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凌敬是天下少有的多谋之士,心机、手段兼备,有陈平、郭嘉之智,贾诩、王猛之毒。
说完之后,凌敬便两眼盯着黄明襄,不再多言。
其实凌敬说得话,黄明襄也早就想过了。他与杨广并没有什么感情,甚至没多大忠诚,因此早就有心除掉杨广,替兄长扫清登基的障碍,只是如此缜密的筹谋,尚是第一次。
策划兵变,除掉天子,不是一件简单事,搞不好便要惊天了。
更麻烦的是不能让此事有一丝一毫波及到大兄的身上,有损大兄的威名,否则必将反噬。
这后果谁都承受不起。
所以今日凌敬提出的借刀杀人,也是个办法。
况且正如凌敬说的,天子存在一日,便影响大兄争霸天下一日,这天子,已经到了必除的时候。
于是黄明襄忖度良久,最后问道:“能成功否?”
“五成的把握!”
五成的把握,已经不小了。毕竟这种事,哪有万无一失的。
于是黄明襄说道:“既然凌先生已经胸有成竹,我便听从先生安排即是。无论用人、用物,尽请先生言之。”
二人自是定下除掉天子的目标。
接下来便是具体怎么实施了。穿针引线,挑拨离间,推动生乱,目标、手段只是一个前提,重要的是具体实行办法,保证政变能够成功。
凌敬便说道:“江都之事,若想成功,关键还是军队。而江都的军队,分属多人统辖。尤其是十多万骁果,分别由右屯卫将军独孤盛、左骁卫将军左天成、右翊卫将军宇文协、右监门府将军宇文成都、虎贲郎将司马德戡、虎贲郎将元礼、虎贲郎将麦孟才、折冲郎将陈伯图、折冲郎将沈光、左千牛备身郎将独孤开远、右千牛备身郎将宇文皛和二郎君十二人分掌。还有来护儿父子统帅的水师数万人。
这些人中,以来护儿为首,不少人都是忠于天子之辈。其兵马不少,一旦司马德戡兵变,有来护儿指挥各部平乱,很可能此事会功败垂成。”
黄明襄乃言道:“凌先生是想调出来护儿。”说完黄明襄随即摇头道,“天子怕死,又极其信任来护儿父子,恐是不太容易。”
凌敬乃说道:“寻常时候,天子自是不会动来护儿,可若是有乱匪逼近江都,最好是能够攻城,到时候整个江都震惶,怕是天子也不得不派来护儿出兵吧。
而骁果之中,关中之兵骚乱不断,人心惶惶,难以大用,而兵员多来自江南的沈光、麦孟才所部,更加稳定,怕是也得协同,这样江都便调走了一少半忠于天子的军队。
其余诸部,宇文协、宇文皛、独孤开远等人皆是没打过仗的废物,既无威望,也无能力。则能决定大事的,便只剩下那几支军队了。”
“最好左天成也调走。”
黄明襄说道:“其余诸人,皆是与关陇联系颇深,唯有这左天成,当死忠于天子,不得不防。”
既然有了定计,黄明襄便想着这乱匪从哪里来。
想威胁江都,甚至让天子派遣来护儿去剿匪,这乱匪就不能少。
其实凌敬之前想的是让黄明襄派兵假扮,但为黄明襄拒绝。既然要避嫌,那就一点都不插手,这么做后患太大,谁也不敢保证此消息不会传出去。
不能让人将此事丝毫跟他们联系上。
“那就只有历阳的杜伏威和海陵(今江苏省泰州市)的李子通了。”
“二贼皆是奸猾狡诈之徒,要想让他们攻打江都,出力不讨好,怕是不容易啊。”
二人皆是沉默。
明面上的身份不能用,手段就限制了太多。
这时凌敬说道:“如果让二贼认为江都城空虚,且钱粮众多就好了。”
黄明襄听得,眼前忽然一亮道:“若是虞世基去信二人请降,以为内应,此二贼能信否?”
凌敬也是一喜,说道:“不管二人信不信,只要二人有野心,便会试探着往江都而去。万一是真的呢。
到时候只要他动,便由不得他们了。”
冒充身份,李代桃僵,浑水摸鱼,正是北斗的拿手好戏。
于是二人便定计于此。
之后两人又商议了一些具体的细节,比如到时候黄维扬等人如何撤退等事。弄死杨广固然重要,黄维扬兄弟二人的性命也很重要。
凌敬在黄明襄府上待了一日,到了第二日便要离开。
黄明襄掩了身份,秘密送凌敬到了运河边上。
临行之际,凌敬乃说道:“敬与六郎君虽不熟识,但也佩服郎君以一人之力,安定江东。只是见郎君在江东,整日与江东世家大族为伍,有一言愿献给六郎君,唯恐六郎君怪在下多嘴。”
“凌先生请将,襄必洗耳恭听。”
凌敬乃说道:“吾知六郎君在江东多年,与江东世家大族关系很好,但江东世家,见利忘义,保守自闭,恐不可信也。
而且这群人整天想着要重建一个以江南为核心的南朝,又结成南党,整日里上蹿下跳,丑态百出,六郎君可切莫有朝一日,莫名其妙的成了南党首领,可就遭了。”
可以说这个时候,南北方天然相互歧视。
而具体到大业末年,人们又特别对江南世家大族不满。毕竟杨广手中的奸臣虞世基、裴蕴二人,都是南人,连皇后也是南人。
不少人认为是南人将整个天下搅乱的。
裴蕴虽出自闻喜裴氏,但他这一支一直在江南,直到南陈灭亡后才返回河东。
黄明襄听到凌敬的话,立刻一凛。
他之前从未在意过这些,但今日凌敬突然提出,倒是让他心中生警。
自己在江东久了,怕是有些得意忘形了。兄长之前便说过,江南世家,较之北地,更是不堪。北地世家,还多有些天下一统的觉悟,但江南世家,一门心思分裂天下,就想守着那一亩三分地,自娱自乐,着实不堪。
这群人还真有可能想着推自己一把,让自己领着他们与朝廷抗争,即使没法建立一个南朝,但保证有个南党。
这时黄明襄起身,对着凌敬长揖及地。
“今日多谢凌先生之言,襄必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