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步步危局

直到长安的求救信送到同州,李渊终于如梦初醒。

明白了,完全明白了,他终于知道张文远、刘云芳、屈突通、黄明征这么一大批人,到底在等什么。

黄明远真是好算计啊。

用几十万人围攻关中,将自己的各部力量压得死死的,逼着自己乱了阵脚。然后四处出击,真真假假,将自己引诱到同州决战,可真正的致命一击,竟然出现在自己一直很放心的西面。

李渊可以想象,已经空虚到极点的关中,突然出现一支精锐隋军,这就像狼入羊群一般,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而当隋军兵临城下之时,长安那群唯利是图、欺软怕硬之辈,又会做出什么选择。

不管他们嘴上怎么叫骂着黄明远,可是当隋军到达的那一刻,他们还是会匍匐在地上,膝行到隋军面前,用他们那厚颜无耻的丑陋姿态,去向黄明远求一丝活命的机会。

哪怕是最痛恨黄明远的窦家。

没有一个世家大族,会选择拿虚头巴脑的忠义名声,来牺牲家族的命运。

一切的一切,大家不过是换个主子,继续存在。

而到最后,牺牲的只有李家而已。

“只是孤不明白,陇坻防线,固若金汤,世民又南征汉中,兵出散关,这支隋军,到底是从哪里出来的?”

李渊这个疑惑啊。

这时殷开山说道:“从西而来,突入关中,就好像从天而降。如果我没有记错,当初突厥人杀入关中,也是这般。本应该在原州一带的突厥军,就好像从地底下钻出来的一样,出现在关中人的眼前。”

浅水原一战,殷开山跟随刘弘基部出击。其部兵败,刘弘基被俘,而殷开山反而成功突围,逃回关中。

之后殷开山因为浅水原一战被问罪,他也主动将责任揽到自己的身上,被免除职务。

不过之后李渊亲征同州,又重新任命殷开山为大丞相府录事参军事,典掌机要,以备谘议军事。

李渊身边,心腹并不多,能用的更不多。而殷开山,是个得用又忠诚之人。

听得殷开山的话,李渊的面色也浓重起来。万事都有根源,他绝不相信隋军会飞天遁地的。

细细思索,李渊突然说道:“开山是认为,当初突厥人杀入关中的办法,为黄明远所得,所以黄明远才如法炮制?”

“嗯!”

殷开山点点头。

李渊突然倒吸一口凉气。

若真的如此,那黄明远是得从什么时候便开始算计这一仗的。十几年前?他难道就知道自己有朝一日,会攻入关中。

李渊简直不敢想象,难道真有人能神鬼莫测。

殷开山也脸色难看地说道:“若是隋军偶然知道这个办法,那还好。可若是卫公精心设计的一个局,一切都是围着此事,那就太可怕了。

臣想,卫公的算计,绝不会仅仅于此。”

李渊点点头。

至于隋军怎么进关中的,二人也没再去深究。反正有条秘密通道,可入关中。至于这条道怎么走,现在穷究已经没什么意义了。

这件事,李渊秘密压了下来,没敢跟旁人言。此事若是让三军知晓,数万大军,怕是立刻就会生乱。

当然此事压着也不行,隋军逼近长安的事情,瞒不了多久。

为今之计,当如何处置。

李渊秘密招殷开山、温大雅、唐俭三人前来商议对策。

这些人再加上留守长安的裴寂、武士彟和失陷在晋阳的刘政会,才是李渊的绝对心腹,甚至连刘文静都算不上。

三人之中,殷开山原是吏部侍郎,唐俭是内史侍郎,唯有温大雅不显山不露水,挂着大丞相府记室参军,但实际上温大雅才是李渊的谋主,专门典掌机要。后世歌颂李渊功绩的《大唐创业起居注》就是他写的。

四人坐定,摒退众人。

李渊将长安的求援信递给温大雅和唐俭。

二人看罢,俱是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

“今日局势至此,已危如累卵。我军该何去何从,诸位有什么意见?”

这时众人互相看了看,殷开山说道:“长安必须得救,但不能我军去救。”

李渊忙看向殷开山。

这时殷开山说道:“隋军之前不断在同州发起攻势,就是要调我军出长安。现在兵逼长安,恐也调我军回长安。

这从长安到同州,一来一往,我军又多是新军,一旦遇到突袭,后果不堪想象。”

温大雅和唐俭也皆是赞同。

张文远和刘云芳摆出这个架势,原本意图还不是很明显,现在是图穷匕见,就是要困住李渊主力。

隋军骑兵加关中平原,唐军一群新军撤退,不死也得拔层皮。

这时李渊问道:“那长安怎么办?”

殷开山说道:“我军在下邽还有冯、姜二部,约有万人,可支援长安。郑县有折威军统军将军杨屯和襄武郡公(李琛)也可支援,还有蓝田济北郡公(李瑊)部,散关的秦公部,皆可调动。

隋军长途奔袭,兵力必然不多,只要防住他的突然一击,困也能把他困死。”

李渊摇了摇头。

同州不能动,郑县、蓝田和散关就能动?三处一动,东面的屈突通,南面的梁默、焦方威和卫文通、李仁政也得动。

而且散关在西面,李世民鞭长莫及。

只靠冯少师、姜宝谊的万余人马,未必可行。

这时温大临似乎看出了李渊的想法,便说道:“下邽军队不足,亦可调郑县的杨屯将军西进。

到时候杨屯将军屯驻新丰,向西可随时支援长安,向东亦可看住屈突通部。”

李渊想了想,只能点点头。

他也不能凭空生出军队。

杨屯驻扎在新丰,与长安成掎角之势,稳住长安东线,又防备屈突通西进,也算勉强可行。

当然这治标不治本,长安缺的是军队。

“我等也要准备撤退了。”

虽然不能急着撤,但李渊也不准备再继续守卫同州。

长安时刻处于危险之中,他这么多军队挤在同州,没法前进也无力救援,反倒成了孤军。

三军主力至少要撤到洛水西岸,使自己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态势,而不是像这般如别人桌上一盘菜一般。

李渊又命令王纩率领鼓旗军,在洛水之上,修筑浮桥,防备隋军水师的袭击。

而李渊,则开始进行撤退的准备。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