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军于幽州班师回朝,幽州刺史王腾设宴为丞相践行,领英令伪燕丞相归海卫随行。取道冀州,进入洛阳,各州郡官员皆来迎贺,领英一一抚慰。中原人民,皆箪食壶浆,夹道相迎王师,军民皆欢。归海卫在车中见之场面,默然叹息。
领英见之,便问归海卫道:“足下以为公孙霸失天下者,究其根本乃为何也?”
归海卫见问,遂躬身答道:“在下乃亡国之臣,本不敢再言天下事。然丞相今日问之,在下不敢不答也。顺安年间,汉失其鹿,天下群雄纷起逐之。大燕兵强地广,势力执天下之牛耳,四海敢与大燕相抗衡者,不过只有凉州第五均也。大燕并取三辅,发兵西剿,夺取凉州,又兼并并州、徐州。此时之势,天下大半皆归大燕。然而大燕不能克定南方,随之连番兵败失地者,非大燕兵不强、势不雄耳,乃人心所向背也。汉朝虽衰弱,然却并未失天下之心。又赖君等君臣英明神武,得以收罗四方豪杰,并取天下人心,所以才能以弱抗强,转守为攻,进而并取天下。由此论之,大燕之所以失天下者,在于四海人心向背也。”
领英闻言笑道:“足下所见甚中其论。然以吾之见,公孙霸失天下者,乃在违背天道。汉朝以仁德布于四海久矣,公孙霸专以武力蛮横行事,尽废汉朝礼制,纵一时兵强,又岂能持久乎?足下乃熟读经史之人,在伪燕得以重用,然公孙霸所行国策,当与足下意愿背道而驰也。足下忠心竭力辅助伪燕,终究只不过是徒劳而已。”
领英此语正说中归海卫心事,归海卫自得公孙霸重用以来,便有心以仁德治国,然伪燕连年征战,公孙霸以兵马武力起家,亦看重武人,昔日汉朝所行仁德礼制,一时尽废之。归海卫心中常忧虑之,然又不能逆公孙霸之意,亦无暇顾及此。今见领英如此相言,正中要害,无言相对,默然而已。
十月下旬,领英班师回至洛阳,便在洛阳暂住,伪燕公孙贵君臣一行,已经乘坐海师战船从海上南下,至青州东莱郡,青州刺史赵山派军护送其等至洛阳。公孙贵一行到达洛阳数日之后,领英才领军至,洛阳驻军、旧日伪燕官员,皆来迎汉军,公孙贵亦伏地相迎之,并无亡国悲戚之色,只有汪谦等伪燕朝臣,见之摇头叹息。
时伪燕御史大夫吴江,自以为得罪中原士人甚深,本不欲降汉,其本欲与苏则密谋出逃海外,然苏则已经败灭。迫于大势,不得不随公孙贵从辽东起行,又担心进入中原将为仇家所不容,行至青州,遂不愿登岸,欲要与王节去扬州,王节道:“你主既然降汉,前往长安觐见,为人臣岂可不从之?吾奉命押送你等至青州,勿得让吾违反军令。”
吴江便实告王节道:“吾在中原多有仇家,恐不能见容。如将军硬要罪臣登岸,罪臣宁可蹈海自尽。”
王节恐有差池,有违丞相军令,为兼顾伪燕降臣,遂对其道:“你等降汉入京,乃朝廷之命,何人敢加害你等?既然有如此不便之处,吾且知会赵青州,令军护送你等。”吴江还不愿意,王节斥退。于是令其等上岸,知会青州刺史赵山,赵山便派青州都尉鲍勃领五百军护送之。
吴江不得已,前往洛阳而来,途中悄悄对鲍勃道:“在下中原仇家甚多,恐被人所害,将军如能护卫保全,在下有金银财宝甚多,皆在辽东,如他日能重回辽东,必当重谢将军!”鲍勃因为朝廷严命伪燕降人需得押送长安,不敢大意,遂将吴江此言上奏,领英得知,便召鲍勃来见,亲问其情后,便令鲍勃带吴江来见。【*#爱奇文学*~最快更新】
吴江至,拜伏于地,不敢仰视,领英对其道:“你相助公孙霸,专行酷吏之事,残害士人。前番欲要在荆州行刺吾,吾已经赦你之罪。今番归诚,为何私自藏匿财宝?欲要再行不轨乎?大汉如此相容你等,奈何不梭乎?今你自己一再犯法,有何话说?”
吴江惶恐无地,伏地叩首认罪,言看在其弟吴河面上,请求丞相饶其性命。领英素来嫌恶吴江,又寻思其弟吴河为华武帝所重用,为不伤吴河之意,不愿自己杀此人。于是便令吴江交出在辽东所藏匿财宝,便可赦其死罪。
吴江只得供出在辽东所藏财宝之处,领英命人报知纵横,令收取吴江所藏财宝,充归幽州府库,赦免吴江,令其好自为之。在洛阳停驻数日,便启程至长安而来。
汉执金吾吴河,深得华武帝见信,去岁奉命持节出使辽东,传谕伪燕归降,为伪燕所扣押,囚禁一年有余,伪燕威逼利诱,吴河气节凛然,不为所动。公孙贵归降,遂礼送吴河归汉。吴河便一路不作停留,自乐浪郡王险城出发,日夜不停,望长安而驰。行至东部都尉,左右请见过丞相,吴河道:“吾使命在身,当速回朝报奏,不可停留!”遂令从人持书告知领英,言使命在身,不能前来拜见,请丞相令军放行。领英闻知吴河如此,喟然叹道:“此大汉鲠骨之臣也!不负吾当初相请之意。”遂令军士放行,又遣人相护送。
吴河持符节一路疾行二十余日,终于抵达长安,汉使归国,长安官民震动。华武帝闻知,即命太中大夫周领率仪仗出城代自己迎之。
吴河至长安城,见周领率仪仗代天子前来相迎,遂即下车,近前伏地奏道:“臣吴河奉旨出使辽东,今已完成使命,特来回奏。”
周领即传华武帝旨意,嘉赏吴河,令其入宫面圣。
吴河遂周领入朝,面见华武帝,拜伏
丹陛之下,奏道:“臣吴河奉陛下诏命传谕辽东归降,使命传达,臣为伪燕公孙氏所拘留,达一年有余。今番公孙已灭,辽东已平,臣幸得归回长安回报,再见陛下也。”华武帝见之,亲自降座下丹陛搀扶起吴河,对其抚慰道:“卿此番出使敌国,为敌所拘,然卿大义凛然,无损汉朝天威,此番归来,犹当年苏武也。”遂嘉赏吴河此次出使之功。
吴河便将出使辽东等事项一一奏闻华武帝,华武帝闻之感慨,便问吴河道:“伪燕既然覆灭,公孙霸已经身死,其子公孙贵归降汉朝,卿以为朕欲如何安置乎?”
