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辽东兵败之后,杨广也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对于他这种骄傲到极致的人来说,除了因为生的晚而导致开国之时未能成为太子之外,他什么时候受过这种委屈。
在杨广看来,这是一种委屈,他是天选之子,该像颛顼帝那样有绝地天通的本事,他是不应该失败的,也不能失败。
可似乎从东征高句丽开始,他所有的好运都用光了,自杨玄感叛乱后,杨广对于征服高句丽已经绝望了。
因此当黄明远大胜的消息在大半夜传到洛阳,传到杨广的耳朵里时,杨广当即从榻上爬起来,赤着脚跑到门外,去看黄明远给他写的奏报。
张诚拿着杨广的鞋一溜小跑都没有追上。
看着黄明远的战报,杨广几乎是喜极而泣,连连说好,兴奋地都有些颤抖。他压抑了这么长的时间,这次终于可以释放了。
夜色之下,大殿之前,杨广赤着脚高举着黄明远的战报,大声地说道:“将卫公灭高句丽的消息传递天下,让所有人看看,朕的大将军没有让朕失望。”
高高的大殿上,杨广状若疯癫。
很快,黄明远攻破平壤,生俘高句丽王高元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洛阳,整个朝堂都沸腾了。虽然所有人都奉承杨广,黄明远此次出征,必定是旗开得胜,马到功成,但其实所有人心里都没有底。大隋的乱象和当初萨水的惨败让很多人对于这场战争的胜利感到绝望,即使是由黄明远指挥这一仗。
不少野心勃勃的人正等着黄明远兵败辽东,然后趁机造反。
可现在希望破灭,很多人如鼹鼠一般又开始潜伏起来。
杨广不知道这些,他只知道,黄明远彻底覆灭了让他丢尽了脸面的高句丽。高句丽一亡,整个四海之内,再无敢不臣服于他的国家,他终于彻底成了“天可汗”了。
至于现在国内的一些流民叛乱,杨广丝毫不在意,不过是一群蝼蚁,翻不起什么浪花来。
自杨玄感之乱以后一直在洛阳稳定局势的杨广憋得太久了,他那颗活跃的心又再次跃动起来。
黄明远这一次灭高句丽,功高卓著,对于杨广来说,势必是要重赏的。就是为了向天下布威,也得重赏黄明远。
可黄明远官封极品,爵至最高,颇有些封无可封的样子。
当然杨广不会因为如此就准备弄死黄明远,黄明远是功高震主不假,但杨广自认他是可以驾驭的了黄明远的。至于以后的君主能否压制黄明远,杨广并不在乎。杨广才四十多岁,尚是壮年,况且他身体又好,精力充沛,他认为自己还能再做二三十年天子,等到他驾崩的时候,可以直接带走黄明远,并不留下祸根。
所以封无可封可不行。
杨广先是下令封黄明远为司空,领纳言,增食邑五千户,并前后一万八千户,真食三千户。加赐金辂一、衮冕之服、玉璧一双、黄金六千斤、前后鼓吹九部之乐、班剑四十人。
这种封赏在大隋已经超越了之前权倾朝野的杨素,但杨广仍觉得不足。
倒不是赏赐不足,而是杨广觉得封的都是虚职,不足以体现黄明远的战功。实际上自杨玄感之乱后,黄明远与杨广的关系有了些许的变化。杨广的天子威仪受到了极大的挑衅,单凭天子的地位已经无法压制住蠢蠢欲动的野心家。反而黄明远因为战功赫赫,引得无数人忌惮。黄明远是杨广手中压制朝臣的另一把利剑。
黄明远已经从单纯的天子臣属变成了天子身边不可缺少的工具。
所以杨广觉得还得提升黄明远地位。
杨广思前想后,最后决定设“大将军”一职,位同三公,为武官之首,位在诸卫大将军之上,可开府许自置官属。
大将军一职自先秦便有,但是到现在有些烂大街了。尤其是杨广改制之前,一朝有上百个大将军,很多人生下来就能做。
但这个大将军与那些大将军不同,他前面没有前缀,有些像秦汉时期的大将军。两汉从卫青开始常置大将军,位在诸将上,总理军事。到了东汉,更是以外戚充任大将军,录尚书事,为一朝实际的宰辅。
所以杨广以黄明远为大将军,意味便深远了许多。
当然黄明远本身就是首相,实际上大将军这个封号对于黄明远来说也就是一个虚衔,和之前什么“检校司空”、“开府仪同三司”之类的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至于武官之首,对于黄明远不过是既成的事实,黄明远也不能直接调动各军。
实际上这个大将军最重要的意义便是可开府许自置官属。
大业三年以前,因为大隋政治体系沿袭了西魏、北周体系,仪同以上的官员都有属官,可自行任命,只要向吏部报备即可。像亲王长史、司马都是从四品的高官。
众人利用开府的权利,自行任命官员,各幕府属吏比朝廷的正式官员还多。到了大业三年,杨广进行机构改革,重新建立散官、勋位体系,撤销了官员开府的权利。
因为大隋没有郡王的关系,除了现有的几个亲王,所有人都没有开府、任命属官的权利,包括官拜开府仪同三司的黄明远和宇文述。
开府仪同三司重新成为散官第一级,但却彻底失去了原有的权利。
这一次黄明远官拜大将军,算是正式重启官员开府的权利,虽然与之前相比能开府的级别提升了无数倍。
众人震惊于杨广对黄明远的信任,当然也惊恐于这种信任。
见到大臣们的反应,杨广开心了。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有黄明远在,他看谁敢生乱。或许这算是大隋版的狐假虎威吧。
黄明远没有关陇世家、关东世家的支持,正好与他们三足鼎立。
杨广这几年,看起来没什么变化,一如既往的奢靡与好大喜功,但其实变化很大。最大的便是驭下能力的大幅减弱。人心乱了的情况下,杨广不想着收拾人心,反而一心想着对内压制,只以权势、地位来威慑臣属,本就是一件本末倒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