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老奴实在有些不懂,安南如此贫瘠之地,有何利益值得投资?”回到别府后,福伯有些不解的问道。
李牧看了他一眼,微微笑道,“福伯有所不知,安南较之中原之地,确实不及多矣,但也不失为一个宝地,别的不说,就说这海运之利,渤海码头已经证明了其中作用。”
“哦?那公子是想在安南之地也建设码头?”
“对,武安河河口有一海门镇,正好用来兴建码头,作为海港。”
李牧所说的海门镇,其实就是一千多年后的海防港。
虽说这地方的吞吐量也就一般,甚至都远远比不上内陆长江码头的吞吐量。
但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它作为交州门户,战略位置很重要。
只要经营好这个海港码头,就能死死的摁住安南本地土着势力,任他们怎么折腾,都翻不了天。
别看安南那地土着佬很多,但事实上都是十分分散的。
什么山大王,什么洞主,什么寨主,茫茫多。
没事他们自己都要互刚一下。
指望他们拧成一股势力对抗官方势力,那基本不太可能。
但为了保险起见,只要建好海港码头,然后依托武安河,经营好农耕区,也就是交州治所宋平县,那基本上就能万无一失了。
无论是用来做战略守护,还是用来做海运贸易,都是十分有意义的。guwo.org 风云小说网
“对了,到时再调派一队战船过去,确保万无一失。”
“船队若是从安南回转,还能前往西海高达国走一遭,可得金沙之物,也是一大收获。”
“金沙?”
福伯一听有金沙可以捞,顿时眼睛一亮。
金银之物,谁人不爱?
——
汉阳码头。
李牧特地调派了两艘商船过来接李道兴,走水路去安南。
虽说是商船,但顺丰集团的商船也是配备了一定的武力装备的,应付一般海贼那绝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实在干不过,那就出动四大舰队,直接碾压过去。
这就是顺丰集团的实力。
至少,如今的海外势力,一听到顺丰的旗号,那绝对是直接绕道走。
不被打劫就不错了,还想打劫人家,找死都没这么干的。
汉阳码头,李道兴上了船,准备顺流东下,再由南往北走海路。
不过这次李牧没来送行了,只有李恪过来。
本来他哥李道宗也想过来送行,但被他拒绝了。
而且拒绝的很霸气,就差直接让他滚了。
然后和李恪道别后,李道兴终于登船离开。
上了船后,这货赶紧跑去货舱查看了一下。
因为李恪告诉他,李牧送了两船礼物给他。
至于什么礼物,让他到时自己去货舱查看一番。
所以,李道兴登了船后,赶紧就跑去查看。
结果,入眼所及,全是丝绸、瓷器、琉璃之类的值钱玩意。
李道兴差点没把口水给流出来。
丝是李牧独有的高档蚕丝,瓷也是李牧独有的新瓷。
至于琉璃,自然就是玻璃了。
这玩意现在有多值钱,整个大唐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整整两船这些玩意儿,李道兴想不流口水都不行啊。
别的东西李道兴可能不是很清楚价值。
但这透明琉璃瓶,他可是亲眼目睹过它的交易价值的。
那时他还是堂堂郡王,享受着国家高额补贴和诸多福利,住着国家提供的王府大宅。
出门有保镖有奴婢,更有宝马香车。
饶是那种状态,当时在西市看到琉璃净水瓶的交易价格的时候,也是忍不住心中一颤。
起步价三百贯,你敢信?
关键是,排队的胡商们从西市排到了坊门口,那场面,老震撼了。
之所以这么多胡商争着买,因为拿下一尊琉璃瓶,只要出了金山以北,抵达西域,再销往高昌、波斯等地,这玩意最少能换一堆金沙。
至于一个琉璃瓶能换多少金沙,就看这琉璃瓶能装多少金沙。
能装多少,你就能赚多少。
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所以,当李道兴看到这些货物的时候,口水真的就要当场流下来了。
这两船货物究竟值多少钱,他自己都想象不出来。
按照李恪给他透露的消息,这只是李牧九牛一毛的家当。
听说他的顺丰系船队,每艘船只上装的货物,最少的都是这个级别的。
可以想象,他每年能赚多少。
简直不敢想象。
李牧每年能赚多少,他不敢想,也不会去想。
他现在只关心他这两船奇珍异宝到底能赚多少。
虽然暂时估算不出一个大概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对够他挥霍个五六年了。
一想到这个,李道兴整个人就由内而外的感到酸爽,就跟大热天吃到窖藏冰瓜一样,简直爽到爆了!
“泾阳公,好人啊,大大滴好人啊!”
李道兴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称赞道。
感动之余,胸中豪迈之情再次燃了起来。
他甚至都记不起上次燃起这种豪情的时候,是什么时候了。
只是依稀记得年轻那会,心中还有梦想的时候。
只是后来混吃等死,梦想什么的都已经成了被尘封的禁忌品。
不敢再有任何念想了。
再到晚年,连混吃等死都成了奢侈念头。
甚至一度想过一死了之。
直到遇到了李牧,让他再次燃起了胸中之火。
或许,自己还能活出第二春,也说不定。
就算不能建功立业,至少也能搏个富贵。
别的不说,就单着这两艘货船,就足够他大赚一笔了。
而他要付出的,就只是按照李牧的安排布局安南。
也不需要他去大战獠人,更不需要他去和地方势力发生冲突。
压根就没有任何冒险成分,稳的雅痞。
完完全全就是属于躺赢系列。
他实在是想不出任何拒绝的理由。
更关键的是,李牧还给他配备了一队高级医疗顾问,保证能让他活着走到安南交州。
更能在交州稳稳当当的生活下去,不至于发生水土不服,导致拉肚子拉死在茅坑里。
虽然他怕死,但如果可以选的话,他还是宁愿选择被人砍死在战场上,那样也好过拉稀拉死在茅坑里。
这万一将来史官给他来上这么一笔:贞观某某年,宗室李道兴死于茅坑之中。
这换谁都憋屈好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