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还是吃大锅饭好!

未进沟壑,先闻见阵阵饭香。

这股香味,它...不一般!

来的非常的猛烈,非常的特别...特别的,让人有点难以形容。

就连这辈子,走遍了整个陕北山山水水,加起来吃了好几千顿各级政府部门的招待餐、绝对算得上见多识广的王调研员。

也分辨不出这种香味,究竟来自于哪种菜品?

嘶...有点像是在炖牛腩?

又有一点像是在...熬制中药?

或者说...在炖牛腩的时候,抓进去了一大把党参、香叶,桂皮,白蔻,茴香、花椒,辣椒之类的??

牛肉香味浓郁。

再与各种中草药、本身那种特有的香气,组合在一块儿...

形成了一种很特殊、让人记忆深刻,只要闻到一次,就再也忘不掉的的奇异香型。

真他大大馋人!!

反正。

这股香味之中,有肉味里透着淡淡的药香,药香味里面,又着强烈的牛肉味道!

好...咕咚...好特么的香!

顿时馋的王组长不要不要的,哈喇子直流...

哎...个倒霉催的!

今天王调研员奉命到白家沟大队,去做民意民情调研。

上级交给他的任务重,时间紧,再加上去白家沟大队那边,办的又不是什么好事!

以至于让王调研员,今天一直都觉着心里火烧火燎的。

压抑,愤懑,心疼,想冒火...duwo.org 比奇小说网

搞的他中午没吃好,而晚饭还没吃...就白家沟社员家里那种饭,说实话,那是真心吃不下去呀!

估计白家沟的妇女大队长安晓霞,可能她的饭会好一些。

但问题是,人家一个大姑娘独居。

王调研员真还不方便,跑去安晓霞那边“吃派饭”,更不能去她家借宿。

一天都没好好进食。

此时,王调研员正是饥肠辘辘之际。

忽地闻见这阵香味扑鼻的饭食气息,顿时肚子里,像是住进去了几只小蛤蟆...

咕噜噜直响!

不由自主的吞下一口口水。

心里担心当地老乡,到底会不会容留自己吃饭的王组长,强忍着心中的好奇和身体的饥渴。

慢慢顺着沟壑的一侧,朝着饭香味的来源之处摸了过去。

原本陕北这边,老乡们还是挺朴素的。

遇到有外乡人实在是走不动路了,随便找一户人家进去讨点水喝,讨口吃的...问题不大。

且不说,吃的好不好。

但当地老乡真还舍得把自己家,最好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客人!

尤其是经过这么多年的调教。

这边原本很好斗的庄户人家,如今已经变得胆小甚微多了,他们很是敬畏公家人、更惧怕当干部的。

但此地,却比不得别处。

说实话。

现在假如有外人进了三十里铺大队地界,确实是不敢造次,更不敢咋咋呼呼的...

公家人也一样!

就公家人身份,自带的这层保护罩?

搁在在别的地方去耍耍威风、秀秀优越感....还行!

但在三十里铺的地界上,恐怕未必有多好使...

其中的原因。

一个是由于三十里铺大队,大队干部比较强势,而且整个生产大队经济实力,与武装力量属于双双都雄厚的很!

尤其是有了那400多位无牵无挂、个个都身强力壮的受灾群众,加入三十里铺大队之后。

如今的三十里铺。

干部振臂一呼!

呼啦啦的,一下子就能拉出来近1000壮汉...谁能惹的起?

别说普通人,普通干部了...

单主任,晓得不?

脂米县里的一把手...就他老人家来到三十里铺大队,全程都还得笑的灿烂、笑的真诚。

哪敢摆脸训人?

所以。

这里的社员们有靠山,心里又有底气...因此,三十里铺的社员真还不怎么怕事!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

这次。

王组长并没有劳驾三十里铺的大队干部,请他们陪同着自己一起过来。

在这光线昏暗、临近黑夜时分。

自己贼头贼脑的,独自往人家那边钻?

