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

深夜。

睡梦中的姬舒忽觉背部传来阵阵凉意,于是她转过身来,往她认为温暖的地方挪动了少许。

但那处并未有她想象中得温暖,她不禁下意识地伸手过去。

空空如也。

睡梦中的她突然睁开眼来,柳眉微蹙,漆黑的眸子闪烁着一丝犹豫。

过得片刻,她终究还是坐起身来,披上外衣,去到外屋。

一束火光射来。

微微有些刺眼。

她下意识眯了了下眼,过得一会儿,前面模糊的景象渐渐变得清晰起来。

只见姬定裹着一件外衣,坐在火炉前,愁眉不展,双眸在火光的照耀下,反射出不安的光芒。

姬舒皱了下眉头。

一直以来,姬定在她面前,都是充满着自信,仿佛是全能全知一般,不管是面对任何事,任何困难,他都是一脸从容淡定。

从未!

姬舒从未见过这般焦虑不安的姬定。

于是,她走上前去,轻声问道:“怎么了?”

姬定微微一怔,偏头看去,却是露出歉意的微笑道:“抱歉!打扰你休息了。”

姬舒只是浅浅一笑,然后坐了下来。

姬定叹了口气,道:“当初的预判失误,到底还是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姬舒稍稍一愣,不明所以地看着姬定。

姬定又是叹了口气,道:“在我的预测中,巴蜀乃是秦楚最好的战场,由于有蜀道的阻隔,注定二国不会发生大规模的冲突。

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张仪竟然会选择冒险吞并整个巴蜀,并且秦军还真的迅速击溃了蜀国,拥有蜀中的秦国,在巴蜀地区将有了与楚军一战之力。”

姬舒疑惑道:“但你之前不是说巴蜀的情况,还是在你的掌控之中吗?”

姬定点点头道:“我原以为是这样的,我还是可以顺势在蜀中建立起新会,但是...但是预判失误的代价,远比我想象中的要大得多,也不是我东奔西跑就能够解决的。”

说到这里,他稍稍皱了下眉头,道:“为什么我认为巴蜀会是秦楚最好的战场,其原因就是巴蜀的地形,令两国难以展开大规模的战斗。那么如此一来,楚国就有足够的实力,阻挡东边的齐国。”

姬舒凤目一睁,若有所思道:“而如今秦楚二国都在增兵巴蜀,那么齐楚的均衡实力也将会被打破。”

姬定点了下头:“正是如此,当下齐国的举动,令我感到非常忧虑。”

他可从未奢望齐国只会当一个观众,唯一确保和平,就是实力均衡,齐楚在巴蜀大战,导致东线已经是实力失衡了。

姬舒道:“如今齐国与魏国等国达成协议,确保其它诸侯国都不会参与其中,换而言之,齐国也不想扩大战争。”

“我起初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姬定摇着头道:“但是我觉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如果齐国只是想沾一点便宜的话,他大可不必与各国签下这份协议,因为就算不签,三晋也不会想卷入其中,我的猜测若是没有错的话,也就是说齐国渴望对楚国发动一场大战,故此齐相才主动与三晋签订那份协议。

身为楚相的我,应该传信告知楚王,防备这一点,但是我又不能这么做,因为我一旦告知楚王,那么楚王极有可能会选择停止巴蜀战争,全力以赴东边的齐国。

那么这将给秦国带去喘息之机,给予秦国整合巴蜀的机会,目前尚弱的新会,以及那软弱的蜀王,根本就不是秦国的对手,很快他们就会被剿灭。”

听到这里,姬舒总算是明白姬定为何焦虑。

若以楚相角度来看,是理应劝说楚王,改变战略,全力应付东线的威胁,因为他猜测齐国可能是要玩一笔大的,那么西线战场是可以防守为主。

这才是最符合楚国的利益,毕竟东边才是楚国的核心利益啊!

而巴蜀对于楚国而言,关键是那盐泉,守住盐泉就行。

但如果这么做的话,那就不符合姬定个人的利益。

当楚国利益与姬定个人利益产生冲突时,这才是最麻烦的事情。

之前姬定不管是卫国,还是在楚国,他都在尽量避免自己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他的很多计谋,都设计的比较复杂,或者要多走两步,原因也是如此。

姬舒道:“可若不这么做的话,楚国就会面临巨大的危机,届时你的计划,依旧难以成功。”

姬定点点头道:“正是如此。若从长远来看,我确实应该先退一步,但偏偏巴蜀对于我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若让秦国整合巴蜀,我的处境将会变得更加艰难,但若楚国遭受重创,我可能会因此失去楚王的信任,以至于全盘计划都功亏一篑。”

姬舒沉默了。

这是她难以企及的,她也无法为姬定出谋划策。

过得一会儿,她突然道:“我记得你曾三番五次提到过,你选择的这条道路,无比艰辛,再苦再累,也都在你的预计之中,如今的困难难道不正是你预计的吗?也就是说你并未预判失误。”

姬定一怔,偏头看向姬舒,过得片刻,他自嘲地笑道:“也许我并没有我认为的那么坚强,但是好在有你在我身旁,两个人的坚强,总归是要强于一人的。谢谢你!”

