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提高百姓识字率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普及知识,消除文盲。”

“提高百姓[儋州]识字率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众人看着分发到手里的文件。

看到封面上的标题,微微愣了下后,顿时震惊起来。

愣是因为。

李云龙标题的写法,跟他们经常使用的习惯不同。

有些词,需要想一下才能大概明白。

表达了什么意思。

比如普及,比如文盲。

以及识字率。

而震惊则是因为。

李云龙竟然想提升百姓的识字率?

这何其难啊!

震惊之余,众人翻开这份计划,想知道李云龙的计划,到底是怎样的。

半晌后。

最后一个人看完了。

“说说吧。”

李云龙按下想表达的叶轻眉,道:

“对于我的这份计划,你们有什么想法?”

赖名成没有第一个开口。

第一个开口的是王启年,道:

“殿下,你在计划里。”

“提到了预计需要的五千到一万余名老师。”

“是准备从此次背诵并默写活动中,完成挑战的名单里选吗?”

李云龙点了点头,道:

“确实有这么个想法。”

又看一眼范建和陈萍萍。

发现他们两个脸上露出了果然如此的表情。

王启年又说道:

“殿下,这些人,有些确实可以当老师。”

“但有些人,估计不太行。”

“单单就这两天的活动情况来看。”

“有一部分人,确实是识了一些字,但看起来才是刚识字的样子。”

“还有一部分人,他们的穿着打扮,看起来像是管家、侍卫或学徒、小二。”

“最后还有一小部分,是女子。”

王启年说完。

李云龙就已经明白,他说的意思。

无非就是。

一部分人,水平太差。

自己还没有学会,又怎能去教别人呢?

一部分人,水平够了,但估计是奴仆、杂役之类的身份。

虽然识字有些学问,但大概没有教学的自由。

毕竟他们完成挑战后,领取到的信王纸和信王皂。

估计转身就上交给了主家。

最后一部分是女子。

抛开女性地位不高的因素外。

安全和世俗,还是要考虑的。

李云龙点点头,表示知道了,看向其他人,问道:

“还有别的看法吗?”

赖文彬举了举手,说道:

“殿下,你在计划中说,要编写一个常用字字典。”

“那什么样的字,才算是常用字呢?”

“再有,这本字典,要让普通百姓,很容易就能上手使用。”

“这个很容易就能上手用,如何判断?”

说完,认真的看着李云龙。

开会时,说话要举手。

这是李云龙立的新规矩。

点点头,示意他放下手,李云龙说道:

“关于这个字典,我在计划里没有说的太详细。”

“不过,我已经有了初步的编写想法。”

“我的想法是,常用字,一定是要通过调查和统计选出来的。”

“若这个字典编写的工作立了项,提上日程。”

“那么从明天起,将要负责字典编写工作的人,就要带着人,做这件事。”

“至于如何调查,如何统计?”

“我的建议是,到街头巷尾看看那些牌匾上都有什么字。”

“然后再看看一些户籍册、鱼鳞册之类的名册,上面的字,也多是常用字。”

“再说是名字、姓氏……”

说到这里,李云龙停顿一下,等众人消化吸收。

又喝了口水,继续说道:

“然后就是如何让普通百姓也容易懂,容易使用的问题。”

“我有几个大概的想法。”

“第一是,编写一套简单的注音符号,取代现行的反切法。”

“第二是,每个字,要有注释字义,但要简单明了,不需要出处典故。”

“第三是,有些与农业、水利、军事等相关的字,可以配上一些图案。”

“暂时这三个想法,你们觉得呢?”

李云龙话音落下。

赖名成第一个举手反驳,道:

“殿下此举,大大的不妥啊!”

“你要取消反切法,还要创造一种注音符号?”

“你说的注音符号,又是什么意思?”

其他人也是满脸疑惑。

李云龙说道:

“反切法,其实就是文字的一种注音技法。”

“它使用的是,动用两个字的声部和韵部,拼命出目标字的准确读音。”

“就如同将两块拼图完美结合,展现出完整的图像。”

“例如,冬,都宗切。”

赖名成举手插话道:

“殿下,这样不对吗?”

其他人也不由点头。

反切法他们一直在使用,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的。

“对是对,但不够简洁。”

李云龙提到刚刚的例子,说道:

“就比如这个冬字。”

“我要认识它,是不是还得先认识都和宗二字?”

众人不由一愣。

好像,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因为他们大部分人,一开始学字时,并没有使用反切法。

而是真实被教书先生灌输的。

识了一部分字后,才会拿到到字典,学到反切法。

李云龙见众人若有所思,说道:

“说到冬的注音。”

“它就使用了都的声部‘的’,以及宗的韵部‘翁’。”

“再比如孤,古胡切。”

“声部是‘哥’,韵部是‘呜’。”

“我大概总结了一下。”

“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大概需要23个声部,和23个韵部。”

“其中有一些声部和韵部,是组合而成。”

“这就需要,26个注音符号。”

听到这里。

众人已经是目瞪口呆,一脸茫然,不知所云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