说实话,王调研员真还没把握...会不会被别人当成小偷、盲流给狂揍一顿?

尤其在这一号沟壑之中,危险性,只怕还得加倍!

据说此处居住的,是100多号刚刚加入三十里铺的新社员。

而这些新社员,成分复杂,来源地更是捋不清...

谁知道他们是些啥秉性,谁能知道他们究竟是不是顺民?

要知道。

如果其中有那种塞外来的受灾群众,他们本身没啥文化,汉化的程度并不是那么明显。

所以他们的性子,真很野的!

加之他们又没父母兄妹,无儿无女...因此,也就没了顾忌,更没软肋可抓。

这些家伙!

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两肩膀扛颗脑袋,穷的上无一片瓦,下无一块砖...一无所有的这些人,他们怕个球!

等到心情复杂。

有点期待、又有些提心吊胆的王调研员,慢慢摸到香味来源之处。

却发现。

原来那是三孔连着的窑洞,窑洞的门口赫然挂着个牌子:【三十里铺大队一号集体大食堂】

大食堂?

王调研员忍不住吃了一惊!!

都啥年代了,居然还有人在搞大食堂这玩意儿??

五八年开始搞的大食堂,不是经过事实证明:这东西,根本就行不通么?!

忍着心中的惊骇,正准备进去看看情况。

忽地一道声音响起:“谁呀?嗳我说同志,您是...?”

扭头一看。

原来却是一位年轻女子,正提着个篮子,从王调研员的后面小路上走了过来。

“额...我,我...”

事发突然,王调研员一时半会儿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说?

假如自己亮明真实身份,说不得这些社员,立马就会有人跑去告诉三十里铺大队的干部们。

等到那些干部一来,自个儿哪还能听到社员们的真实想法?

“额,同志,我,我是...”

那女子性格似乎很直爽,嘴快“看你的样子,您应该是位老干部吧?”

“嗯,对!”

王调研员点头,“我是上级派到白家沟大队来,准备让我担任白家沟支书的,我姓王...”

“啊?原来是白家沟大队的新任支书啊...”

女子笑的阳光。

仿佛是一道浓浓的暮色中,一闪即逝的光,“到白家沟当干部哎,真可怜。”

“???”

自己居然被一个乡下丫头,给鄙视了??

白家沟大队它再差再差,骆驼死了架子还不倒哩...咋解,现在一个堂堂白家沟大队的支书。

居然被一个三十里铺的小女子、一个普普通通的社员,被她反过来给可怜上了?!

你...

三十里铺的社员们,自信心就这么强大??

“咕噜——”

心绪复杂的王调研员,正准备张口说点什么?

奈何肚子不争气,恰在此时发出一声雷鸣...

“咦?同志,看来你还没吃饭吧?走走走,咱今天食堂里面,正好吃稀奇...老同志,一起进去吃点吧?”

哎...一听这话!

王调研员顿时松了一口气:女子,我不是来要你的怜悯和可怜的。

要的是那一碗香喷喷的杂粮饭、是那几坨油汪汪的炖牛肉!

受邀进去吃饭?

王调研员一边跟着姑娘走,一边问了一句,“女子,我看你这是集体食堂吧?”

“对呀。”

在前领路的姑娘大大方方回道,“我们这些新来的社员,大家实行的是‘同吃同住同劳动’模式,当然得吃集体食堂呀!”

同吃同住同劳动,大家一起出工、一起到集体食堂吃饭。

这种模式,在58年到60年的时候,是实行过一段时间的。

但只可惜,最终没能扛得过去...!

走到集体食堂门口。

姑娘撩起门帘,很有礼貌的等请王调研员进去。

透过门帘缝。

王调研员望着集体食堂里人头攒动、排着队,正准备打饭菜的那些人。

开口问姑娘,“女子,你也只是一位普通社员吧?