姬舒摇头笑道:“我并未帮你什么。”

但她并不知道的是,她其实给予了姬定太多太多的帮助。

她的执念,又何尝不是一种坚强,在遇到姬定之前,她从未成功过,一直都是失败失败再失败,这也让她在面对如此危机之时,并没有感到恐慌。

她的坚强也感染了姬定。

姬定到底不是完人,当初他一无所有时,自然可以坦然面对失去,面对失败,面对任何危机,但如今他拥有了许多,他变得害怕失败,害怕失去。

而他之前一直孤军奋战,并没有意识到他也是需要别人的支持。

姬舒问道:“那你可有想到应对之策?”

姬定摇摇头,但嘴角那一抹自信的微笑,再度出现在他脸上,只听他说道:“这世上从未有过绝路,有得只是绝望。

如今齐国的动机尚不清楚,我只不过是在自己吓唬自己。打起来!打起来就会出现机会。”

冷静下来的姬定,又重新梳理局势,看看有什么细节是自己所忽略的,并且在第二日就立刻写了一封信,送去楚都。

信中内容,就是告知楚王,东边一切尽在掌控之中,但同时他担心齐国的消息,会影响到在西线征战的昭阳。

其实东线的情况,根本就不在他的掌控之中,完全是在齐国手中握着,但是巴蜀对于他而言,是至关重要,这不到最后时候,他是不愿意放弃的。

况且目前来说,尚不知齐国具体的打算,在这种情况下,姬定认为是能拖则拖,一定要稳住西线。

确实也影响到了。

远在巴蜀统军与秦军作战的昭阳,在得知齐国的举动之后,是深感不安,故此他迫切的希望能够拿下江州。

只要拿下江州,那么秦军必然要退到蜀中,一时半会是难以对楚国所控制区域造成威胁。

这就可以极大的减轻西线的压力,在东线就可以全力以赴。

但是魏章所率领的秦军,也展现出强大的意志,是死战不退。

其实之前魏章是有所保留的,他并未将巴中视为秦地,这不是自己的地盘,自然也不会珍惜。

魏章是能战则战,不战则退。

但是退到江州之后,张仪给他下了死命令,必须要死守江州,除非战死,否则的话,决不能撤退。

秦军也因此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

而随着双方的援军几乎是同时抵达前线,战争的天平渐渐倒向秦军一方。

虽然双方都得到补给,且楚军目前还是占据优势的一方。

但是昭阳心里明白,在这寒冬之际,想要速战速决,已经是不可能的。

可一旦东方生变。

情况将会对他们非常不利。

就在这时,楚王来信了,信中告诉昭阳,勿要急于求成,以免得不偿失,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齐国的举动都在寡人的掌控之中。

不得不说,这封信可真是来得恰到好处,这令昭阳浮躁的心,渐渐冷静下来,他立刻下令暂缓进攻,待寒冬过去再说。

....

冬去春来。

温暖的春天总是会给人带来无尽的期待和憧憬。

然而,这个春天注定会让人怀念刚刚过去的寒冬。

这天气刚一转暖,齐国就按耐不住了,宋齐八万大军,是浩浩荡荡的杀向楚国巨阳。

虽然在会议上,姬定很嚣张,主动宣战,但嘴炮终归是嘴炮,嘴炮是改不了的现实的,当下的局面,楚国只能是处于防守。

楚国大将屈盖率领六万楚魏联军应战。

然而,几乎是同时间,秦国大将军公子疾率领三万河西秦君,从少梁出兵,针对河东地区在展开攻势。

然而这出门,就遇到魏军非常顽强的抵抗。

亲自来到前线督战的公子疾,不免感到有些诧异,“奇怪!河东魏军何时变得这么顽强?”

