汜二人听闻后坐不住了,他们听从了贾诩的建议,连夜举兵攻打洛阳,最终拿下了城池。”)
(“李傕率领西凉大军攻破长安外城时,吕布曾让司徒王允与他一起离开,但王允选择了严词拒绝,表示自己将会与长安城共存亡,要用自己的死来报效朝廷。”)
(“可当李傕率领西凉大军兵临城下时,司徒王允却没有选择以死明志,而是领着年少的汉献帝来到宣平城楼,妄图用汉献帝的权威来迫使李傕等人退兵。”)
(“李傕等人根本不买账,将司徒王允逼入死地。不久后,王允从城墙跳下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