现在你这样贸然请我进去吃集体的饭,能行?没人会说什么吗?”

“没人说,老同志你只管吃,只要不浪费,不海吃胡喝就行。”

见王调研员在犹豫。

那女子粲然一笑,“老同志,请进去吧...您好歹也是白家沟的大队干部、是我们的邻居,邻居过来串门,吃顿便饭,这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哟,这句话!

可把王调研员说的心里暖暖的...爱听!

等到进了屋子。

放眼望去,王调研员瞬间觉得自己年轻了15岁!

只见屋子里人头攒动,大家伙都拿着各自的碗,一边交头接耳的低声交谈。

一边在有序排队,等着炊事员给自个儿打饭。

望着这一幕幕,似曾相识的场景,王调研员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还是吃大锅饭好啊!

热闹!

?——第567章——?

《那厮不想交公粮?》

王调研员进到集体食堂。

里面那些年轻男女,只是朝他投过来带着几分好奇的目光。

然后大家伙便又继续排队,该干啥干啥。

一切都显的那么从容,那么自然。

他们似乎对于屋子里,进了一个干部模样的陌生人,大家并不放在心上...

没人上前质问王调研员姓氏名谁,到底是干嘛的?

来这里干什么?

仿佛一切都是理所应当,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当然。

没人问七问八。

更没人板着脸、心疼自个儿食堂里的粮食被吃,而冲上前来赶人...

这就...挺好!

让人感觉非常轻松,舒服。

伸手接过那位姑娘递过来的空碗,王调研员自觉站到队伍后面,耐耐心心的排队等候打饭。

在这一号沟壑的集体食堂里,炊事员们的办事效率,似乎特别高!

别看上100号男女,在那里排成歪歪扭扭的大长龙打饭。

可队伍的行进速度,却非常的快!

没一会儿功夫,就轮到王调研员打饭了。

直到此时。

他才发现:之所以集体食堂里打饭这么快捷?

一个是纪律性强,没人插队,没人可以拥有优先打饭的特权。

第二个就是炊事员打饭,很公平。

大家伙吃的东西都是一样的,不管是杂粮饭、还是杂烩菜,分量也是一样多。

相当于用标准流程打饭。

人家,只专注于打饭,其他的一概不管!

那速度自然就快了很多,效率当然提高了不少。

等轮到王调研员打饭。

按照老规矩,炊事员和前来打饭的人,各自需要喊一句口号。

老王:“斗私批修!”

炊事员:“打不打饭?不打赶紧走。”

老王“?不是,同志,您不应该回一句为人民服务吗?”

炊事员用长柄勺,轻轻敲敲菜盆:“哦,麻烦你再来一次。”

老王:“土豆烧牛肉熟了!”

炊事员,“无需放屁!”

哟呵...还真对上了!

只是炊事员省掉了后面那句....试看翻天覆地。

还行吧...反正仪式感有了就好。

于是。

王调研员顺利打好一大勺杂粮饭,一小碗香味扑鼻、目前还分不出来到底是什么东西做成的菜。

随后转身。

来到好像是用水泥板做成的简易饭桌旁,紧挨着那位姑娘坐下。

“呼,呼...好香!”

未动筷,先把口水咽。

“这是啥菜啊?里面一点肉都没有,却居然做出了这么浓烈的肉香,闻着就想吃!”

王调研员夹起一筷子菜,“我怎么看着,有点像南瓜苗上面的花?

有南瓜腾,红薯藤,有土豆片,有点粉条...哟,还有一点点海带丝?”

海带丝在这个时期的陕北,是属于很金贵的食物。

只有那些、拥有特殊供应票据的人,才能凭票,去供销社的土特产门市限量购买。

三十里铺...以前叶小川曾弄回来不少海带,所以今天在集体食堂里,能见到海带丝?

这倒不是很让王调研员,感觉特别意外。

只是微微觉得叶小川出手,也未免有点太大方了...这既不过年,又不过节的。

居然舍得给社员们供应海带?

