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鲁郡危四臣谏

第一百九十二章 鲁郡危 四臣谏

诸葛亮听到殿外御道上传来的急迫嗓音,顿时心里一个激灵。

强忍着心中的纷乱,诸葛亮略微有些踉跄地朝殿外走去。

挪动着身躯,诸葛亮倚靠着殿上的巨大轩门。

眼睫微眯,诸葛亮凝眉打量着来人。

却是一位行色匆匆的军使。

趁着和煦的日光,诸葛亮仔细端详着那军使的装束。

只见一身齐整精简的兵铠,两手正死死地扣着一卷竹简似的物什。

诸葛亮见状,立马心知不妙,便当即快步朝那军使迎去。

“你这小将,为何如此行色匆匆?”

那军使未曾想到诸葛亮竟然会亲自出殿相迎,顿时战战兢兢,有些不知所措。

稍显慌乱地在御道的里端一阵疾奔,那军使竟然连滚带爬地摸上前来。

急忙拱手一拜,那军使叩地高声呼道:

“启禀王上,那鲁郡太守吴敦大人派人前来奏报,鲁郡出大事了!”

吴敦?

诸葛亮听着那军使的口中所言,心中暗自一盘算,便努嘴回道:

“吴敦有何事?速速说来!鲁郡到底出了何事?”

“王上,依照吴敦大人所遣的军使所说,兖州曹军有动兵的迹象!daqu.org 西瓜小说网

吴大人还说,鲁郡都尉昌务将军已经带兵赶赴兖州边界查探,严防曹军进犯……特来奏请王上,此事事关重大,还请王上定夺示下!”

望着那军使着急忙慌的面容,诸葛亮反而先是松了一口气。

方才诸葛亮已经问询了系统,此时兖州的消息,至于此时面前的这位军使来报,诸葛亮便心里有数……

兖州之所以有调兵遣将之迹象,定然是那曹操在为固守任城国和山阳郡做的筹划。

……

微微一笑,诸葛亮胸有成竹,反而笑道:

“哈哈哈哈,无妨,无妨……

吴敦大人还真是有勇有谋啊,如此险境竟然还能临危不乱,寡人先前还真是小瞧他了。

你,速速赶往鲁郡,传寡人诏命,就说让吴敦大人和昌务将军好生守城,兖州之变,无非是曹操虚张声势罢了。”

诸葛亮一语道罢,便略微整理着周身的襟袍,正要回身,却听那御道上的军使当即说道:

“可,可是王上,那,那曹军已经……”

诸葛亮饶有兴致地朝那军使一望,和声反问道:

“嗯?如何?难道寡人的话你没有听清吗?”

“卑,卑职听清了……卑职遵命……”

那军使不敢再多言。

叩首领命,军使低垂着脑袋,拜手便要退走。

诸葛亮却连声喝止:

“等一下!

若是那鲁郡的吴敦大人和昌务将军问及,你便说是寡人的主意便是……

寡人已经收到密报,那曹操将兖州兵马大肆调动,并非是为了图谋琅琊,反而是为了提防琅琊罢了……”

看着那军使一头雾水的模样,诸葛亮略微轻叹了一口气,无奈地摇了摇头,只道:

“唉,罢了罢了,跟你也说不明白……

你且去吧,只需传话便可。”

“卑职,卑职遵命!”

——————————————

豫州,颍川郡。

许都。

城里的军寨之内,中军大帐里站满了曹操霸府的文武群臣。

几声急促的嗓音自帐内传响。

恰是那些童进、龚新、彦景和廉封等一班老臣正齐声上奏。

“主公啊!琅琊王诸葛亮如此肆无忌惮,裂土分疆尚不知足,此时竟然率军挟持了豫州牧刘备,此人不除,天下永无宁日啊!”

“主公,童大人所言极是,诸葛亮在琅琊占城割地,倒是无妨……可眼下诸葛亮竟然擅自领军,将沛国都城小沛夺取,得了刘备的兵马,诸葛亮更是如虎添翼啊!”

“主公的确不得不防!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便将小沛占据,而主公兴师动众,劳军远征,到头来却一无所获,岂不是白白便宜了那诸葛亮?”

“主公,三位大人所言俱有理,但老臣看来,诸葛亮的威胁并不在此……城池丢弃,尚能回旋,可诸葛亮将豫州牧刘备控在手中,假以时日,主公再想发兵讨逆,恐怕就要瞻前顾后了。”

“主公三思,三思啊!”

……

几人纷纷扰扰,叽叽喳喳地说罢,见曹操依旧不动声色,几人便面面相觑地立在帐中。

倏尔。

只听曹操反而淡淡地说道:

“几位大人,苦口婆心,曹某心领了。

廉大人,如你所言,曹某日后要率军讨逆,为何要瞻前顾后?”

只听廉封和声奏道:

“主公,那刘备虽然势弱,但其毕竟是陛下亲封的豫州牧,虽然此职是有主公上书奏请,但也是名副其实。

如今诸葛亮将刘备挟持,又占据小沛之地,诸葛亮的实力大增尚且不论,往后诸葛亮同刘备齐心勠力,若是徐州吕布也从中作梗,主公何日才能平定?”

廉封娓娓道来,曹操却听得哭笑不得。

微微一笑,曹操和声接道:

“好了,几位大人所言,曹某明白了,此事还需从长计议,让曹某再思虑一番吧。”

曹操说罢便一扫袍袖,随口一止,示意众人莫要再谏。

童进、龚新、彦景和廉封四位老臣见状,正要出言。

此时。

帐中的别部司马荀彧早已按捺不住。

略微清了清嗓子,荀彧当先步上近前。

朝曹操恭恭敬敬地拱手一拜,荀彧和声奏道:

“主公,以微臣之见,那诸葛亮所谓实力大增,占城据池,皆不足为虑。”

曹操闻声,便随即慢慢悠悠地转过身来。

喜眉笑眼地打量着荀彧的面容,曹操和声问道:

“哦?听文若此言,莫非是另有良谋?”

荀彧接道:

“主公,以主公之兵力,若想率军征剿琅琊王,简直如探囊取物耳。

主公之所以一直不曾发兵进军,实则是担忧周遭势力从中作梗。”

曹操嘴角一撇,笑道:

“知曹某者,文若也。”

“主公若是发兵攻袭琅琊,则河北袁绍、荆州刘表、穰县张绣和徐州吕布,定然不会视若无睹。

主公若征琅琊,则必然要调许昌突骑,许昌一旦空虚,则刘表和张绣二人必定合力袭扰……况且那徐州的吕布有陈宫为谋,岂会错失良机?

若是三者同时举兵,主公定然分身乏术,落败,已成定局。”

曹操听着荀彧的话语,心中一阵欣喜。

正觉得内心的想法被荀彧洞悉个一清二楚,曹操便欣慰地说道:

“文若所言,句句在理。

唉,这也是曹某一直不曾动兵攻袭琅琊的原因啊……”

转而。

曹操正哀叹似的喃喃自语着。

只听帐中的荀彧忽然高声奏道:

“主公,但殊不知此一时彼一时,此时却已经到了攻伐琅琊的最佳时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