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来自未来的人,载汲深知西慈的心思。
一切都是为了她的个人权力,甚至为此不惜牺牲自己的家族和亲情,更不用论其他了。
所以,只要是对她的权力有好处,又能对上她脾气的事儿,就会比较好办。
不过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载汲的特殊能力——人见人爱。而这也正是b位面最大的问题,这个时代的载汲还是个小宝宝,每天满足于婴儿的幸福,根本没有什么宏图大志,当然也不可能去为救灾奔跑。
“所以,这个事儿还得我亲自去办”载汲对道末说“姨父把身体借我用一下,我以你的名义去找我父王和我岳父谈。我把基本铺垫下来,然后就得指望你和我塔姨运作了。”
“也好,那就照你的安排办。”道末同意了。
随后,道末退入心灵空间,开始静修,载汲则开始使用身体。
在载汲“恩赐”的加持之下,奕譓和照桂很快接受了载汲的方案。
奕譓联络了其他几位王公和多位驻防将军,而照桂则亲自觐见西慈。
“太后,老臣这可都是为了太后和皇上啊。”照桂恳切的说道。
“你怎么知道李鸿章想修铁路了?”西慈品了一品清茶,问道。
“太后放心,老臣有一万个把握,他一准会修。他买了那么多洋船铁甲舰,那不都得烧煤嘛,那要想供应及时,就得用上铁路。退一万不讲,如果他不修,那咱们也不用动,吃不了亏的。”照桂小心的回复这个了不起的妹妹。
“那就让他自己去张罗,不好吗?你干嘛非要掺和进来?怎么,你还嫌赚的不够啊?”西慈这话音,似乎不太愿意照桂参与到洋务当中。
“这可不是钱的事儿,那李鸿章比猴都精,谁知道他会搞什么猫腻儿?哥哥我知道你能耐,你要是男人,那绝对是咱黛青第一巴图鲁。可是好汉也得有三个帮呢。哥哥没什么大能耐,但哥哥能帮你瞪着眼睛看住他姓李的。再说,这好几位王爷也都支持哥哥的想法。”
“哟,你还找人出主意了?都谁呀?”西慈听说有王爷参与,反而来了兴致。
“这个,五王爷,七王爷,还有九王爷,他们也都”照桂说。
“人挺全啊,怎么少了一个最关键的?”西慈看似轻描淡写的问了句,然后眼眼直盯着照桂,看得照桂有点毛。
“这个,鬼子六啊,他总跟你不对付,我就没找他。”照桂干脆直说了。
“这种关系到洋务的事儿,他要没个态度,我还真不放心。”西慈说。
“这……那,要不,我去问问他?”照桂小心的试探着。
“那倒不急,你刚才说这事儿是个叫‘道末’的小子出的主意?不妨先带那孩子过来吧。这老九也真是的,怎么说人家也是跟咱们皇家沾了亲的,这亲都成了,也没说引见给我见一面。没规矩。”西慈似乎对于奕譓没有主动引见“道末”给自己,有点不满意的样子。
但事实上,载汲早就见过了光统皇帝的六皇叔,人称鬼子六的恭亲王奕欣。
起初奕欣只是看在九弟的面子上,勉强抽出点闲工夫,准备跟这个年龄人聊个闲篇,全当休息了。
可是万没想到的是载汲正儿八经的给他上了一课。
以道末名义出现的载汲,平淡而近乎冷漠的为奕欣分析推演,条理浅析而又谈吐文雅。从农业到人口,从文化到科技,从黛青的历史脉络到世界的发展格局,既包罗万象,又精准到位。
原本,奕欣的打算最多聊一刻钟,这也是奕欣待客的最高记录。
可是这一听,奕欣居然听了一个时辰,而且还没听够。
“若能早遇仙长,奕欣何至于颓废如此。”奕欣兴奋的抓起载汲的手,连连称赞。
奕欣当即表示,愿意全力支持道末的“先知楼”的任何项目,载汲却神秘的说“王爷不必支持,只要稍微反对一下即可。”
聪明如奕欣顿时明白了载汲的意思。
德光帝的众子之中,可以说没有太弱的,只不过有些隐忍,有些韬养,但是其中最优秀的同时也是最张扬的,唯有奕欣。
奕欣自幼与咸富帝奕詝一同成长,但是却很早就表现出超乎常人的聪明和才干,而且文武双全。因此,不仅深受德光帝宠爱,更被其寄托以厚望。