只怕连绝大部分的公社食堂,也没这么奢侈吧?

不过。

有鉴于三十里铺处处有所不同,所以他们的集体食堂里,偶尔有海带?

不算稀奇。

其实真正让王调研员感觉很意外的是,菜里面,居然有南瓜花,南瓜藤,红薯藤?

这几样东西,南方人吃的多。

他们一般是掐上面的嫩尖儿,然后放锅里爆炒...用筷子蘸着油,然后数着油滴放那种。

但在这个时期的陕北,几乎是没人吃这几样东西的...

——不知道为什么。

或许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反正这边的人,基本上不吃红薯藤,南瓜花、南瓜藤这些东西的。

“老同志,你没看错,那就是南瓜花,南瓜藤和红薯尖。”

姑娘边吃边笑,“这菜,香吧?你尝尝一口,可好吃了呢!”

今天晚上的饭。

是用玉米碴子、小麦粒,加了一点小米和大米做成的。

由于里面的杂粮挺多,口感就别指望能有多好。

但由于这种饭,并不是那么容易消化,所以很耐饿。

——不好消化...好啊!恰好能让社员们煎熬到明天早上,要不然半夜饿的挠心挠肺的,那可就受老罪啰!

这种杂粮饭,耐饿不说。

而且。

由于里面加了很多小米、小麦粒,所以就营养搭配方面来看,倒也是相当不错的。

至少。

比起白家沟大队的那边的社员们,在自个家做的饭,不知好了多少倍!

集体食堂里的主食有点粗粝,吃在嘴里有点满口钻。

但好在今天晚上的菜不错!

上面油汪汪的,一看就放了很多油!

两口米饭,一口菜。

这就使得口感,其实不是那么好的杂粮饭,有了油脂的滋润之后,吃起来就顺口多了!

一边吃。

王调研员心里一边不胜感慨:这三十里铺大队,确实有点名堂啊!

普通的不能再普通、随手到地里都能扯回来的,这些不要钱的红薯尖、南瓜花藤。

就那么花椒嘛,往里怼!

大料往里怼,牛油往里怼,香叶往里怼...就这些廉价的调味品和不要钱的野菜,居然也能做成人间美味?

真真好吃不贵,惠而不费...

“嗯,好吃!”

“哎我说,居然三十里铺的饭菜这么好吃,可为什么你们三十里铺,还有老社员选择往别的生产队迁户呢?”

老王漫不经心的问,“那他岂不是放着金光大道不走,偏偏要往荆棘林里钻?”

“什么呀?”

那姑娘皱眉,“老同志,你到底在说什么呀?”

新社员,居然不知道三十里铺大队的老会计,也就是那个孙启云举家迁户的事?

嘶...难道三十里铺大队,上上下下全都故意在隐瞒此事??

心中疑惑之情越来越浓的王调研员,为了再次求证一下此事。

于是他又扭头,问问旁边那位正在狼吞虎咽的男社员,“我听说白家沟大队那位孙启云,他以前,曾经是三十里铺大队的会计?”

“不知道。”

那人摇摇头,“我只知道我们三十里铺大队的总会计,现在是张海丽,张知青同志。”

闻听此言。

王调研员大致已经能确定:三十里铺大队以前所发生的事情,新社员多半都不知情...应该是这样的吧?

也不知是该大队故意隐瞒、淡化此事?

还是说...或许此事涉及到了叶小川,一些不为人知的阴暗面?

而三十里铺的老社员们,是因为惧怕叶小川,还是说...他们出于维护叶小川的名声。

所以,大家不想和任何外人讨论此事?

嘶...这事啊越追究,咋感觉越是迷雾重重?

不行!

王调研员暗暗发誓: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今天晚上,自个儿一定得把它查得明明白白才行!

如若不然。

真要把叶小川空降到白家沟大队,去那边担任支部书记的话...那孙启云,岂不是立马就没活路了?

