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龙军师率领大将封传车、冉辉,提大军四万出祁山进至天水境上,距离天水城五十里处扎营列阵,令军士鼓噪,大吹大擂,欲要攻下天水。
闻人策探知得领英亲自领兵来犯天水,所部汉军只有四万人,遂喜道:“贼军果然是用佯攻狄道之策,来取我天水也。今既然进犯天水境内,吾可率兵出城前往一会,观潜龙用兵如何。”
于是命张英领一万人守天水城,自带袁布、崔英等燕将,领兵三万人,前来相迎。命南安城守将张方所部一万人,先按兵不动,待命出击。又遣飞骑至陈仓,调用林靓所部一万余人,前来天水助战。
闻人策率大军出天水城而来,距离汉军大营一里之处扎下营寨,中间正好是一片开阔平地。闻人策观汉军营垒,只见依照山势地形而扎,互相呼应,进退都十分灵活。中军汉字大旗,迎风招展,军容甚为严整,刀枪森布,杀气隐隐而起。
闻人策不禁叹道:“人道潜龙奇才,今观此扎营布阵之法,不为虚言耳。”
领英见燕军也再前方一里之处扎营,看人数约有三万之众。中军树立燕字大旗,三军将士,营垒皆各自有法。便猜知闻人策亲至,亦叹道:“此上将军之才也。”
两军对垒,领英遂率边班等百余骑护卫出于阵前,蒋道在后率万军列阵,以左右两翼各三千弓弩手射住阵脚。领英乘马而出,令哨骑传信燕军大营,请镇西将军闻人策出阵前答话。
闻人策闻报道:“吾正欲与潜龙一会。”随即披挂,带领崔英等百余骑为护卫,袁布领万军在后列阵,两边亦用数千弓弩手射住阵脚。闻人策也骑马而出,见汉军阵前簇拥一人,身着道袍,羽扇纶巾,留三缕山羊短髯,约有三十六七年纪。背后麾盖之上,有一徐字样。
领英见敌阵中门旗开处,百余骑簇拥一人而来,金盔绣甲,观其容貌,虽无威猛之势,然具儒将之风,背后执旗军士跟随左右,旗上有“镇西将军闻人”字样。
领英见闻人策出,遂再进五十步,闻人策亦令护卫百余骑再进五十步,两人相隔五十步之远,彼此皆能看清对方,互相答话。
领英先在马上对闻人策拱手行礼,道:“在下梁州汉城人徐图,幸会闻人将军。”
闻人策亦在马上还礼道:“潜龙英名,传于天下。在下闻知,如洪雷贯耳。先生怀才抱器,在荆益二州治理民政,中原多闻声望。今为何大兴兵戈,侵犯上国疆土,欲行玩火自焚之事呢?”
领英闻言,手摇羽扇,仰天哈哈大笑道:“闻人将军此言差矣!吾为大汉臣民,今见汉朝倾覆,势必不能坐视之。闻人将军先祖为汉朝臣民,闻人将军亦当为守护汉朝也。今公孙霸何人?辽东
一藩属耳,倚仗兵强,趁大汉内乱举兵南下,侵犯中原,篡取汉朝。此等国贼叛逆之行,甚于前朝王莽、董卓!四海之人,皆欲诛之。更何况吾?吾出山辅佐汉中王,受其之托付,将兴汉除贼。今统帅王师,欲恢复汉朝疆土,岂能说是兴兵犯境呢?”
闻人策闻言,心中隐约有愧。然不显于色,仍以言责领英道:“自古以来,无不死之人,亦无不灭之国。汉朝传国数百年以来,气数已尽,不可再复现也。燕帝公孙氏起自北方,代汉统领天下,亦天道趋势所然也。今大燕皇帝已经统一北方,使万民得以安居乐业,岂不胜过天下分裂,英雄割据局面呢?今足下自持怀才抱器,欲要逆天而行,以弱攻强,以南方下国并中原上国,自古以来,未有见之也。足下不辅佐汉中王安守疆土,镇抚百姓,与中原各自相安,乃欲为迂腐陈陋之见,耗费赋税钱粮,穷兵黩武,发动兵戈,而使天下经济凋敝,苍生涂炭。足下以潜龙自称,以管葛自比,岂是为天下着想乎?”
