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丁戊奇荒

按照本的历史,黛青王朝确实爆发了规模恐怖的大饥荒,按照黛青的干支纪年法,称为丁戊奇荒。

在时间线里,光元1875年,也就是光统元年,晋西、秦西、夏原、东齐诸省都出现了旱灾,一时间赤地千里,灾情已经开始出现。但是黛青帝国并没有做出任何有效的防御措施。

等到转过年的光统二年,也就是光元1876年,饥荒已经不可避免,而在大旱导致绝收的同时,上述各地又爆发蝗灾。满天地的蝗虫飞舞将剩余的植物全部吃光。而且,蝗灾出现的情况下,旱情并没有丝毫的缓解!而且,一年不雨,二年不雨,三年还是不雨!

整整三年。从光统元年一直到光统三年居然整整三年都没下过雨!

大地失去了雨水的滋润,河流全部干涸,农业以及一切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行为全部停摆。而且,人们不仅没得吃,也更加没得喝。更不可能正常的沐浴。因此所直接导致的疾病甚至死亡多到无法统计。

人们毫无反抗的能力,只能每天求雨,祈求上天能够开恩赏赐一些雨水。

在这样的背景下,帝国的北方终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面积饥荒,这一次饥荒覆盖面积奇大,而受饥荒影响的人数足有两亿人之众!要知道,当时整个黛青帝国只有四亿人口,全世界人口也只有十二亿。也就是说,黛青帝国二分之一同时也是整个地球世界六分之一的人都陷入了饥荒的灾难。这是一场全民性的灾难,不仅仅是穷苦人家饿肚子,而是所有生活在灾区的人都陷入绝望之中。

这个时候有食物的人不敢烹煮,怕炊烟和气味散发引发其他人来争抢。小孩子出门都要带着一把小刀,因为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别人掳去果腹。而且,这个时候已经开始有人在与他人交换孩子吃了,就是传说中的易子而食。

这样的人间,已经更像是地狱了。

朝廷自然是知道灾情的,因为旱灾后来终于波及到了北直省甚至京师。但是,即使是知道了朝廷也没有做出有力的救灾。这又是为了什么呢?

原来,当时的黛青帝国经历了多次内外战争,深感国力衰弱的艰难。因而在共治年间发起了著名的洋务奋兴。所谓洋务奋兴,其实就是花大钱,买洋人的产品、技术甚至人才,然后搞成自己的工业基础。因为挨的打太多了,黛青朝廷里的大人们也看清了,黛青自己的技术水平,文明程度,那是照着西洲列强差得太悬殊了。当然,对于文化和思想,黛青还是很自信的。所以他们认为,不需要改变文化思想,只是要不惜一切代价的去学习西洲的科技。只要学会了西洲的科技,黛青就不会再落后于西洲,如果黛青再努力超越西洲的科技,那么黛青就可以“重新”超越西洲,成为世界巅峰。

没错,黛青帝国上自太后皇帝,下至贩夫走卒,甚至盗匪乞丐,都始终坚定的相信,黛青是比西洲列国更强的,只是近些年来,技术上落后了。

所以,在发展洋务的过程中,必须不惜一切,只要洋务发展起来了,所有的牺牲都是值得的,也都是能够挽回的。

这样一来,当然就没钱进行救灾了。

在整个丁戊奇荒期间,朝廷拨款不足百万两。这钱看似挺多,www.youxs.org,也就是5文钱。可是当时的粮食已经涨到了5000文钱,也就是5两银子一斗米了!

据说,当时直接饿死的,就有三百万人!这个数字还不包括死于其他因饥荒导致的问题,例如疾病,犯罪伤害,自杀……等等。

当然,这是本的历史。

在那个版本里的李伯约也有一些作为,但是与现在这个时空的李伯约所作的并不相同。

在本中,李伯约虽然也与黛青官员有些接触,但是并没有得到很多支持,他伯约也并不信任黛青的官员。所以李伯约完全是自己救灾,他来到灾区,将善款和物资直接发放给灾区的灾民。

李伯约的这些慈善行为也不是提前预见性的发起的,而是一直到了光元1877年,也就是光统三年,才在沪上成立了一个东齐赈灾委员会,并开始募集善款,很多关爱黛青的西洲人都响应捐款。而这个时候的李伯约在黛青人中已经比较有影响力了,所以,不仅是外国人,就连黛青人也都把钱交李伯约。

因为赈灾有力,东齐赈灾委员会的慈善发展得非常迅速,他们先后获得了二十余万善款,全部一文不少的送到了灾区。

李伯约的这一善举,当然得到普通黛青人,尤其是底层人的称赞和支持,然而,却遭到一些黛青顽固守旧官员的嫉恨。时任夏原学政瞿鸿机,上书朝廷,说西洲人借赈灾,争夺民心,并且窥探内地虚实,理当禁止。

瞿氏敢于向朝廷上书,正是因为他的想法代表了很大一批黛青官员和士大夫的心声。在这些人的作用下,一些受灾省份下令,凡有外国人前来赈灾,就想办法婉言劝走。一些府县级的地方官府更加极端,甚至贴出告示,说什么“宁可食夷肉、不可食夷粟”。

灾已毁半国,还在防夷甚于救灾,也真是奇哉怪哉了。

可是,这个时空的李伯约并不是自己单独行动救灾,也不是灾情爆发了三年,已经接近尾声的时候才准备充分采取行动。

这个时空的李伯约,在灾情刚刚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展开活动,而且获得了权高位重的孚郡王奕譓的全力支持,并且已经在全面布局了。

所以,李伯约有信心,在这个时空,他一定可以救更多的人免于灾难。

尤其是,现在的李伯约和艾玛,已经觉醒,他们对于这个时空的发展方向,已经拥有了更大的掌控能力。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