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奕譓已经对于载汲的种种天才现象渐渐学会了适应,可是当载汲把这个计划方案交给他的时候,还是把奕譓惊了一下。
“福哥,这,这真是你自己想出来的主意吗?”
“是的,阿玛,正因为是我的创意,所以咱们父子占了百分之三的股份,比其他三位皇叔家都要多,仅次于皇上哥哥了。”
“你把皇上也圈进来了?”
“反正又不用咱们出钱,皇上就是吃干股的,我可是出了主意的,再说咱们家在南土的生意也能借上力。大喜子说了,回头请我阿母哥(岳父)召集朝中官员和商人投资。早期资金,就看他的了”
“你阿母哥?你是说桂公爷?”
“瞧您说的,事儿都是您办的,还问我。除了他我还有几个阿母哥?您统共不就给我说了这一门亲事嘛。怎么?您不会背着我又给我说小的了吧?”
“你想什么呢?你才多大个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你阿玛我不就你额娘一个吗?”
“哦~是吗?知道了。”载汲没再说什么,但是眼中的神色突然黯然了一下。
好在,奕譓并没注意这些。他觉得,可能就是在皇学馆的一些大孩子那里受到了“不良影响”吧。他怎么也没想到,真正的影响就是他自己。
在他看来,不管怎么说,载汲只是一个孩子,再聪明,也只是个孩子罢了。
不过,凭心而论,载汲的方案,太完美了。奕譓手下开办过无数产业,自然也见过太多的方案计划,其中不乏经典之作。可是和载汲的方案相比,都差太远了。
载汲的方案主打一个简单粗暴,但却实用有效。整个计划里就没有任何废话,更没有虚话,至于所引用的数据、资料,全都是精准及时的,既有极完整的宏观,又具体到每一个细节。
奕譓觉得,不要说自己,就算是手下最专业的那些生意人,也绝对做不出这样的计划来。
还能说什么?
当然是照准了。
奕譓发现,儿子这个计划根本就是一个“阳谋”,不管是自己也好,皇上以及两宫和其他三王,根本没有拒绝的理由。除非你能有更好的办法去解决倭奴吞并溜球的方案。
拿不出来,目前就只能照这个方案去做。
只有这么做,才能既不需要黛青和倭奴翻脸,又不需要付出战争或者经济补偿之类的代价,也不会导致国际参与;而且还能非常有效的安抚好那些溜球人;最后,黛青所有人还都能从中获得利益。
所以,大家都会参与和支持,而非反对的。
果然,正旭奕譓所料,这个溜球公司的方案很快得到了普遍支持。然后,溜球公司第一项重大业务支持就开始运营了。
这项业务就是成立所谓的“紫禁城修缮基金”。
基金这个概念,当然也是源于西洲的,最早由尼德兰商人创办。后来逐渐被西洲各国所采用,但是出现的时间也不过一两百年而已。
正因为出现的比较晚,即便在西洲也不是非常规范,而黛青始终也没有系统有引进这种模式。
当时黛青的洋务发展还主要限制于“坚船利炮”这种军事上事物,对于金融类的知识关注程度不够。轮船招商局可以算是第一个符合国际传统,建立了股份和股权概念的企业。至于其他的商户,大多数还都根本没有这方面的认知呢。黛青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是纯粹的个人、家庭以及家族的模式,最多是若干商家合作做一些具体的临时性生意。
这样的基础环境,当然不需要股市、券市这些东西。
也当然也不会出现基金这种事务了,因为即便你推出来了,也没人会买啊,就算想买也不知道怎么买,甚至找不到买的地方。
但是,溜球公司纯粹就是为了建立跟两宫以及整个黛青帝国官场的友好关系而推出的这个基金,又怎么会受黛青本地环境的影响?
当然,如果真的只凭关溜球人开办的公司,那这基金铁定不会有人买的。一个全境被占,连国王都被人都掳走的已经亡了的国家,他的公司还有什么信用可言吗?
但是,真正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溜球人在公司里只是个白手套,真正的背后东家是黛青皇室,包括是两宫四王和光统皇帝。而且,基金的发行的目的直接就是为了修缮和维护皇室居住环境,这其中的好处,凡是黛青人,懂的都懂啊。
公司的组织架构基本效仿历史上吉利国的东天竺公司,只不过管理机构要庞大得多公司设立联席总裁两名及四十八名董事共同组成董事会,其下设立十个分别负责不同职能的委员会。
所有这些职务,都是由溜球人担任。
而在此之外,又设有规模小得很多的监事会,由十二名监事组成,监事不限国籍,可以溜球人,也可以是黛青人或者其他国籍的人,唯一的要求就是,拥有较多的公司股权。
无论监事会还是董事会,都要向公司全体股东负责。
在股东表决的时候,每拥有价值一千两银子的股份,就拥有一票决策权,拥有的股份越多,权力也就越大。
但是,黛青人占有了百分之七十五的股份,其中光统帝本人占有百分之五,两宫各占百分之五,四王以及承恩公照桂各占百分之二,载汲特赏百分之一……
黛青朝廷百官几乎人人都入了股。
而这些股份,很快又逐渐流向了地方官市场,以及地方富商市场。
大家看中的,都不是溜球公司能不能赚钱,而是借此获得一个与更高权力层加强关系的机会而已。
朝臣会把股分卖给督抚布按,督抚布按会把股份卖给道、府、县,道、府、县会再卖给胥吏,胥吏则会卖给地方上的商贾和乡绅。
当成,有些豪商,是会直接从较级别的官员手里获得股份的。
总之,这是一场超大规模的全国性筹资,虽然因为一开始就有限制,最顶端的皇帝、两宫四王以及载汲和皇学馆的骨干同学,都是不花钱得的干股,而且也自律的不再寻求更大股份。而朝中大臣也是少出钱,多得股。
但是最终的结果就是,股份的价格打着滚的往上翻。因为没有股市,人们于是聚集在各地的茶楼进行交易。结果,那些拥有原始股的人全都发达了。
当然,大家并不会轻易卖掉大部分原始股份,毕竟拥有原始股的人,有根本不碰钱的,可没有缺钱的。但是身家在涨,地位和影响力也在涨,还是非常爽的一件事儿。
公司资金充足的同时,紫禁城修缮基金也迅速得到了充实和膨胀。
基金充实了,也就意味着修缮紫禁城大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