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自以为是的合理解释

第一四六章 自以为是的合理解释

何止是节度使们有危机感,今天这一出,多少人都心有不安。{[}

皇帝做事总是高深莫测,赵铮是皇族的事情,难道赵匡胤是第一天知道吗?

显然不是,所以在这个当口公布就显得意义非凡了。

众人的感觉是,皇帝释放出了一种讯号,不管赵匡胤本身有没有这个意思,很多人都有了强烈的危机意识。

回到府邸,脱下一身官袍,换上一身锦袍,走进书房后,终于不必一张慈祥的笑脸示人。终于可以表现的愤怒、郁闷和不甘心……

“主公,急招属下前来所为何事?”黑衣人很意外,主公很少在这种时候见自己,今天是个例外。

这就意味着,肯定是急事发生。

“你可听说了今日之事?”

“听说了,赵铮的身份,也算是在主公你预料之中。”

“预料之中又如何?”锦袍男子苦笑道:“赵官家选此时公布,只因为是新年吗?我看他是想要看到新气象啊!”

“是!”黑衣人唯唯诺诺地应了一声,这种事他没有发言权。

锦袍男子冷笑道:“不过今日总算是为老夫答疑解惑了,难怪那夜在陈桥驿,赵匡胤那般坚定,敢毫无畏惧地回师汴梁城,原来是早就准备。”

“主公,当真如此吗?可赵铮可是三年前就到定力院出家的?”此事乃他亲自调查,所以黑衣人有些难以置信。

“那又如何?也许是赵匡胤当初这般安排只是留条后路,或者备用一颗棋子,没想到最后产生了大作用。”

黑衣人点点头,表示认同。在这频繁改朝换代的岁月里,汴梁的高官显贵们也不安心,今日荣华富贵,来日就有可能成为阶下囚。甚至身首异处,抄家灭族实属寻常事。

所以为了妥当,大部分的显贵之家都为自己留了后路,向外逃命的多借助运河船夫,车马行等。

城内藏匿避难的话,寺庙道观无疑是首选,所以赵家在定力院安排一名旁系子弟出家,作为紧急备用之人丝毫不奇怪。

赵铮原本大抵是这种角色的,黑衣人是这样认为的,因为他就安排人做过类似的事情。深悉内情。

锦袍男子道:“多半是如此,打死也没人相信赵匡胤是事后才知晓赵铮身份的,至于赵普的调查,也纯属子虚乌有。”

“肯定如此。”如果当真不知道,那也真是太巧合了,他们不相信有这样的天意。

至少锦袍男子不这么认为,不是他们自以为是,而是除此之外再无合理解释。

当初若无自己帮忙,赵匡胤焉有几乎问鼎皇位?若说他们赵家乃是天命所归。简直是笑话?至少他不相信。

“赵匡胤忘恩负义啊,当初若非老夫成全,他何至于能有机会瞒过范质和韩通,领军出城。又何来陈桥兵变?”锦袍男子慨叹一声,心里多有苦闷。

“主公当初……”

锦袍男子摇摇头,叹道:“也罢,谁让老夫当初并非真心实意帮他赵匡胤。都是那个赵铮,若非他突然出现坏了好事,老夫今日就是大周的霍光了……”

“主公能成全他们赵家。自也能将他们拉下来,赵宋不过一年光景而已。”黑衣男子道:“他们也摆脱不了和之前梁唐晋汉周一样的宿命。”

“希望吧,只是老夫想要的只怕再也得不到了……”锦袍男子感慨道:“既然老夫得不到,也不能平白便宜了别人……

赵铮封爵,那群节度使们似乎不大舒服,有人似乎开始有危机感了,这很好……赵匡胤这一锤或许敲得重,但不见得震住老虎,反而是让老虎们受惊了。”

黑衣男子躬身道:“是,主公打算怎么做?尽管吩咐!”

“听说赵铮早就查到了五丈河边的染坊?”

“是的,虽然和那边联系并不深,但赵铮凭借一件织品能找到五丈河,属下便不敢大意,早早地做了处理,唯恐他再发现什么蛛丝马迹。”说到这里,黑衣人有些汗颜和后怕。

当初原以为一切妥当,毫无线索可言,赵铮仍旧找到了五丈河。若非自己及早发觉,后果不堪设想。

饶是如此,他依旧有些后怕,天知道赵铮还发现了什么?正是因此,他们才不敢小觑了这位五公子。

“让他查到些什么吧,最好是查到……”锦袍男子小声吩咐几句。

黑衣人一听,连连点头道:“如此甚好,这样一来……”

锦袍男子冷笑道:“对,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既然节度使们有了危机感,那就让他们更惶恐一些吧!”

“是,属下马上就去办,保准妥当。”

“既然是要他们惶恐,就这点怕是不行,那些礼物看来是时候送了。”锦袍男子补充一句,目光中泛起些许灼热。

“是的,不过眼下送过去,需要有人……”

“通知赵彦辉,他肯定乐意去,赵铮这一个文安伯封的,赵彦辉最后的一丝顾虑怕是已经荡然无存。”

锦袍男子冷笑道:“今日他发发牢骚,再正常不过,而且合情合理。最好是让他邀请人过府,自己演场好戏,保准效果会很不错。”

“是,属下明白了。”黑衣人悄然闪身出现了房间。

锦袍男子嘴角露出一丝冷峻的笑容,我得不到的,也不能让人轻松得了去……

太庙的祭祀完了,晌午该是集英殿赐宴,尽管特很不想去,但还是少不得要去应付这样的场面。

果不其然,建隆二年元日皇宫赐宴,表面上看上去热闹,但很多人的情绪却很一般。归德军节度使,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石守信便是如此,他也说不上来为什么,心里总觉得有些不安。

所以这场酒宴的兴致一直不是很高,更多是表面文章,客气寒暄。他更多是在想今日和未来的事情,以及皇帝的意图。

原本他一直没在意过,觉得皇帝无论是去潞州,还是去淮南平叛,首先调动的都是自己,可谓是重用有佳。

当真如此吗?虽然今日喝了不少酒,但石守信觉得自己清醒了许多……

“守信兄,皇宫的内中酒虽然醇香,但今日喝在口中滋味却……”一旁的赵彦辉苦笑道:“不若晚上到我府上去,从凤翔府送来的好久,还有几位吴越国的舞女助兴……”(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