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使用快捷键[F11] 享受更好的阅读乐趣)

设置X

第四十六章、大明的凤雏!2/7(求鲜花!求评价票!求月票!)

朱允烨没有受宠若惊。

他知道,这位皇爷爷就是想故意要把自己摆到台面上的。

至于为什么。

也许是心中多少还有些身为人父的愧疚吧。

毕竟北平是儿子经营多年的地盘,且一直都没有问题。

眼下一听说自己要迁都北平,儿子都把儿媳妇给带出来了,全家都要搬离了。

这就算是在民间,也是不太体面的事。

朱元璋也是人,还没神圣到能够完全抛开七情六欲,只是帝皇的外衣让那些世俗的目光不敢看向他而已。

所以,就算被朱元璋点了两次大名,朱允烨也还是宠辱不惊地站了出来,一板一眼地回道:“启禀皇上,臣也以为,刘学士与詹尚书所言有一定的道理。。。”

翰林学士刘三吾和吏部尚书詹徽一听就点头:本来就是,他一个藩王,参与到詹事府的工作,这像话吗?!这将给外界产生什么信号!

“但是。”

就在朱棣以为朱允烨要硬刚自己了,准备出刀子刺他的时候,一个“但是”出来了。

朱允烨继续道:“既要决定尽快迁都北平,也确是少不了燕王的帮助,臣以为,可以选个折中的办法,来促成此事。”

哦。

折中的办法?!

群臣相互看看,也不知道有什么办法是能够折中的。guwo.org 风云小说网

朱元璋也甚感兴趣,问道:“凤阳王快快说来,不必藏私。”

朱允烨点头,依旧是这般不温不火,看得某些老臣都心急,这厮怎么那么能端呢!

“臣以为,不妨让燕王世子参与到迁都之事中,则可两全其美。”

咦!

朝堂上都是聪明人,一听朱允烨这么说,瞬间就都了然了。

翰林学士刘三吾立马站出来,也不等朱棣反应过来,就道:“臣附议,凤阳王此言,实乃老成谋国!”

吏部尚书詹徽也紧跟出来:“侄儿前来协助伯伯,此乃佳话,臣亦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臣。。。”

一时间,太子一系的朝官们都站了出来,纷纷拥戴朱允烨所议。

朱棣楞了一下,倒是没想到朱允烨在这朝堂上真正是站住脚跟了,他眉头一紧,再看着背刺自己的侄子一脸从容的模样,发现自己今日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不过箭在弦上,已经不得不发,他要的就是父皇的同情,要的就是父皇那一瞬间的脑热。

所以眼下这些什么“臣反对”“臣附议”对他朱棣来说都不重要。

现在只是开胃菜。

自己获得的越少,稍后能够得到的就更多了!

想到这,燕王朱棣心中一笑,也站了出来:“儿臣也以为此议甚妥,那就下朝后,就让朱高炽到皇兄这报到吧,皇兄不必看他年纪小,此子还是有些能耐呢。”

朱高炽嘛。

说起来朝堂中的许多大臣都是知道的,毕竟这燕王世子现在就负责宗人寺的工作,偶尔也会有打交道的时候。

所以,这确是个合适的人选。

不过就在朱元璋要点头的时候,朱允烨却又突然开口:“臣以为,燕王世子朱高煦却更合适。”

啥?!

这一下倒是把朱棣打了个措手不及。

朱高煦?

你怎么会想到朱高煦?!

一听到朱高煦,几个大臣们就开始交头接耳了,而且说的都不是好话,可见这朱高煦平日在京城里言行举止并不怎样。

朱元璋孙子太多,自然就有喜欢的也有不喜欢的。

朱高煦就属于不被喜欢的那一撮里,与他一起的还有晋府王子朱济熿,周府王子朱有爋等孙子。

所以。

他也想知道,朱允烨为什么推荐朱高煦。

朱允烨道:“臣并不是独推朱高煦,臣以为,既然燕王世子要替太子办事,索性,就让这在京学习的藩王世子都参与进来吧,迁都乃国之大事,就算是皇上给他们一个历练的机会。”

嗯。

朱元璋这次是真的觉得,此乃老成谋国之言了,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

群臣也纷纷点头。

“凤阳王是越来越有贤王风范了!”

“倒像是三代宗人领袖,好大哥!”

“他的年级属实还小呢!”

“嘶,叶大人不提醒,本官当真就以为他与吾等一般了!”

“皇三代里独树一帜啊!”

“诸多皇孙中,封王封爵的倒是不少,可能站到这朝堂上的,也就独他一人了!”

“大明的凤雏啊!”

听到这些话,朱允烨也只是心中一笑,丝毫不见得意表情,也没有半点居功自傲的神色。

范蠡:不错,就是要继续端着。

曹操:朝堂上尔虞我诈,不要相信这些家伙的鬼话。

李世民:都是拱火的玩意,无需在意他们说什么,做好自己臣子的本份就行了。

是啊。

别看朝堂上人头耸动,实际上观众只有一个,大家都是演员。

果然。

朱元璋就在皇位上若有意思地看着朱允烨。

同时。

朱标也在暗中观察着他。

——————————

求鲜花!求评价票!求月票!

暑期三天优惠活动,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8月13日到8月15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