任用干部,品德优先。

这次王调研员,打着“调研、处置白家沟大队”的名义前来。

其实在他出发之际。

曾被专区革委会主任,单独叫到办公室里去密谈过:据主任说,虽说在四九城里,那位姓白的大佬好像现在失势、已经被打发到干校进修去了。

叶小川如今,也算得上是痛失一座大靠山。

但这并不影响上面有人,可能想收编叶小川、将他收为己用。

所以主任特意嘱咐王调研员:务必把叶小川这个人的人品、原则立场,个人爱好以及工作能力...等等。

这些方方面面的情况,给一次性彻底摸清楚!

因奉命前来调查叶小川。

再加上王调研员自身,他以前在专区各个部门,最爱向大家伙宣扬三十里铺大队,所取得的各项突出成绩。

所以。

无论于公于私。

王调研员这次,确实是需要将叶小川给摸个通透才行...

尤其是这次他来白家沟。

忽闻孙会计举家迁移的事,这就使得王调研员心中,对叶小川这个人的人品。

开始有点存疑了...

叶小川在工农业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归成绩。

但如果一个人的品德不好,那就绝不能,贸贸然将他提拔为大队支书的。

更不能贸然往上推荐!

只因能力越大,破坏能量也越大。

要是不把叶小川的品性如何,给摸个清楚?

万一落得个用人不慎,用人失察...那以后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损失,将无法估量!

真要是到了那一步,还不得把身为举荐人的王调研员,给愧疚死?!

因此。

关于孙会计,是为什么被排挤出三十里铺这事儿不查清楚,老王心里面就不可能踏实!

只是。

现在这些新社员不知道是因为真不知情,还是压根就不想讨论此事?

那就先缓一缓吧!

吃!

等吃完饭再说。

王调研员狼吞虎咽,吃的不亦乐乎。

通过他的观察。

在场的这些新入社的社员,他们虽然是吃的集体大食堂、吃的是大锅饭。

但其实...此大锅饭,比彼大锅饭,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在这个集体食堂里吃饭,人人基本上是还是定量供应的。

看样子。

每个人的晚饭定额,好像应该是半斤定量左右,不像是放开来敞开供应的样子!

这就使得王调研员,心中忍不住冒出一个疑惑:

“姑娘,如果碰到那种饭量很大的人,或者是某些今天干的活很重,导致这点饭不够吃...怎么办?”

“那就自己去加啊。”

那女子抬起头。

伸手,指指炊事员操作台,“喏,那旁边还放着一大桶饭。

如果谁今天干了重活,出的力气多,饭不够吃的话,那他可以自己去打。”

“全凭自觉?”

“嗯呢,全凭自觉。不过,饭堂里100多双眼睛盯着呢!新社员谁出工出的多,谁的饭不够吃?大家伙心里有数。”

“你们生产队的干部,不管?”

“不管,大队干部很少过来,由我们自治。我们会推举小组长、寝室长,纪律委员,自己制定出各项规章制度。

平常,没人会来过于干涉社员的自由,但谁要敢违反纪律?那后果,其实还是挺严重的...”

姑娘笑。

“嘻嘻...反正呢,三十里铺大队的干部们,基本上不掺和我们这边的日常工作,让我们自个儿制定各项纪律,自个儿管自个儿。”

??

这下子!

王调研员很是意外了:搞无为而治?

全靠社员,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严格的纪律约束?

“老同志,你是不是觉得很奇怪,担心会出乱子?”

那姑娘摇头,“您就放心吧!

我们蒙人有句谚语:村里的土狗,叫的凶不凶...取决于绳索的长度。

而小川哥说过:我们这些社员能不能干出成绩?那得取决于生产队干部的手,到底伸的长不长...”

这...王调研员一怔:这不就是实行的‘吏不扰民,民自富’那套理念么?!

叶小川啊叶小川!