领英闻言大笑道:“闻人将军此话甚为荒谬矣!公孙逆贼篡汉自立,饕餮天下。去岁发兵夺我汉中,又亲自率众征伐荆州,围困襄阳半年之久。汉中王保有南方汉土,岂能容其再侵夺之?是你伪燕侵犯吾在先,汉中王不得已才反抗也。今吾奉汉中王命,欲光复汉地,恢复长安三辅,将军率众阻挡,不得已而用兵也。将军如能醒悟,若率众归诚汉中王,则可以赦免前番失身为贼之罪,两军便可以不动刀兵,三军将士得以尽皆保全,雍凉人民亦可以免于战火刀兵之灾也。”
闻人策亦大笑道:“不必言及迂阔,今日天下,且以势言之。你主汉中伪王欲要吞灭我中原上国,且问势力有几何?欲要吾束甲归降,此话应是吾要问足下也。大燕据有十州之地,势力为你南方数倍,岂能畏惧你乎?在下以为足下为当今英豪,亦当知晓天下大势,若能卷旗卸甲,令你主以礼来降大燕,将不失万户侯之位。今欲要提兵硬争,吾恐为足下之才不值也。”
领英又笑道:“吾自出山辅佐汉中王,立志除贼兴汉,至死不渝。岂有归降国贼之理?吾还有一劝,望将军垂听焉。汉中王虽然实力不及伪燕,然英明神武、天之所开,身为前朝嫡长子,四海所望也,必然能够继承大统,天下归心。你主公孙氏者,虽然占据中原,然以强横并取侵夺,必然不能持久,就如前朝王莽、董卓,只能强横一时,将迅速覆灭。闻人将军为中原奇才,亦当世豪杰,今乃不明大义,为虎作伥,效命于国贼,正所谓明珠暗投也。将军心存汉朝之念,今虽然奉公孙氏之命领军镇守雍凉,然也可以不与我军相战,待吾光复长安
三辅之后,必定能诛灭公孙氏。将军今日借道之恩,汉中王必然铭记,则将军亦有辅助汉朝之功也。”
闻人策笑道:“足下之言语,真可谓痴人说梦!吾既然受命镇守雍凉,防御你等入寇,便要行使此责,来者必阻,犯境者必杀。岂能借道于敌呢?”
领英笑道:“闻人将军既然不肯归顺,又不肯借道,言下之意就是势必与吾一战了?”
闻人策道:“吾若贪生惧死,便不来此为帅带兵。足下虽然善用兵,然在下不惧也。今正欲一观足下之武略,足下若果能败我军,将吾擒获,那时再言归顺借道之事未迟。”
领英笑道:“吾闻闻人将军善于用兵,今正可赐教。吾今年三十有六,敢问将军青春几何?
闻人策道:“幸会,在下与足下年庚相符合,时年四九也。”
领英道:“吾果然与将军有缘!今敢问将军,欲要赐教兵法?阵战?阵法?还是其他呢?”
