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瓦鲁第一次见到这位武名响彻基辅的罗斯王子,而他的年轻让奋战数十年的酋长吃惊。
罗斯季斯拉夫今年不过十六岁而已,虽说在罗斯已算是成人且身材高大,但那脸庞还有透着些许稚嫩之感,不过任何人看到他臂膀的强壮,都不会对其产生任何轻视。
面对草原酋长,罗斯季斯拉夫脸上没有什么多余的表情,只是温和请求他在面前坐下,还让金发的侍女端上了两杯蜜酒。期间罗斯季斯拉夫生态自若,举手投足散发着从容不迫的气质,很难让人相信他才16岁。
好一个翩翩少年。
瓦鲁在内心感叹道,不忘饮下蜜酒来掩盖内心的惊讶,见到本人后,瓦鲁不再怀疑对罗斯季斯拉夫夸赞有什么夸大,如此风度,如此从容,还有那一看就属于战士的臂膀,这怎么可能存在水分。
“那么,瓦鲁酋长,您来见我是为了什么呢。”
罗斯季斯拉夫亦饮下蜜酒,嘴上则直入主题。
“我和我的族人想要投靠您。”
没有什么迟疑,瓦鲁直截了当说出了他的请求,这让罗斯季斯拉夫微微一愣,似乎因为瓦鲁的直球而有些意外,但旋即就恢复常态,脸上的笑意也更加强烈,因为他现在正是需要力量的时刻,正是需要各路豪杰前来投靠的时刻。
“我欢迎任何人的投奔,瓦鲁酋长,当然也包括了你的部落,那么请问你的部落加起来有多少人呢?”
罗斯季斯拉夫的语气发生了微微的变化,既然是来投奔的,那也用不着那么多敬语了,他也直接抛出潜台词:你的部落可以给我带来多少士兵。
“三千,所有老人孩子加起来三千,若是您需要,我们最多可以拿出七百把弯刀为您而战。”
瓦鲁当然听懂了其中的潜台词,马上就报上他们可以提供的人手,当然,若是需要他们可以直接拿出整个部落三分之一的人为王子而战,但谁又会一开始就把筹码都给扔出来呢?
“七百……也好。”
罗斯季斯拉夫默念着这个数据,脸上产生思索的神色,虽说面对的是一个16岁的孩子,但是瓦鲁在看到他的思索还是非常担忧,因为他的选择关系到族人的未来,若是他都不接纳他们,那他只能带着族人去草原拼命了。
“瓦鲁酋长,我们接受你的投奔,从此之后你就是我的部下了。”
罗斯季斯拉夫一挥手,示意侍女送上一个盘子,盘子里面放着五六个白银戒指,罗斯王子从中拿出来了一个,把它递给了酋长。
“这是一点小小的赠礼,还望您笑纳,它也是身份的象征,象征您已是我的部下。”
瓦鲁接过戒指时瞟了一眼,戒指上雕刻着一副骑手刺龙的图案,他知道这是基督徒崇拜的圣人圣乔治屠龙的场景,他的内心也随之一松,收下了这枚戒指,可以说他已经成为了罗斯季斯拉夫的人,族人的未来也安全了。
————————
送走眼前的游牧酋长,罗斯季斯拉夫方才的冷静与平淡即刻消失不见,眼下的他满面喜色,更符合他这个年纪应该有的样子。
至于他为何那般高兴,就是因为这些游牧民的投靠太是时候了。
在离开弗拉基米尔宫之后,罗斯季斯拉夫一直在忙着会见基辅内属于他父亲的势力,自从那次去了弗拉基米尔宫后,他明白祖父的去世也就这个月的事情,那么该为此做准备——做离开的准备。
在罗斯季斯拉夫的安排下,这些属于他的势力已经开始购置各项物资,尤其是粮食,为即将的远行做着准备。
和他的那些叔叔不同,罗斯季斯拉夫是不想在祖父去世后的基辅多待一秒钟的。
祖父那日的提醒警醒了他,提醒他北方发生的那些事情,提醒他小心他的二叔,这让本来因为阴谋远去而松懈的罗斯季斯拉夫立即想起暗中还有人想要杀他呢!
所以他要早点离开基辅,在参加完祖父的葬礼,听完遗嘱的宣布他就得走,只有到达封地,才能远离危险。
祖父的话也让罗斯季斯拉夫得以确认做下这一切的纠结是何人,而二叔那个人罗斯季斯拉夫是清楚的,他做出再下三滥的事情都毫不奇怪,指不定到时候用什么卑鄙的手段让他这个已经显露威胁的侄子去世呢。
所以他召集了各路贵族、商人与雇佣兵,与这些人商谈着各种事宜,让自己带去封地的力量更多。
他要和贵族商谈人手的分配,在对波洛韦次的大胜后,不少人表示了跟随的意愿,他需要收编他们。他要和和商人商谈物资的购买,无论是到封地还是在路上,这些物资都是绝不能缺的,关系到未来的发展。至于和雇佣兵的商谈,则是为了聚拢更多的力量,广阔的罗斯国土乃是需要用火与剑开辟之地,他需要力量,需要更多的力量。
而关于力量,那些牧民的投靠让他的力量更多的同时,还带来了一个作用,就是可以让罗斯季斯拉夫更好完成他的流言计划。
这是一个罗斯王子打算在祖父去世后就开始推动的计划,计划的核心思路就是通过外来入侵或是暴动的谣言,促使部分基辅市民跟着他离开这片土地,前往他的封地去开拓。
罗斯季斯拉夫很需要驯服在留里克权威下的民众,这些人会是他未来统治的基本盘,毕竟在广大的罗斯国土上,农民还需驯服,土地还需开拓,有一批可靠的自己人自然要好的多,他们无论是生产还是作战都是可靠的力量。
而一伙游牧人若是在基辅附近抢劫,那更能说明谣言的真实性,到时候人心惶惶,不少人肯定跟着他走。
至于对农民,罗斯季斯拉夫打算传出他的叔叔要把所有参与劫掠基辅的农民都杀光,毕竟之前雅罗斯拉夫的大狱珠玉在前,这足够吓到不少村子让他们跟自己离开。
正是在这样的准备之中,终于,那一天到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