但是德光帝的观念限制了他的格局,最终在选择继承人的方面犯了一个错误。面对国际竞争激烈,世界极速发展的环境,尤其是已经经历过福寿膏战争之后,德光帝居然还固守着重嫡轻庶,重德轻才的观念。最终选择了比较会作秀的皇四子奕詝继承皇位,是为咸富帝。
但是德光帝毕竟看重奕欣的才干,这是实打实装不了的。于是德光帝在立奕詝为帝的同时,也遗诏奕欣为恭亲王。以传位遗诏的形式,被册封为亲王的,在黛青王朝的历史上,奕欣是唯一的一个。
德光帝的意思很明显,应该就是希望奕詝继承皇位,但是又以奕欣为首席辅政宗王,兄弟合力或许可以使黛青帝国走出当时的
低谷。但是德光帝显然忽略了权力的反噬力,坐上帝位的奕詝,再也没有有了儿时的兄弟情深,反而对奕詝百般猜忌。虽然也勉强让奕欣在总理各国事务处做过一些事情,但是绝然不让奕詝做辅政大臣。不仅不让奕欣辅政,还屡次削减他的权力,甚至将奕欣免职。最严重的时候,咸富帝居然让早已成年的奕欣重新回到皇族学校,跟一群小皇子皇孙们读书学习。
这就不仅是一种打压,更是一种人格上的污辱了。
兄弟之间虽然没有撕破脸,但是已经被权力和欲望撕开了一道无法复合的裂痕。
而没有奕詝辅佐的咸富帝,单纯依赖自己的心机,在与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一路狂奔,撞了个头破血流,最终一败涂地。
终于,咸富帝的小心机彻底搞砸了外交内政,在太平光明国还没有平息的情况下,吉利-兰西两国联军攻入京师,面对真枪实弹的侵略者。咸富帝知道自己的小心机一点用都没有了。于是做出了一个黛青自开国以来所有君主从未有过的举措,抛弃自己的首都、人民和宫殿,以狩的名义逃到了承德。
但是这个时候的咸富帝却想起了自己这位才华横溢的六弟,于是任命奕欣为全权钦差大臣留守北京,负责与来犯之敌谈判。说到底,就是让奕欣替自己背黑锅。奕欣临危受命,只能与列强签订城下之盟《京师条约》。次年咸富帝因为纵欲过度驾崩。在临终的遗命中,咸富帝给唯一的儿子,也是唯一继承人,年仅六岁的载淳设计了一个两宫加顾命八大臣的辅政格局。两宫就是东慈和西慈,虽然地位最为崇高,但只有最终批示权,没有直接提出政治主张的权力。
可以提出政治主张的,是顾命八大臣。顾命八大臣正式称谓是赞襄政务王大臣,分别为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位大臣。
咸富设置的这个权力模式,很莫名奇妙。八个顾命大臣,或为外臣,或为远支宗室,之前都不曾有过突出的业绩,在朝中的资历、根基、影响力都非常有限。这些人之所以得到如此大权,唯一的原因主要和咸富帝个人的关系处理得好非常好。咸事帝是个短命皇帝,更是一个短视皇帝。他死到临头心心念念的,并不是如何把重新复兴国家,而是如何防止自己六弟以及其他有才能的王公大臣篡权权力。
但是咸富帝千算万算,却忽略了大局,忽略了形势,忽略了人心。丰富帝活着的时候,他是皇帝,他要宠信谁,没有人能阻止。可是他一死,他原来重用的这些人根本就不具备掌握整个朝政的能力和资质,出问题是必然的。
果然,奕欣在得知自己被排除在权力之外,便联合两宫太后,率领近支宗王和掌权的公王大臣发动兵变。一战之下,顾命八大臣或处死,或免职,权力一下子又落到了两宫和近支宗王的手中。而作为事件的实际谋划和指挥者,以及近支宗王中杰出者,被授议政王的头衔。奕欣基本上获得了之前咸富帝授予顾命八大臣的各种权力。确立了两宫垂帘听政、亲王议政辅政的权力格局。
这个时候的奕欣,可以说是整个大清帝国实际权力最大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