在这个处处强调管制,强调集体第一、个人得失微不足道的时代。

你这家伙搞这玩意儿?!

是不是有点太超前了?而且对你个人来说,风险...很大呀!!

——真是官职越小,胆子越大;级别越低,越是有个性!

好在现在的叶小川,他只是个生产队干部,还不属于正式干部编列...

假如他一直躲在三十里铺大队、或是白家沟这种小地方,搞这种锐意进取、大胆放权的创新型管理方法?

在上面有人罩着的前提下。

只要不把动静闹得太大、影响范围可控的话...倒也问题不大!

不过...以专区,和县里的那些领导们对叶小川的评估:叶小川这同志,他就不可能会久居小山村。

更不可能一直游离在体制之外...

那家伙,迟早得一飞冲天!

只怕到时候,叶小川他就只能循规蹈矩,慢慢淹灭在各种潜规则之中,渐渐失去棱角...

不敢在这个问题上继续深入。

王调研员只好转移话题:

“这是什么菜,怎么做的呀?咋闻起来,有一股很浓很浓的牛肉味道,却又见不到一点点肉?

麻麻辣辣,香气扑鼻...实在是,实在是太好吃了!”

“好吃吧?嘻嘻...野菜也能吃出山珍美味,小川哥的本事,大吧?”

姑娘性格外向,也健谈。

尤其是在外人面前,提到三十里铺的种种好处的时候,姑娘就会显得特别的骄傲!

“这是小川哥,特意给我们弄的‘塞北红九九’火锅底料。”

姑娘笑的灿烂。

“小川哥说,我们这些新社员当中,有很多人来自塞外,应该吃得惯牛油味道。

所以啊,他就特地托人。

从巴彦淖尔那边弄回来很多牛油,又加进去很多调料,才做出来了这种火锅底料。”

火锅底料?

见多识广的王调研员,倒是知道云贵川那边,有这玩意儿!

但他们都是临时配制。

市面上,根本就没有味道统一的成品火锅底料出售。。

而且

各个国营餐饮店的大师傅,都把自己家的配方捂得死死的,绝不外泄...

如果叶小川真能把这东西,做成一个产业的话...那就厉害了!

别看卖一包火锅底料,表面上值不了多少钱,但是这东西,市场容量大!

做好了。

不要说带动三十里铺大队的经济发展,甚至整个官庄公社、整个脂米县...都能做成一个极大极大的产业!

到时候。

受益群众,那是以数万计!

不过...

王调研员此时的关注点,并不在未来的、那个虚无缥缈的火锅底料产业上。

他只是很好奇:小川哥?

嗳女子,看你的模样,年龄应该比叶小川更大一些吧?

居然叫的这么亲热??

还有没有点干群之间的规矩,还讲不讲点干部的体面了?

王调研员心情复杂的抬起头,“你们平时,都称呼叶知青为小川哥?”

“是的呢!”

那女子笑,“我们这些新社员,不管年龄大小、也不分男女。

都是这样子叫叶知青同志,为小川哥的...怎么,有问题吗?”

王调研员赶紧回,“没,没问题。”

——在这地界上,谁敢说有问题?

怕不是皮痒痒,想挨揍吧?

偏着头。

王调研员仔细盯着那满脸阳光的女子,只见她一提到叶小川的名字。

这女子脸上,就会放光!

包括坐在她旁边那些、正在低头吃饭的男男女女,也会抬起头来露出会心的一笑。

一个个的,满脸骄傲!

现在,那姑娘谈性大发。

只见她满脸笑吟吟的说道,

“小川哥说了!让我们先尝尝味道,要是我们都喜欢吃的话。

可能三十里铺大队,以后还会修建一座,专门生产这种底料的加工厂哩!

到时候啊。

我们说不定,都能去工厂里当工人呢!”

扒拉一口满是牛油味、香料味道的蔬菜,王调研员一边享受这难得的美味。

一边忍不住在想:

这叶小川,鬼点子果然多!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