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清楚,始皇帝的担忧,绝非杞人忧天。
大秦帝国现在,最需要做的便是,如何保持人间与昆仑墟两头平衡,从而共同发展。
而不是任何一头被侧重,导致另外一头被吃掉。
最好是,人间与昆仑墟能够相互促进。
而此刻,始皇帝从江山社稷图上得到的灵感,正要去实验。
以浩荡人间气运,反哺岷郡,从改善太子扶摇的处境。
事涉大秦太子,不管是王贲还是李斯,都沉默不言。
也许他们与大秦太子,在一些政见上有分歧。
但,大秦朝野上下,没有一个官吏,不敬畏大秦太子的。
堂堂大秦太子,为帝国而死战昆仑墟,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他们心甘情愿的臣服了。
更何况,大秦太子,乃是扶摇一刀一枪杀出来的。
大秦帝国崇尚军功,自然能令天下人信服。
特别是,扶摇是一个绝世天骄,是始皇帝诸子,乃至于大秦皇族之中,最为出类拔萃的。
.........
“陛下,殿下送出来的资源,也该是分配了!”
李斯喝了一口白玉京,眼中带着无奈,道:“要不然,那些江湖势力,以及诸子百家,怕是要坐不住了!”
“现在的帝国,也需要他们安分守己!”
“一起为了引龙计划而服务!”
“嗯!”
这一刻,始皇帝也是点了点头:“暂时先以学宫以及引龙计划为主,其余的计划,可以推迟!”
“自从咸阳大墟道打通,朕能够感受到国运的增加!”
“而且,这也意味着,瀛州彻底的成为了帝国的一部分!”
“朝廷颁布人口政令,以半补贴,半强制性要求,帝国黔首,必须要生育!”
“现在寿命变得漫长!”
“帝国黔首,每一户人家,一生之中,最少也要生育五胎!”
说到这里,始皇帝有些犹豫,但还是坚持下令,道:“现在的帝国,其实最缺少的还是人口!”
“诺!”
与此同时,李斯也是接话开口,道:“陛下所言正是!”
“按照人口黄册上的统计,帝国现在有黔首三千九百六十万众!”
“但是,自从太子打下瀛州,人口极为的不足!”
“这些年,虽然增长了一部分,但,还是不够!”
“特别是,殿下已经进入了昆仑墟,各项计划已经开始,人口必须要提升上去!”
“这个数量,至少也要翻上一番,才能让帝国应对各种局势,更为的游刃有余!”
抿了一口白玉京,始皇帝摇了摇头:“人口的增加,可以增强人间气运,也可以凝聚帝国国运!”
“昆仑墟之中,三关十二城,发展无尽岁月!”
“而且,他们皆为修士,寿命悠长,千年以来,人口数量必然是骇人听闻!”
“帝国想要强盛,翻上一番远远不够!”
“这也是朕,决议半强制,半补贴提倡的原因!”
“十年之内,帝国人口最好是增加至一万万众,才能更好的占据帝国各郡县!”
“只有人口超过一万万众,帝国才有资格北伐,亦或者西征!”
“就算是进入了昆仑墟,也要我秦人占据主要优势,这样一来,才有利于帝国统治昆仑墟!”
........
对于帝国战略,始皇帝与扶摇有过交流。
他们父子之间,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那便是这个人间,只能有炎黄一脉。
他们口中的人间,仅有大秦!
他们口中的人族,也仅仅是指炎黄血脉。
想要做到这一点,那就需要庞大的人口,所以,人口计划,从之前的提倡,便成为了半提倡,半强制了。
毕竟,提倡下来,人口的增加太慢了。
从大秦席卷山东六国以来,一直到今日,大秦帝国之中,人口增加仅仅九百万之众。
而这其中,还有一部分是之前,没有统计出来的隐藏人口。
真正意义上,新增的人口数量不会超过五百万众。
抿了一口白玉京,王贲笑着,道:“按照陛下所言,帝国人口,自然是越多越好!”
“人口越发,国运越强!”
“这意味着,陛下也就越强大!”
“末将认为这个人口政策,必须要坚持下去!”
“纵然是人口达到了陛下所言的一万万之数,也当推广!”
“这个天下,天骄难出!”
“但是在庞大的人口数量之下,依旧是有无数的天骄辈出!”
“对于修行而言,自然是人口越多越好!”
说到这里,王绾莞尔一笑,感慨,道:“如今殿下已经开疆扩土,在昆仑墟建立了岷郡!”
“从只有一个岷山县增加了宁远!”
“以殿下的性格,岷郡必然会逐步增加县的数量,最后增加郡!”
“这就意味着,昆仑墟之中也需要人口去消化这些郡县........”
........
王贲出自军旅世家。
作为王氏的当代家主,自然不是莽夫。
很多事情,他看的很是通透,以前,只是因为一些缘故,他不想说。
现在,大秦太子带头冲杀,大秦帝国,有化为人间仙朝的可能。
王贲自然也不会藏拙了。
“嗯!”
这一刻,李斯作为帝国右相,也是点了点头:“陛下,通武侯所言有理!”
“如今,我们有了殿下送出来的资源,必然会变得更为强盛!”
“完成那些计划,所需要的时间,也会进一步提前!”
“这一切的一切,人口都是关键!”
“用殿下的话来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看了一眼李斯,始皇帝点了点头,然后开口告诫,道:“李卿,你是帝国丞相,这话,不能从你的口中说出来!”
“大秦锐士的那些坐骑........”
“臣失言!”
这一刻,李斯也是有些羞赧。
他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自然是明白这个道理。
他之所以,口无遮拦,那是因为此地。
只有他们三人,没有人会泄露。
而且,关于这一点,早已经成为了大秦朝野上下的共识。
甚至于,不管是始皇帝,还是太子扶摇。
在这件事上,远比他们更为极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