吴河便奏道:“臣闻知,灭人之国,当留其祀。武王伐纣,周代商为天子,尚封武庚于宋。祸乱天下者,乃汉贼公孙霸也,今已经为陛下剿灭。其子公孙贵者,并无大罪,且诚心归顺,愿作汉臣。陛下宜宽赦其罪,可以一地而奉之,显示汉朝胸襟于四海也。”
华武帝道:“朕已得丞相上奏,丞相言封公孙贵为归命侯,以辽东带方郡带方县为其食邑,给其一百护卫。朕意为妥,卿以为如何?”
吴河再拜启奏道:“陛下仁义圣明!伪燕残余,虽降大汉,然各自俱心怀不安,今陛下封公孙贵为归命侯,使其就封,则伪燕降臣心可安矣。待其入长安面见陛下之后,即可按照丞相之策行之。”
华武帝道:“善。”见吴河庄重严肃,熟悉汉典,遂擢升吴河为奉常,掌管朝廷宗庙礼制事务。
伪燕降表已经递至长安,华武帝览表,见表章之上有伪燕御史大夫吴江名字,时吴江为人奸恶,在中原已经声名狼藉,多有仇人,皆欲杀之而后快。吴江不光是为汉朝诸臣所不齿,伪燕降臣亦对其嫉恶,华武帝为安抚降者之心,又见其为吴河胞兄,遂有意全其性命,便对吴河道:“卿之胞兄吴江,前番相助公孙霸,多有专横之事,为中原所不容。今番来降,吾不忍治其罪,以伤爱卿手足之意。”
吴河正色奏道:“吴江虽然与臣有同胞血亲,然其倒行逆施,罪大恶极。臣早已不以其为兄亦。今既然有天下共讨之罪,陛下即可治其罪。勿要以臣为念,陛下若以臣为其血亲之故,赦免其罪,恐天下不服,天下之人则归咎于臣矣,当有损陛下圣明。”
华武帝闻言叹道:“爱卿公私分明,深明大义,古之骨鲠忠臣也。”
十一月初,潜龙丞相班师回朝至长安,华武帝闻报大喜,随即传令排御驾鸾仪,率领御史大夫刘察、司隶校尉文雄、太傅孔恭、太中大夫周领、奉常吴河等群臣出长安城东门郊外迎接,不多时,只见东郊外旌旗招展,三万王师齐奏凯歌,进至长安城郊外。领英见华武帝率群臣设鸾仪相迎,遂命约住军
队,带领左将军楚月、右将军展鸿、后将军左超数骑向前,距离一百步之时,领英与诸将下马,步行向前,至华武帝鸾驾之下,领英率诸将伏地启奏道:“臣等率王师平定辽东,今班师回朝复命,谢陛下亲自出城相迎。”
华武帝大喜,急忙下御驾,扶起领英道:“丞相殚精竭虑,诸将士出生入死,并皆忠心为国。才得以平定辽东,安靖大汉北疆,此番功莫大焉。”请领英上王车,遂命楚月等皆平身,又亲自为楚月、展鸿、左超三将解下战袍披风。
楚月等诸将皆谢恩,领英遂奏道:“辽东平定,赖陛下天威也。臣今班师凯旋,还请陛下检阅王师,以示慰问。”
华武帝随即奋然道:“朕正欲观大汉王师之威也。”遂乘坐鸾驾检阅三军将士,领英亦同乘。诸将骑马相随,华武帝至军中,三军皆齐声高呼万岁,声震九天。华武帝在车上举手示意,检阅完毕,遂传令犒赏三军,令驻扎郊外歇整,伪燕公孙贵降者等也暂先驻扎城外待召。华武帝对领英道:“大汉王师果然威武雄壮!丞相治军之能,不亚当年武侯也。”领英谦逊称谢。御史大夫刘察奏道:“丞相乃百官之首,班师回朝之日,只身骑马率诸将面见陛下,此不合大汉礼制,请陛下责之。”
华武帝闻奏,遂道:“丞相素来不喜繁文缛节,此不拘小节之事,虽然不合礼制,然朕不应责之。”
刘察遂又对领英道:“丞相班师,还都当乘驷马大车面见天子。丞相为自矫饰避嫌,只与诸将乘马而来,此岂是尊奉天子之礼乎?”
领英闻言惶恐,遂向华武帝赔罪,华武帝笑而赦之。领英向来畏惧刘察刚正,遂又向刘察赔罪。华武帝便传令入长安城,未央宫酒宴已经设好,于是仪仗齐奏凯歌,大汉群臣,皆簇拥华武帝与潜龙丞相等欢喜入长安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