他以为第一战,应该是很轻松的,因为这都还没有打到魏国在河东修建的长城。

正当这时,公子疾身边一人,突然道:“少将军,你快看。”

公子疾举目看去,但见魏军阵中竖起一面大旗,不禁眉头一皱,道:“原来如此。”

过得一会儿,公子疾便下令暂时撤军。

待秦军退去之后,只见魏军阵中走出一个中年人来。

此人正是昔日的秦国大良造,曾与公子疾联手,凭借一战,一举拿下河西地区的公孙衍。

只不过如今他成为魏国犀首。

这魏人也并不糊涂,当初能够收复河东,全凭楚国在牵制秦国,但是如今楚国是四面受敌,难以给予河东更多的支持,那么秦国就极有可能会出兵河东。

而河东地区又与大梁相隔甚远,必须的派遣一名独挡一面大将军前去镇守。

于是惠施劝说魏惠王启用公孙衍。

这公孙衍不但能够独挡一面,而且对秦军是了如指掌,关键公孙衍当初离开秦国,也是因为对于故国的眷念,不忍痛下杀手。

魏惠王听从惠施的建议,重新启用公孙衍,且拜他为犀首,命他驻守河东。

这倒是令公子疾有些措手不及,有没有公孙衍的魏军,可能就是两支军队,故此公子疾选择先撤军,不过面对昔日的长官,这公子疾不但没有丝毫胆怯,这心里反倒是十分激动的,这棋逢对手,他很渴望能够与公孙衍一战高下。

故此他要重新布置作战计划。

但是公孙衍看着撤退的秦军,脸上却充满着忧虑。

这一支秦军可是他一手打造的,知己知彼的他,知道目前的魏军并不是秦军的对手,而千疮百孔的魏国,更难以与国力日益强大的秦国抗衡。

魏国迫切的需要盟友的支持。

秦国出兵河东的消息,令魏国上下都感到极为恐慌。

这东边才刚刚打起来,西边又生战事。

四战之地的劣势再度显现出来,不管哪边开战,魏国势必会卷入其中。

魏国上下纷纷要求楚国履行诺言,出兵救援河东地区,否则的话,魏国将从巨阳撤兵。

濮阳!

“虽然老夫知道楚国目前的情况非常难,但是老夫现在也没有办法,目前河东地区是岌岌可危,如果楚国不能出兵相助得话,那么纵使老夫想,老夫也难以维持我国与楚国的联盟。”

惠施是既无奈,又坚决地向姬定说道。

他其实也不想向姬定求助,楚国面对的敌人可比魏国多多了,且强大多了,这时候向楚国求援,这显然非常不厚道。

但是他没有想办法,魏国贵族强烈要求楚国出兵救援,毕竟这人都是自私的,他们都认为自己都在挨打,为什么还要借兵给楚国抗击齐国。

姬定瞧了眼惠施,沉吟少许,道:“但是魏相也清楚,我们楚国暂时难以抽调大量的兵马前去救援。”

惠施没有做声。

他知道,但他真的没有办法,国内给予他的压力太大了。

姬定又道:“我认为情况也并不是那么糟糕,毕竟秦国十万主力在巴蜀作战.....。”

不等他说完,惠施便道:“但即便如此,河东地区依旧难以抵抗住秦国在河西的主力。”

姬定皱眉不语。

他若再写信给楚王,让楚国出兵支援河东地区,楚王断不可能会答应的,目前楚国的局势岌岌可危,他再怎么忽悠,楚王也不可能在这时候抽调兵马前去救援的。

但如果不帮忙的话,一旦魏国在巨阳撤兵,这巨阳就岌岌可危啊!

惠施瞧了眼姬定,道:“我们犀首有一计,可解河东之危。”

姬定忙问道:“魏相请说。”

惠施道:“方才你说得也对,秦国到底也在多处作战,这国内兵力肯定也是不足的,与其出兵支援河东,就不如再给秦国施加更多的压力。

由楚军从武关进攻秦国,而我国将会联合韩国与赵国,从函谷关进攻秦国,如此一来,秦国就不可能集河西主力去进攻河东地区,河东之危可解。”

姬定犹豫道:“此计虽好,但是...但是我若写这封信回去,可能会令楚王不再信任我,在这种危机的时刻,我应该一心为楚国考虑。”

惠施道:“这我也知道,但是我们大王也面临着国内巨大的压力,如果楚国此时不履行诺言,挺身相救,那么楚魏联盟也必然会破裂。”

该死的张仪,想必这就是你进攻河东的目的吧。姬定不禁暗骂一句。

楚魏联盟,就在于楚国将保护河东地区,这是姬定在相邦大会上许下的诺言,如今秦国来了,你楚国救不救啊!

但若不救,魏国自然不会相信楚国。

姬定沉默半响,点头道:“好吧!我立刻传信回国。”说到这里,他又问道:“但是魏相有把握说服赵国和韩国吗?”

惠施道:“如果楚国坚决支持我国,那老夫将更有把握说服韩国和赵国。”

姬定点点头道:“我明白了,我会尽力而为的。”

......

