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治理半岛

孙承宗与辽东诸将制定好收复失地的作战计划之后,立刻就开始给诸将分配任务。

驻守沈阳的副将鲍承先、参将孙德功等人,抢着要去攻打抚顺。贺世贤与尤世功见状,也都想着去攻打抚顺,却被陆诚拉了一把。

最后,贺世贤负责进攻威宁堡,陆诚协同作战。尤世功与童仲揆两位总兵负责进攻清河堡。

总兵陈策负责进攻抚顺,副将鲍承先与参将孙德功等人一同协助作战。

分配好任务之后,各路总兵纷纷前去调兵,陆诚也返回海州卫,分配好了这次出兵的人马。

陆诚这次派出的五千兵马,有一千五百火枪兵,三百人装备了前装燧发枪,一千二百人装备了后装燧发枪。还有一百人的爆破手,携带手雷,炸药等物资。

除了这些,其余的还是以冷兵器为主,有弓箭手、刀盾兵、长枪兵等。

贺世贤有勇有谋,很擅长总兵,再加上贺世贤要攻打的威宁堡,也是距离辽阳最近的一个城堡,城堡不算大,进攻难度也不大。

所以,陆诚直接让自己麾下的一个指挥使带领着5000兵马,跟在贺世贤身边,听从贺世贤的调遣。

至于陆诚本人,并没有直接参与这场大战,而是再次赶往朝鲜,针对性的制定各种策略,彻底吃下朝鲜半岛。

北方那些地方即便是打下来了,和陆诚也没有什么关系。

而且,陆诚都已经把努尔哈赤干掉了,地下的功劳已经足够大了,也没必要再去和那些总兵们抢收复失地的功劳。

当然,陆诚没有参与这一场大战,也是想要让某些人认清一下自己的实力。

不要以为陆诚能够击败后金,是因为后金大不如前。也不要因为后金吃了几次败仗,就开始骄傲膨胀。

努尔哈赤虽然已经死了,可皇太极还在。相比起努尔哈赤,皇太极才更加让人头疼。

某些胆敢小瞧后金的人,定会在这里栽个跟头。等着别人吃了亏,也更能衬托陆诚有多能打。

当然,此时的陆诚并没有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北方的战场,而是准备好好经营经营朝鲜半岛。

前不久,那些自称是李氏王族之后的人,都被送到了安州。

当然,能够成功到达安州的王族后人,年龄没有一个超过12岁的,其余的那些,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死在了半路上。

陆诚亲自见了这一批李氏后人,又请来了掌管李氏王族族谱的官吏,对最后到的这些李家孩子们进行甄别,凡是有假冒的,直接送去当奴隶。

最后,有六个孩子被确认为是李氏后人,陆诚又看了眼这六个孩子的情况,最小的只有6岁,最大的是12岁。

其中,最大的那个十二岁的,是一个模样清秀的小姑娘,名叫李伊,她还有一个8岁的弟弟,名叫李偃。

这姐弟俩乃是李氏王朝第十四代国君的孙女、孙子,和前不久被后金杀掉的朝鲜国王李倧是同辈。

陆诚略一思考,便将这姐弟俩留了下来,弟弟被扶上了王位,成为了朝鲜王国的第十七代国君,姐姐被立为和顺长公主。

之所以选择这姐弟俩,也是因为这姐弟俩感情很好,性格也相对懦弱,更好掌控一些。

至于其他四个孩子,都是单独一人,没有其他的亲人和牵挂,将来的不确定性更大一些。

帮助朝鲜立下新的国君之后,陆诚也代替王室颁布了一系列的政令,首先就减轻了百姓的赋税,恢复到了朝鲜被后金支配前的赋税标准,直接就赢得了百姓对新一代君王的拥戴。

紧接着,陆诚又派出一万多兵马和数千名治安军,分配到朝鲜半岛的各个城市中,以保护百姓,维护治安为名义,接管了每一座城的城防。

这次派驻到朝鲜半岛的士兵,绝大多数都是光棍。陆诚还鼓励自己麾下的将士们,去和朝鲜当地年轻女子通婚,对于愿意把女儿嫁给大明将士的家庭,陆诚还会给予一定的减免赋税的优待。

