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野战部队和武装公民放下武器,缴出其所有或所控制的全部枪炮及战争物资,终止对爱德华七世国王陛下政府继续进行任何抵抗的企图,并承认国王陛下为其合法主权者……”
——米尔纳勋爵,1902年5月28日
布尔战争旷日持久,双方精疲力尽,欧洲各国对英国的抨击和指责也日益激烈。以法国和俄国为首的欧洲各国开始调停。1901年6月,沙皇尼古拉二世向英王爱德华七世去信,请求他的伯蒂叔叔(尼古拉二世的妻子是爱德华七世的外甥女)“……大发慈悲,停止对拼命捍卫其本土的一个弱小民族的这种杀戮……”。爱德华七世对南非战争的拖延也越来越不安,越来越不耐烦,因此对陆军部严加指责。基钦纳盼望战争结束的心情不亚于英王,事实上在1901年2月,他就已经开始和路易·博塔进行秘密谈判。
到1902年5月为止,英军已经在南非靡耗战争费用两亿两千万英镑,死亡两万一千多人。而他们的对手神出鬼没,捉摸不定,德兰士瓦和奥兰治的两个政府也是无从追踪,其残存的军事力量仍然令英军胆战心惊。英国人深知难以迅速赢得战争胜利。但是,此时布尔人的作战能力也在迅速下降,兵力从最高时期的88,000人减少到22,000人,由于得不到补给,民团士兵营养不良、衣衫褴褛,士气沮丧。他们的粮秣弹药已经耗尽,只能依赖战利品为生,甚至因为无法看押战俘,只能将其就地释放(释放之前不得不把所有的英军俘虏剥光,以取得他们的衣服)。
英、布双方都觉得再打下去实在是勉为其难,于是双方开始正式举行和谈。此时双方的非正式谈判已经秘密持续了一年两个月,谈判的关键,一是布尔人的地位问题,二是对待非洲人问题(关键是非洲人的选举权)。关于第二个问题,英国牺牲非洲人的利益,向布尔人靠拢,较快就同布尔人取得了一致意见。1901年3月7日,在由基钦纳公布的米德尔堡建议中,宣布德兰士瓦和奥兰治殖民地中的非洲人在未建立代议制政府之前没有选举权;即使将来给予他们选举权,也应加以限制,以保证白种人享有公正的绝对优势。这实际上就是排除非洲人在上述两地享有选举权。关于第一个问题,双方长期相持不下。英国进行这场战争的目的就是要兼并布尔共和国,因此寸步不让,先后五次坚决拒绝奥兰治总统斯泰因提出的维持独立的要求。布尔人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要求掌握独自制订和执行对土著的政策的权力。
1902年5月15日,代表两个布尔共和国、三十二个地方民团和165个游击队的布尔人代表在弗里尼欣(Vereeniging)开会,讨论和战前途,许多地区代表忧心忡忡地谈到集中营政策、人口下降、非洲人的敌意和威胁,建议不惜任何代价争取和平。但是他们在最后时刻仍力图保持独立地位,而宁愿放弃兰德金矿主权,并将斯威士兰转让给英国。5月27日,米尔纳勋爵来到弗里尼欣,同布尔人代表史末资将军举行会晤。
扬·克里斯蒂安·史末资(1870-1950)。早年为大学教授和律师,战争爆发后加入民团。在游击战方面的天赋使他成为民族英雄。战后史末资选择从政,先后任国防、矿业、内政部长。致力于英国人和南非荷兰人及白人同有色人种之间的和解工作。在国防部长任内他创建了南非联邦国防军。一战爆发后,史末资在东非地区作战,1917年前往伦敦参加英国战时内阁。在英国期间,他参与了皇家空军的早期组建,策划英国对巴勒斯坦地区的进攻,以及1917年协约国同奥匈帝国单独媾和的谈判,并受封为英国陆军元帅。史末资于战后返回南非,在1919-1924、1939-1948年两度担任南非总理。二战期间克服南非荷兰人中普遍的亲德倾向,率领南非参加盟国作战。被丘吉尔尊称为“英联邦的元老”。史末资是联合国发起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