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成三股势力的自由城在向新王都逼近。
南部方向以弗朗科伊斯和地狱火军团为主,东部方向则在小斯莫和自由之刃带领下推进。
西边方向以红女巫为首。本来进度最慢的她率领船队绕过不少城镇,径直抵达距离新王都约六百余里的沃金海湾。他们开始发放传单,为登陆做准备。
而在宏观的王国局势,自由之刃已在各地点燃包围新王都得火星,只待自由城所化的柴薪靠近,让他们化作熊熊烈焰。
在这之中,已经在瑞坎尔王国境内传播许久的《让魔法飞》终于首映。
实话实说,经过安南三年七部魔法影像的冲击,民众多少有些审美疲劳了——
主要是跟风模仿者太多,而且都是耳熟能详的名著和传说故事,以及这部主演不是安南,让魔法影像很难再像刚开始那样有深远的讨论度。
不过凭借“自由城精品,必属精品”的名声,《让魔法飞》的首映还是吸引来不少观众。
而在看过《让魔法飞》后,观众又分为了两种。
前一种没有看出任何隐喻,只觉得没想到魔法影像还能这么拍。台词犀利,快节奏,还有点黑色幽默,是翻拍名著难以做到的程度。
而另一种因为一些台词而代入到自由城和瑞坎尔王国的纷争后,情况就有趣了起来。
他们短时间看了第二次、第三次,并且讨论每句台词中的深意,例如“亚历山大来了,和平就来了!”,“城主高,老爷硬,亚历山大又高又硬!”,“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随着《无罪之城邮报》发表了一篇长文:《让魔法飞》表层故事下的深层故事。掀起新的观影狂潮。
以前,贵族是人们的风向标,他们做什么,富人、中产们就跟着做什么。现在,风向标变成了各城市的报社,既然报社都在夸,那些只看了一遍但没看明白的人和没看过的人纷纷追赶潮流,涌进剧院。
他们还总结了一个小技巧:懒得思考的人,把斯翁城和赫尔里特视作瑞坎尔王国和国王,把亚历山大当做安南,就看得懂这部魔法影像在表达什么了。
《让魔法飞》成为压倒瑞坎尔王国的最后一根稻草,就连孩童在街上嬉戏打闹喊的都是“杀赫尔里特,抢城堡!”,贵族和富人以和王国有关系为耻。
加上王国实在扶不起来。
比如为了宣扬自己,他们开始对数据造假,比如瑞坎尔王国本月的经济是自由城的515倍——
稍微会思考的人都知道瑞坎尔的体量有多大,拿来和自由城比本就不公平,而且515倍……王国有515个自由城体量的城市吗?
聪明人嗤之以鼻,认为数据充满水分,哪怕去掉一个“5”都没挤干。
新一期的《自由之声》进行了反击,在本期笑话的板块:
瑞坎尔王国的两名贵族出门游逛,路遇一坨在寒风中被冻得梆硬的粪便。两个贵族打赌,谁能吃了它就给谁一万金币。其中一位贵族跑过去捡起粪便,先把粪便尻化,用刀叉优雅地吃掉,赚了一万金币。
他们继续往前游逛,这是又遇到了一坨粪便。他们再次打赌,这回被另一個贵族抢了先,用随身携带的匕首敲碎了吞下,赚回了刚给出去的一万金币。
就这样,两名贵族通过吃屎给王国带来了两万金纳尔的财富流通。
《自由之声》带头冷嘲热讽的同时,王国内部也在忙着。
忙着捞钱,敛财,掠夺财富,在大厦将倾前把钱都捞进口袋。
穷人没了油水,他们就把注意打在王国上,整天以讨伐“自由之刃”为借口向新王都讨要资源,吃干抹净后再告诉使者,他们已经全歼了自由之刃。
前线在和自由之刃战斗的士兵怒吼:“你们全歼了自由之刃,那和我们战斗的是谁!?”
“自由之刃就像老鼠,你杀了一查,还会有一茬冒出来。”满嘴流油的富人们说道。
前线吃紧,后方紧吃,加上自由之刃的宣传攻势,王国士兵大量投降,然后转过来带着自由之刃去找欺压他们的贵族报仇。
当一个王国倒塌之时,从来不止是敌人的功劳——内部的问题同样功不可没。
瑞坎尔王国不是没有机会。他们本可以把传奇派出去镇压动乱地区。但因为胆小,他们错失了机会。
这也不能怪他们。王国有传奇,自由城也有。派得少了,容易被自由城围攻。要是两败俱伤还好,就怕连传奇也投靠了那位“冠军魅魔”。派得多了,新王都就变得空虚。先前刺杀的只是圣杯骑士扈从,下一次说不定就是圣杯骑士了。
所以贵族和骑士团们只能龟缩在新王都周边,把脑袋一缩,装作外面的事不存在。
层出不穷的坏消息如雪片般送进王宫。克洛又发了一次脾气,在诡异的绿光中恢复懒散。即使如此,他也受够了那群废物。而在这之中,能干的奥尔梅少就突显出来。
不过因为抓了不少贵族,树敌太多,让贵族中污蔑奥尔梅少的脏水、批评声不断。
他们挑他的毛病,比如奥尔梅少从不参加聚会,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工作的路上,查抄了贵族的财产会将钱送去王宫,让贵族们联名举报,怀疑奥尔梅少就是自由之刃。
他们的话让克洛怒极反笑:“我的官员就不能有忠诚廉洁的人吗?”
贵族们越反对,克洛越支持。安南还没找出一百名投靠自由之刃的贵族,就当上了副净化庭庭长——本来没这个职务,是王室单独给他制定的。
安南不是个小心眼的人,对于这些找自己麻烦的贵族,他暂时放到一边——主要是他看总是乱说话的《瑞坎尔荣耀》不爽很久了。
这天,净化庭副庭长奥尔梅少,带着一众士气正旺的手下来到《瑞坎尔荣耀》的报社。
“我奉国王的命令,调查《瑞坎尔荣耀》勾结自由之刃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