同时,对于那些积极学习华夏文化,向华夏靠拢的朝鲜百姓,也会被优先授予一些底层的官吏。

同时,陆诚也从辽东调派了一起秀才、童生,在朝鲜半岛上广泛建立学堂,教授汉语汉字,传播华夏文化。

情报处也加派了一些精通朝鲜当地语言文字的情报人员,渗透到普通百姓当中,宣传朝鲜与华夏同根同源,自古以来就是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其实,这些宣传也都是有历史依据的。

商朝末年,商纣王的王叔箕子因不满商纣王的统治,多次劝谏,最终触怒了商纣王,被贬为奴隶。

在武王伐纣之时,箕子便带人逃到了朝鲜半岛,在这里建立了国家,也称“箕子朝鲜”。

而且,朝鲜一直推行儒教文化,以儒家思想治理国家,历朝历代都依附于中原王朝,对华夏也并没有那么排斥。

相比起后金,陆诚制定的一系列政令,对于普通百姓都有很大的好处,提升他们生活水准的同时,只是让他们更加用心的学习汉文化。

这样的政策,自然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拥戴。

当然,也有一些朝鲜王朝的贵族,认为陆诚这是在灭亡他们的国家,侵蚀他们的文化,还想要鼓动百姓奋起反抗。

但这样认不清形势的贵族,往往很快就会消失不见,或是被埋在土里当了花肥,或是被送进海里喂了鱼。

一系列的政策颁布之后,整个朝鲜半岛迅速恢复了平静,被后金骑兵破坏的城池、乡镇也都开始重建,辽东将士们在这里更是享受到了很高的待遇。

不少打了多年仗的单身汉,都开始积极响应陆诚的号召,迎娶当地的年轻女子为妻。

对于这些,陆诚还给予了一定的奖励。

凡是与当地女子结合并生下子嗣的,每生一个孩子,都会奖励一些猪仔,牛羊鸡鸭之类的牲畜,鼓励他们积极造人。

当然,这些都还需要一个过程,孩子也不是说生就能生出来的。

就在陆诚制定好一系列的政策,并开始推广的时候,北方准备完毕的各路总兵,也终于开始收复失地了。

首先出手的,自然是贺世贤。

贺世贤率领本部两万兵马,再加上陆诚支援的5000战兵,第一个做好了战斗准备,并趁夜奇袭威宁堡,用火药炸开城门,一夜之间就夺下了威宁堡。

紧接着,尤世功与童仲揆合兵一处,统兵3万,进攻清河堡。

经过一天一夜的奋战,也是毫无疑问的拿下了清河堡。

可能是后金此刻失去了努尔哈赤,正陷入混乱,并没有组织起像样的抵抗,让前面的两次攻城战进行的无比顺利。

紧接着,贺世贤、尤世功、童仲揆几位总兵各自分出一些兵马,收复附近的村镇,歼灭后金的残余力量。

另一边,陈策等人进攻抚顺的战斗,却并不怎么顺利。

四万大军攻打抚顺,攻城战打了两天,毫无进展,还损兵则将。

第三天,后金大军派兵前来支援,两万后金骑兵与老将陈策的大军展开野战,四万明军很快落入下风。

哪怕有火药、火炮等武器,明军仍旧挡不住后金骑兵的冲击,被杀了个措手不及。

沈阳副将鲍承先率先领兵逃跑,弃主将陈策于不顾,致使陈策被后金军围困。

参将孙德功同样企图逃跑,却被后金骑兵追上,直接跪地投降。

可怜已经年过七旬的老将陈策,被后金骑兵团团围住,战至最后一人,拼杀了十几名后金骑兵,最终力竭被后金骑兵乱箭射死。

当贺世贤、尤世功等几位总兵赶去救援之时,已经年过七旬的老将陈策,连同他心爱的战马一起,死在了战场中间,身上足有三十多支箭矢,铠甲都已经破破烂烂。

瓦罐难离井边破,将军难免阵上亡。

当陆诚听闻这个消息,也是有些感慨,那位已经七十二岁的老将军,和陆诚关系还算不错,没想到这次却战死沙场了。

不过,能在年过七旬之时战死沙场,对于一位老将来说,或许已经是个不错的归宿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