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东南诡局

第241章 东南诡局

舒城。

兵马嘈杂,火光晃动。

孙坚率领兵马自北门杀来,刘繇在亲卫的护卫下,乘轺车冲出西门,沿着官道一路狂奔。

刘繇身后,孙坚的兵马紧追不舍。

走了几个时辰,御者提醒:“使君,再往前走就是阳陵山了。”

“那里是谁的领地。”

“豫州牧刘琰的领地。”

刘瑶闻言大喜:“刘琰是个厚道人,咱们去投奔他。”

“遵命。”

……

舒城,郡守府。

孙坚率军突袭,攻占了舒城。

陆康被士兵押入郡守府厅堂。

周瑜对陆康怒目而视,恨不得生啖其肉。

“陆康,你和我父亲相交甚厚,为何助刘繇杀害我父亲!”

陆康没想到,一瞬间自己已经成了阶下囚,此时依旧硬骨,挣扎着起身。

“你父亲竟然劝孙坚贼子,诛杀使君刘繇,携带玉玺,割据江东,以图帝业,他该死!”

“胡说!”

周瑜怒道:“我周家四世三公,父亲受天子委派,来庐江协助地方,怎会背叛朝廷。”

“四世三公?袁家不是一样四世三公吗,一样对朝廷阳奉阴违,有什么好自夸的?”

孙坚此时坐在主位,沉声问道:“陆康,你说周异劝我诛杀刘繇,可有凭证。”

陆康咬牙道:“周异写了书信,被我截获,我将他交给了刘繇。周异的笔迹我认得,书信的内容我也看得清清楚楚!”

“不可能!”

周瑜怒道:“我不相信父亲会行此悖逆之事。”

“好了,公瑾。”

孙坚挥了挥手:“不管有没有这封信,刘繇、陆康都忌惮我等军功,一定要除之而后快的。”

“来人!”

孙坚部士卒上前。

“在!”

“将陆康带下去,枭首示众,陆家男子凡超过十岁者,一律格杀,女子籍末为奴,充军。”

“遵命!”

陆康抓起身上镣铐,指着孙坚骂道:“孙坚贼子,我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看你能得意到何时?”

“拉下去!”

周瑜看着被拉下的陆康,依旧愤怒不已。

“伯符,公瑾。”

“在!”

“从今日气,陆家被列为宗贼,清剿宗贼的事情,就交给你们来办。”

周瑜顿时感觉心中的郁结可以释放。

孙策看到周瑜眉头舒展,心情也好了不少。

“遵命!”

陆家是庐江大族,孙策和周瑜连续杀了三天,才清剿了陆家,斩首男子上千,收拢农奴上万。

陆家宗族男子中,只剩下了八岁的陆逊,三岁的陆绩幸免于难。

……

雒阳皇宫,德阳殿。

“报,陛下,四百里加急军报。”

这夜是大年夜,刘备虽然身处皇宫,还算安稳,但前线战事扣人心弦,让刘备坐立不安。

穆顺呈上军报。

左将军刘琰大获全胜,攻占了汝阳、平舆、汝阴三座都会。

豫州各郡国望风而降。

孙坚率军北上,攻破寿春,驱逐袁术。

袁术的领地被压缩在汝南东北部和沛国一带。

翻到后边的书简,刘备一愣。

“周异死了?”

“是,陛下,听说孙坚得到了袁术盗窃的传国玉玺,周异劝孙坚自立称帝,被扬州刺史刘繇斩杀。”

刘备听得一头雾水。

“传国玉玺被盗了吗?”

穆顺急道:“没有啊,听说了这件事,臣当即去司印官那里查看了,玉玺还在。”

“也就是说,孙坚手里的玉玺是假的。”

“那必然是啊!”

刘备起身,凝眉摇头。

“周异是朕的人,是朕亲自委派到庐江担任郡丞的,怎么会劝孙坚自立,此事必有蹊跷。”

“刘繇杀了周异,又要杀孙坚,还被孙坚反手赶出了扬州,这也太奇怪了。”

穆顺跟着凝眉:“谁说不是呢?”

刘备一甩衣袖,坐在案头:“穆顺!”

“在!”

“你速速派人将刘繇接回来,朕要当面问他!”

“遵命!”

……

江夏,西阳县。

厅堂中,乐声悠扬。

刘琰坐在主位,招待投奔而来的刘繇。

“正礼,西阳贫瘠,宴席寒酸,还请使君不要嫌弃。”

“左将军,这是哪里话,繇在危难之时,得到将军收留,十分感激,你我同是高帝血脉,更显亲切。”

自王莽篡汉之后,光武帝刘秀再复河山。

刘氏宗亲,也分成了高帝血脉和光武血脉两支。

刘琰和刘繇都是高帝血脉,这样显得更近一层。

“正礼,江东一带,向来是庙小妖风大,池浅……”

刘琰顿了顿,后边半句池浅王八多还是没有说出口,要不然就把刘繇一起骂了。

“你离开那个是非之地,也是好事。”

“放心,你若是想继续带兵,某给你划几个县,你若是想回朝襄助陛下,某也可以举荐。”

刘繇拱手,顿时感激涕零。

“正礼,为何哭泣?”

刘繇一边擦泪,一边缓声道:“江东一带,尔虞我诈,某在那里如坐针毡,今日见到宗亲,才感觉心情舒展,如沐春风,一时激动,难以自抑……”

此时,有一传信兵匆匆赶来,给刘琰送上一封书信。

刘琰看完,看了一眼刘繇,眉头一皱。

“将军,这封书信,和繇有关吗?”

刘琰点了点头,命侍从将书信转呈刘繇。

“正礼,周瑜小儿怪我收留你,竟然问责我,让我把你交给他。”

刘繇看完书信,急忙自自己袖口抽出一封信。

“将军,繇杀周异,确实有原因,请将军看这封书信。”

侍从接过书信,递给刘琰。

“正礼,你中了孙坚的借刀杀人之计了!”

刘繇半起身:“将军为何这样说。”

“周异又不是三岁小儿,即使密谋篡逆,怎会写在书信之上,这定然是孙坚让人模仿周异笔迹,伪造的。”

“陆康看过,这笔迹确实是周异的。”

刘琰笑道:“笔迹也许很像,但疑点就在,这封书信太工整了。”

“谋反是灭族大罪,周异即使有心谋反,写信之时也不会如此镇定。”

“这种细节,正礼竟然没有察觉,还枉杀忠良,正礼之刀,何其快也!”

“这……”

刘繇顿时懊恼无比。

看着刘瑶的样子,刘琰回想道。

上一世,刘琰参与了衣带诏,当时董承拿出的血书就是这样,刘协的笔迹,但字迹工整无比。

但是大家出于激愤,都没有怀疑,刘琰还怂恿刘备签字。

后来才知道,刘协当时想韬光养晦,董承擅自弄了衣带诏,急着夺权。

这场权力争夺,让无数人白白丧命,也让刘协彻底失去了禁宫的控制权。

刘瑶虽然行事酷烈。

不过仔细想想,自己做皇帝时,如果有人被告发谋反,那也是宁可错杀,绝不放过。

掌控权力之人,多是如此。

“正礼,周异是陛下亲自派往扬州的,必然是陛下亲信之人,你已经铸成大错。”

刘繇急拱手:“请左将军帮忙破解危局。”

刘琰笑道:“正礼不必担心,你也是被蒙蔽,陛下自会明断。”

“可是陛下素来昏庸……”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