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
奉天殿的殿门口。
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面色狰狞的拍了一下扶手。
眼睛血红,喘着粗气。
“咱怎么有这么废物的后代!”
“大明朝怎么出了这么一个废物皇帝!”
“我大明立国不到百年,竟然沦落到这种地步?”
朱标,朱棣等皇子,也都有些懵了。
这也太快了吧!
历史上的朝代,除了秦朝,哪个没有三百年!
而到了他们的大明这里,不过区区百年,就已经有了亡国之患?
这才传了几代啊!
朱棣咽了咽唾沫。
喃喃自语着。
“土木堡这一战,大明的将领十不存一。
京城内的兵马也全都葬送的干干净净,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
要是那个瓦剌趁势来攻城……”
话音落下。
所有的人都沉默了。
朱元璋咬牙切齿的拍着龙椅,突然问了一句。
“到底是哪个兔崽子迁的都城?怎么把京师放到这么靠近北方的地方?”
这句话,注定没人能回答他。
因为后世把大明迁都北平的永乐大帝,如今还是燕王。
心思缜密的朱标,现在反倒是想到了别的事。
“父皇,我们不用太过忧虑。
仙人不是说了,于谦把瓦剌打退了,成功的为大明续命了两百年!
如果这是真的话,那我大明也有三百年的国运了!”
朱元璋愣了一下,紧接着就不住的点着头。
“咱都气糊涂了!仙人确实这么说的。
还真是对亏了于谦,朕一定得到此人,好好善待!
这是我大明的第一功臣啊!”
这件事,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
毕竟要没有于谦,大明真的就亡了!
只有朱棣,还在想着刚才的事情。
“这于谦究竟是怎么办到的?他凭什么守住了京城……”
……
天穹之上的画面中。
大明朝的那场朝会,还在开着。
发完脾气的太后,神态甚是低迷。
“眼下大敌当前,希望大家这次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随着孙氏的话音落下。
文武大臣们有了一些骚动。
可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说一句话。
因为这件事太大了,不是他们能置喙的。
于是他们的目光看向了大明的顶梁柱。
三位内阁大臣!
在这个危急存亡的时刻。
也就只有他们敢说话了。
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
第一个开口的,却是官职低微的于谦。
“太后,也先这一次倾巢而出,没有一点和的可能。”
孙氏抿了抿嘴。
“那就是战?”
可是于谦又道。
“战,也没有把握,三大营只剩下了个空架子。
精锐已经在土木堡之战中消亡殆尽。我们只有……”
于谦虽然职位低微,但他是兵部主事。
再加上他跟着两位皇帝上过战场,对兵事也很了解。
孙氏听到这时,脸色又难看了几分。
“怎么战不行,和也不行?
莫非我们要束手就擒?”
于谦却是摇了摇头,正欲开口。
一道声音打断了他的话。
“臣宣德八年进士,翰林院士徐有贞有话要讲!
臣七岁时得神仙教授,星斗之学!
近来臣臣夜晚仗剑在屋顶观星,发现天象异常。
荧惑入南斗!”
这番话说的云里雾里,孙氏不耐烦的摆了摆手。
“你讲明白些!”
“荧惑是火星,火星出现必有战事。
所以以臣之见,要速速南迁避祸!”
南迁?
于谦的眼睛猛地瞪大了。
不敢置信的看着这徐有贞。
眼里的怒火再也忍不住。
“胡说八道!
天下大事独靠天象?
那太祖高皇帝不用起兵了,等着天象示警,等敌人自己完蛋得了!”
徐有贞一脸富态,浑身圆溜溜的。
就这样被于谦反驳也不在意。
反而继续说道。
“于大人不要激动,天象咱们可以不说。
那么我请问一下于大人,三大营还有多少人留守?
你敢担保能打赢吗?
眼下能战的顶多也就两万人,剩下的都是老弱残兵,跑都来不及!
瓦剌骑兵速度极快,他们的脱脱不花大汗正在攻占山西。
朝廷的精锐根本就调不回来,山东的兵短时间内也调不动。
假如脱脱不花入关,不超十日就能到北京。
我请问一下于大人,你那几万人能顶得住人家60万?
难不成你是要我们这些人,集体当俘虏,你才高兴吗?”
一番话下来,于谦张了张嘴,却发现他说的是事实。
他也只能朝着太后深深一拜。
“太后啊!京师是国本,一动,则大事去矣!
宋朝南迁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这时候,在孙氏身边站着的一个人开口了。
“儿臣以为于大人所言有一定道理。
京师是国本,京师在,山东和江苏的兵会快速来勤王。
倘若我们全部南迁,长江以北的局面就会一落千丈。
到时候,到时候失守的就不只是京师了。”
直到此人开口说话,众人才把目光放到了他的身上。
铖王?
他今天怎么开口说话了!
一直以来,铖王朱祁钰在朝臣的印象中,一贯是胆小怕事。
今天怎么敢在这种大事发表看法了?
可徐有贞现在谁也不怕,因为他说的是事实!
“铖王此言差矣!
”倘若北京要是真失守,皇家将无一血脉留存。
那才是失了国本!
现在不南迁,大明可就要没了。”
这番话,也是大部分朝臣的看法。
因为他们忠的是朱家。
可于谦不一样。
他忠的是天下!
朱氏的存亡,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一旦退往江南,江北之地的百姓,将尽数沦为奴隶。
几千万的黎民百姓,于谦死也不会丢弃!
“太后,大明的兵部还在!
在兵部的眼里,没有和字!只有一战!
打不赢,就想办法打赢!”
这句话,掷地有声。
说的在场的所有人心头一震。
是啊。
大明现在又不是不能战!
赢了还是输了,不打怎么知道!
壮哉于谦啊!
孙氏深吸了一口气,眼神里满是挣扎。
于谦见状,大声的喊道。
“要是我们退往江南,史书会怎么写!”
孙氏抿了抿嘴,喃喃道。
“既然如此,给瓦剌回信。
信的内容,大家议一议吧。”
这方面,就是文臣的工作了。
可于谦的一句话,直接把他们给惊呆了。
也可以说。
于谦的这句话,颠覆了他们对国书的认知。
“退出长城,保尔全尸!”
……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