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朱元璋听到朱洄这里还有几十斤红薯立刻眉开眼笑。
“对了,这红薯怎么种?”朱元璋开口问道。
“就切块培芽啊……算了我来吧,帮人帮到底!”朱洄开口。
毕竟此刻红薯尚未传到大明,种植红薯的经验可以说压根为零。而且红薯插藤种植更加简单,切块培芽比较麻烦,考虑到这一点,朱洄还是打算亲自上手。
他可不想因为这个时代的土著没有见过红薯导致种植失败,朱洄还想以后能有烤红薯吃呢。
朱元璋看了一眼朱洄竟然有些犹豫。
“你不会怕我把它给吃了吧?”朱洄翻了个白眼。
“放心,一顿饱和顿顿饱我还是分的清的……再说这几十斤红薯我能吃的完嘛……”朱洄无奈的说到。
朱元璋听完,看着手里的红薯犹豫了半天。
“拿来吧你!”朱洄直接跳起来从朱元璋手里抢回去。
“这样吧……你给我找个院子!”朱洄看着老朱的眼神依旧不放心,当即开口。
反正种红薯也不是什么麻烦事……
“我看这院子不错,就这里吧!”朱洄也懒得再找。
院子里有人为引流过来的泉水。
“来你找人在这里搭个棚子!”
有水,说明湿度满足。
在水流旁边起个棚子,棚子里放上小火炉,保证温度,红薯自然而然就会发芽。
发芽以后顺着发芽的地方进行切块种进土里,自然而然的就会成长。
当然,直接切块埋土里也很正常。
不过这种方式比较粗糙,出芽率不高,朱洄满打满算就一百斤红薯,还吃掉了几个,当然得细心一些。
至于发芽以后那就简单了……
红薯这种农作物是出了名的耐操,不挑地方,发了芽要是还种不活那只能说倒霉到家。
等到长出来红薯藤,还可以用红薯藤进行二次培育。
用红薯藤种植就比直接用红薯切块种简单了,插上就能活。
而且可以很快的进行大规模种植,保守估计,经过个一两年年的推广种植,就有足够的红薯种子,让整个南京都能够种上红薯。
凭借红薯优秀的繁衍和生存系统,再加上官方推广,五年之内就可以推广至整个大明。
在朱洄的指挥之下,皇宫的精锐士卒充当了一把红薯棚的临时工。
直接在靠近水流旁边修建了一个棚子,棚子里搭上火炉。
现在刚刚开春不久,没有火炉温度还真不够让红薯发芽。
又考虑到空气流通,以及棚子里面是否足够湿润,朱洄直接指挥士卒在地面上铺了几层布。
布能够有效保温,还能存住水分,再加上火炉加温,确保空气流通的情况下,只需要每天定时定量的洒水,用不了几天红薯就会发芽。
等到铺好布,朱洄直接从兽皮包裹里面宛若变戏法一样一个接一个的掏出红薯随意扔在地上,看的朱元璋又心疼又惊讶。
惊讶是因为朱洄小小的兽皮包裹仿佛取之不尽。
心疼是朱洄粗暴的对待亩产千斤的神粮。
“好,再洒薄薄一层土,别盖上,万一给闷死了!”朱洄接着吩咐。
没耗费多长时间,一切就完成了。
“好了!”朱洄拍了拍手。
朱元璋终于舒了一口气,蹲在地上小心翼翼的看着红薯。
“这般便好了?”
朱元璋也没想到,亩产千斤的神粮居然如此朴实无华。
“不然还能咋?天降功德,地涌金莲?”朱洄笑了起来。
“红薯这玩意出了名的皮实,也就是我没太多经验,再加上种子实在太少。这玩意长起来以后,随便撇一根红薯藤往地里一插就能长出来红薯。而且还不挑地,什么地沟荒天,略微开垦就可以种植。”朱洄跟朱元璋解释了一下。
“真要是像你想的那般金贵,什么都要小心操持,又怎么能亩产千斤呢?”
“咱也是种过地的,这话说的倒是在理!”朱元璋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确实,气候多变,若是十分金贵,哪来的亩产千斤的产量。
“皮实好啊!皮实好啊!”朱元璋满怀感慨,然后又看向朱洄。
“那这些红薯……”
红薯既然在这里培芽,自然要有人照料,朱元璋最开始的想法是把朱洄安置在自己身边或者东宫。
此处院子虽然也处于皇宫,但和自己日常起居以及东宫距离确实有些远了,这孩子才三岁,身边亲近之人只有这些长辈,老朱怕朱洄耐不住心性。
“当然我来照料啊!”朱洄笑了一下。
“爷爷难道不愿意送我这个院子么?”朱洄眨了眨眼睛。
这一处院子很大,有花园有假山有水流有亭台还有很多大叔,明显不是日常起居之处,更像是观赏散心之所。
单单这一个院子都分前中后三个区域,每个区域都足足得有几百步开外,朱洄估摸着应该是个园林之处,不过园林应该更大一些,应该是闲时赏景的地方。
朱洄把红薯留在这里也有一些心思在此。
他有兽语通灵,以后免不了养大量的动物,还有一个东北虎幼崽。
这些东西不管是养在东宫还是老朱起居之处都不合适。
这里刚好,地方大,自己可以养很多动物。
而且自己还有很多小秘密和好东西,况且说白了和老朱一家子才认识一天
喜迎国庆7天长假看书乐翻天!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