姬定料想的一点没错,当他的信送到楚都之后,立刻就引起不小的争论。

随着楚国的情况愈发不妙,也导致越来越多人对姬定表示不信任。

他们认为都是姬定将楚国拉入这个困境的,若非姬定当初站出来为魏国说话,楚国又岂会陷入两难的局面。

会议上。

许多贵族向楚王表示,应该立刻将姬定驱逐处境,更激进的人,甚至都要求让姬定立刻回来,然后将其处死。

同时他们也还表示,不应该再顾忌魏国的死活,应该立刻与秦国修好,然后再东线全力应对宋齐联军,如此一来,也就不再担心魏国撤兵。

他们的理由也是非常充足的,目前秦国到底不会对楚国的核心利益构成威胁,至于蜀地么,在秦国没有去之前,楚军也没有再进攻。

这证明蜀地在楚人眼中,并不是那么重要,远不能跟巨阳相提并论。

而齐国是可以直接威胁到楚国的腹地。

故此他们支持与秦修好,对抗齐国。

如果这个战略方针改变的话,姬定的作用将会大大降低,甚至于都无关紧要,因为姬定就是楚魏联盟中间的线,如果不再与魏国联盟,那么这线自然也就不需要了。

然而,楚威王考虑的可不仅仅是战局得问题,还关乎下一代,在此之前,他一直都在为王子槐铺路,故此姬定这一颗棋子变得越发重要。

如果不用姬定,之前的准备,统统都将付诸东流。

高固知道楚威王在担忧什么,因为这是他出得注意,于是主动开口道:“大王,臣不赞成此时与秦国修好。”

楚威王一怔,问道:“令尹此话怎讲?”

高固道:“目前我军还在于秦军交战,如果我们主动示好,那么秦国自然会认为我国目前内忧外患,已经抵挡不住了,且不说秦国会不会愿意与我国修好,就算愿意,他们也一定会漫天要价,不管我们答应与否,这都会影响到我军的士气啊!”

楚威王稍稍点头。

高固又道:“至于说是否支援魏国,如果我们突然放弃魏国,我们可是得不到半点好处,这好处都让秦国给拿走了,那我们之前所做的一切,岂不是白白浪费。”

“令尹此言差矣。”

潘郢站出来,道:“如今情况对我国非常不利......!”

“哪里不利?”

高固当即打断了他的话,义正言辞道:“江州目前还是我们处于攻势,而巨阳我们也有重兵防守,宋军尚未突破我军防线,景将军如今都还守卫着徐州前线,牵制齐军主力,我们寸土未丢,未尝败绩,这劣势都只是存在你们口中。899中文更新最快 电脑端:https://www./

至于你们认为都是周客卿让我们楚国陷入这等困境,那老夫倒要问问你们,周客卿是在我们最为风光之时来到我们楚国的吗?

不。

周客卿是在我们最难之时,来到我们楚国的,并且一度为我国消除外患,至于当今困境,亦非是周客卿造成的,而是蜀国无能所至,倘若秦国未能吞并蜀国,岂有今日之患。”

这一番话是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潘郢等人皆是哑然不语。

楚威王也醒悟过来,这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都已经到这一步,要想在回头,付出的代价可能要远胜于坚定走下去,点头道:“令尹说得对,目前我们寸土未丢,而你们却要寡人向秦人卑微求和,真是岂有此理。

寡人亦相信周客卿绝对不会做出对不起寡人之事,寡人对周客卿充满着信心。另外,周客卿在信中说得非常明确,如果我们此时不帮助魏国,那么秦国将极有可能趁机拉拢魏国与韩国,到时他们三国联合起来,秦军将可出函谷关,借道韩国进攻我国,那样一来,才是岌岌可危啊!

寡人决定将从各地再征召三万兵马,由进攻武关,寡人不求能够占秦人寸地,但求能够牵制住秦军部分主力,以分担魏国河东地区的压力。”

楚威王到底是一代雄主,虽然年迈,但胆色依旧在,他心里非常清楚,咱不好受,秦国肯定也不好受。

秦国在巴蜀有十万精锐,北边还在与义渠作战,虽然规模不大,但一直都在打,河西又主动攻击魏国,函谷关也要重兵把守。

秦国目前唯一比楚国好一点的,就是秦国不需要面对另一个大国。

这就看谁顶得住啊!

随着战局变得越发复杂,秦国、楚国都被迫要全力以赴。

局势也变得是扑朔迷离。

之前谁也没有想到会打到这个地步,因为当时大家都认为只会是秦楚在巴蜀狗咬狗,打打代理人战争,没有想到,看戏不成,反倒被卷入其中。

这就是战国。

牵一发而动全身。

谁能置身事外。

而如今除齐国之外,谁也无法预料到底此番大战,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齐国却是信心满满。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