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老夫老妻了,说话咋不爱给面呢?

十月末,道路两边草枯黄,青山不复绿。

唯有茶香充斥清冷空气中,盘旋鼻尖。

玉水河流水潺潺,岸边药地里,农人扎在一地翠色间弯腰忙碌,时而传出高声吆喝。

突闻马蹄声,农人们抬头往大路看一眼,已是见怪不怪。

“又有马车来了,不是去金家就是去大山家的。”

“两辆呢,这次来的人不少啊,不知道干啥来。”

“嗐,管恁多干啥?赶紧干活,干完了回去吃饭去。镇上方大夫那儿又缺药材了,这次催得可急。”

“能不急吗,疫病的告示贴出来,老百姓慌得不行,知道百相草能防病气,当天险些没把四方药馆给挤崩喽。”

马车前后在晏家门前停下,好一会车里都没见动静。

林婆子正好在家院子里码柴火,侧耳听了会觉得奇怪,便走到门口往那边瞅一眼。

恰看见从马车上陆续走下的人,当中一人极是眼熟,哪怕只见过一次也久久难忘。

可不就是当初张家诬告时,坐在审案台后面堂审的镇守大人么?

旁边还有个身着便服但是气势不俗的中年人,不知道是什么身份,只是连镇守在他旁边都显得气势弱两分。

后一辆马车上下来四人,人人身上背着个小药箱,是大夫差不离。

因为有当官的在,林婆子没敢凑过去询问。

觉得这些人怪得很。

先是在马车上坐了那么久不下来,现在下来了又站在晏家门口迟迟不进去。

都干啥呢?专门乘马车过来守门哪?

悄悄的缩回自家院子,林婆子扭头就跟老伴儿悄声说这怪事儿。

“镇守大人也来了?”

林老汉在院子里慢慢走圈,走得虽慢,但脚下已经很是稳当,“这么说晏家背后不简单哪。自古官访民,可没有哪个官老爷站在百姓家门口不敢往里进的,是在等屋里的人点头让他们进门哩。”

林婆子当即惊得倒抽了口凉气,“喝!下官拜访上官?!”

林老汉摇摇头。

下官拜访上官还不是最贴切的,他觉得更像普通官员等着天子召见!

不过老汉也知道自己这样想,太过夸张了些。

皇上那样尊贵的人怎么可能来玉溪村?晏家院里住的小主子只是个八九岁的孩童,年龄就对不上。

“未必,未必,晏是国姓……兴许,那边是皇亲国戚?”林老汉嗓音很低,自言自语般,随后突然偏头问老伴儿,“当今太子年纪好像跟晏小公子差不多大,叫什么名来?”

“……”林婆子腿一软,险些跌坐地上,“你不要命了敢说这些!再说了,当今太、叫什么名字我哪知道——等会,我想想,好像叫凛?”

皇上册立太子已经是很多年前,当时皇榜公告天下,消息一度传到梧桐镇来。

林婆子没见过皇榜,但是家隔壁有个喜好八卦的李婆子,她对这件事情还是有印象的。

隐约记得李婆子兴致勃勃说这件事情时,曾提过“晏凛”二字。

“老头子,晏小公子不会真是——”太子吧?

姓晏,年纪跟太子殿下差不多大,同样病弱,甚至旧年皇上下诏为太子寻药寻医,告示都贴到梧桐镇了,大山还提过这事儿。

林婆子心口怦怦跳,紧张的盯着自家老伴瞧。

“你说你慌什么?”林老汉无奈又好笑,“甭管那边住着的是谁,在这里他就只是晏小公子。你看他来咱家可摆过架子?就连他身边伺候的杜嬷嬷、郁大夫、莫一,哪一个在村里也都没摆过上等人的谱,是不是?可见他们都是好相处的人,至少对咱是这样。他们不愿意表明身份,可能就是不想咱过于拘谨惶恐。”

“那、那是咋样?”

“以前咋样以后就咋样,只要他们不说,咱就当不知道。这样大家才能自在。”

林婆子点头,深呼吸,努力把起伏的情绪压下去。

被老伴儿嘲笑,“你说你,一把年纪了还有啥风浪没见过的?平日恁爽利,现在慌成这样?”

林婆子当即翻了他一个大白眼,被笑话了反倒迅速冷静下来回复平常了,反唇相讥,“说得好像你多淡定一样,你两腿倒是别哆嗦啊,实在遭不住你要不进屋躺会?免得待会倒下来我搬不动。”

“……”老夫老妻了,说话咋不爱给面呢?

晏家门口候着的人并没有等多久。

很快朱漆大门打开,把人请了进去。

及后大门重新闭上,隔绝了外头目光。

崔应元与杨甫在晏家书房里,终于见到了他们想见的人。

一整个下午,书房里的人谈了什么外人不知。

直到百相从私塾下学回来,金乌西坠,晏家客人才从院子里走出,坐上马车离开。

杜嬷嬷端一壶茶走进书房,将茶水放到书桌上,拿过墨块研磨,“殿下,杨甫为官平庸无建树,崔应元喜钻营敛财,两个都算不上好官,这次他们上门拜见,殿下为何不敲打敲打他们?”

晏长卿抿唇笑笑,“凡事不能只看一面。杨甫平庸,但是他在梧桐镇这么多年,处理大大小小的事情却少有冤假错案,也不刮民脂民膏,在小地方,便算是好了。换个人来,百姓未必有现今这般好过。

再说崔应元,喜钻营,喜敛财,但却有度,原州地界内无有听过怨言。他是做出了实绩的。水至清则无鱼,身为掌权者,最看重的是平衡。倘若哪日他贪心太过,父皇自会办了他,能留着他继续在那个位置上,说明父皇心中有考量,崔应元尚堪用。”

拿起茶杯饮一口,入口的茶水温度正好,晏长卿轻轻喟叹,扭头看向窗外残阳。

残阳如血,将天边烧得半红。

落暮时分的景,绚丽又落寞,最后一跃的悲壮值得反复品味。

人与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不可能时时保持朝阳的朝气、午阳的热烈。

人在人生路上跌跌撞撞,官在官场上摸打滚爬,哭过痛过败过后,熄了一腔热血,在无数教训中摸索出自己的生存之道。

所以夕阳染上暮气,懂得了收敛,变得深沉。

而不管是哪个时段的太阳,对掌权者来说,都不重要。

重要的只有一点,太阳需有光。

光耀百姓。

“嬷嬷,我会努力。”忽尔,少年回过头来,眉眼在霞光映照下温润坚定,“让阳光能长久热烈。”

杜嬷嬷听不懂这话背后的含义,却极欢喜殿下这般模样,笑应,“殿下一定可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