闻人策道:“在下若不知自身才能,必不敢前来雍凉领兵。不管足下欲要斗何兵略,在下都敢奉陪。”
领英遂笑道:“闻人将军果然自信,吾甚钦佩!就先请闻人将军赐教罢。”随即便对闻人策拱手一揖,传令且回阵。
闻人策也率兵回阵。袁布、黄伦见闻人策与领英在阵前相谈良久,恐汉军有谋,皆心中焦急。闻人策回阵,黄伦进言道:“贼军潜龙,奸诈多计,大都督不可轻信此人之言,以免中其圈套。”
闻人策笑道:“潜龙与吾,年岁相同,今日领兵相见于阵前,亦人生一大快事。潜龙虽然能用兵,然不能出吾掌中矣。”
遂命崔英道:“潜龙欲要与吾切磋比试,以吾观之,其不过虚言与吾在此相持,却令他军袭击南安,以破我军也。今吾可虚作迎之,你率五千骑,前至南安要道埋伏,吾再令张英派遣五千兵,前至南安要道埋伏,如见敌军动向,便可阻击,吾再率军击之,敌军必败逃。”
崔英遂领命而去。
闻人策拨给崔英五千兵后,还有两万五千军。便令军士传话汉军道:“吾愿与潜龙军师切磋兵法,今以南安城为赌注。明日日落之前,贵军如能取下南安,吾便认输,可以借道。贵军如取不下,且率兵返回汉中,如何?”
领英闻知闻人策此言,不禁惊道:“闻人策果然厉害!”原来领英确是欲要趁虚取南安,以震慑闻人策。见闻人策已经料到,寻思其必有准备,南安便不可再取。然而闻人策以取南安为要挟,欲要令自己退军。如不应允,燕军必然认为领英惧怕闻人策。
领英寻思,汉军并不是要取天水、南安,而是取狄道。今不过在此牵制闻人策大军主力而已。兵不厌诈,可借机应承,以此使闻
人策不疑。于是便一口应承道:“将军既然定下取南安为赌赛,吾便前往取之,若明日日落之前取下,将军可不许反悔。”
闻人策闻领英允诺此事,道:“潜龙果真狡诈。明知南安吾有所准备,其前往取之必遭败绩,居然又一口应承。其必然不会去取南安,然又应允,不知何故?”
黄伦道:“兵法虚虚实实,兵不厌诈,潜龙不过是诈伪之辞,大都督又何必信以为真呢?”
闻人策道:“且不必管他。吾先欲做准备,只要贼军敢取南安,吾就趁势击之。今日且在此相持,待明日林靓将军率部赶到,我军就可进攻贼军。”
闻人策又探听陇西狄道军情消息,报说汉军步卒二万人已经进至襄武,前部万人骑兵已经进至彰县,闻人策道:“待其进至洮水,便是真要取狄道。吾算定贼军从彰县进至洮水,尚需一日。吾军即可驰援,尚为不晚也。”又得探报,汉军果然用一万人去取南安。闻人策笑道:“潜龙不过故弄玄虚也,吾岂能中其计?”心中寻思,领英为何明知南安不能取,还有一口应承赌赛,实在想不出领英还有何策。
领英见闻人策以此赌赛相要挟退军,正在寻思如何破解之计,忽然得报,说汉中王已经派遣将军徐道、徐然叔侄率二万军到达祁山,文军师前来传信军师,领英大喜道:“吾今得到增兵,取南安便可成矣。”
原来领英侦查得知,闻人策在天水只有三万人,南安一万人,牵兴所部一万人被洪超牵制。陈仓斜谷道燕军有一万余人前来驰援,尚在途中,明日才能抵达。而汉军兵力已经多出燕军数万,便可以三万军在此与闻人策相拒,另可遣三万军,前去夺取南安。
燕军尚不知汉军援兵来到,闻人策只以为汉军兵力并不足以取南安,只等明日,林靓所部军到,便可聚众攻击汉军。恐汉军有谋,便传令各军晚间戒备,防止被偷袭。
独孤虎率领万骑,进至陇西郡襄武、彰县,两地守备燕军皆望风而逃,蒋道率两万步卒迅速随后而进,一日之间,便进至襄武,独孤虎已经又向临洮推进。
燕将崔英已经率五千骑埋伏南安要道,张英也令偏将军马召领五千步骑前往南安要道埋伏。领英传命文雄,且令徐然领一万军前往南安城,只要封传车军之,便于之会合一齐袭击南安。令徐道带一万人马速至天水汉军大营,却令封传车领两万余精兵,等徐道率兵至,便前往南安突袭燕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