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祯祥帝先开了口,高代后临时起意,就把自己准备的一大堆话压在舌头下面,爱下性子,听祯祥帝要讲什么话。
“祯儿,你想说什么?”
高太后看到祯祥帝正在看着自己,想要停下来的意思。
于是,她马上改口,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母后,根据多年的经验,根据南疆多年的表现,南疆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我们心中可是没底呀!
我们只知道南疆在闹乱子可是不知道这乱子闹得这么大呀!
我们只知道豪酋国来南疆闹腾,没想到他们南疆内部也这么混乱啊!
以我之见,书信我们已经看过了,大体情况我们已经了解,最重要的,我们还是亲自去一趟,真正的了解一下南疆到底怎么样了?
百闻不如一见呐,我们看了什么就明白了!”
祯祥帝用非常严肃的口气,认真的分析了一大堆。
“祯儿说得没错!已经学会替母后分忧了。
派人去南疆看一看,我倒没那么想。你这么一说,我倒觉得很有道理。那我们谁去更合适呢?”
高太后刚才说的确实是实话。
她看了信件之后,想得更多的使人事上的安排,对于是否要到南疆走一趟,他压根就没有这样想。
现在祯儿提出来了,这才勾起了她的联想。
没错,只要到南疆走一趟,什么问题就明白了。
要想恰当的处理他们,这往南疆走一趟,应该是基础,是前提。
于是她对自己原来的想法,产生了一种自感不如的感觉。
觉得也许自己确实老了,也确实该交权了。
但是最根本的问题,她还没有处理完,他要尽快处理这些问题,然后随机而退。
这样也好让祯祥帝放心,也好让郑皇后放心。
“以母后之见,您觉得谁去最合适呢?”
祯祥帝在母后面前,总是表现的诺诺惟惟。
即使他真实的性格并不是这样,因为母后的伟大,更因为母后的强势,在母后面前他只能示弱。
他这样做一是表现对母后的尊重,二是也免得自己惹出是非来,影响了日后的发展。
特别明白的是,母后朝政治理的大权早晚是要交给他的。一点他很有自信。
“祯儿,我看是不是派三朝元老曹承去更合适?这个人一向对我们吕国忠心不二,又是一位老臣。”
听了祯祥帝的问话。高太后在大堂里走动了两步,思考了一阵子,于是向祯祥帝推荐道。
“曹承?您是说曹夫人的爷爷?这个,这个,这个恐怕不妥吧?
南疆距离我们遥远,一都是山路,要是这样一位老臣去了,这走路恐怕他都吃不消啊!”
祯祥帝现在也学会了圆滑。
其实他对曹承是有耳闻的,曹承虽然是一位老臣,并且和他们吕家还沾亲带故。
但是,说这个人对朝廷忠贞不二,他是不赞成的。
在他心目中,这个老将曹承,从本质上说,应该是老奸巨滑,倚老卖老,心计多端。
让他去南疆一趟,恐怕从带回来的,一定不会是真实的南疆。
于是,他随机应变,找了这样一个借口。不过,这个借口确实也符合曹承本人的实际情况。
高太后一听,祯祥帝说的,还真是那么回事儿。
她现在忽然明白过来,眼前的这个祯儿,看来已经成熟的多了。
“祯儿说的有道理。那么,那么,谁去更合适呢?”
随后,高太后看着祯祥帝,用征询的口气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