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小冰河期的农业

“这些年天气异常,要么旱灾、要么水灾,要么就是极寒天气,造成老百姓粮食减产,甚至是颗粒无收,这也就造成了老百姓没钱交租交税,很多人不得不离乡背井,四处逃难啊。”

朱慈烺没有说怎么处理旅顺的事务,也没有说咱们建设和发展旅顺,反而是说起了现在整个大明都遇到的粮食问题。

这就让身旁的几人都有些莫名其妙的,不明白朱慈烺是个什么意思,只有王云霞家里就是有田的,自己也深有感触。

见到,大伙儿都还没搭话,就说道:“殿下所言甚是啊,我们家里就是这样,粮食因为天灾歉收,佃户可以逃亡,我们可是跑不了啊。看書溂

还得承担徭役,官府的赋税也是越来越重,一点也不减免,几年下来,不仅没赚到钱,日子反而是越来越难过。”

“是啊,这些年气候实在是异常啊,我听说,就连气候一向温暖的珠江三角洲也遭遇了异常天气,广州等地频繁遭遇降雪,并出现牲畜冻死的现象。”周思庶也是感叹连连。

“大家所言甚是,这天气今后不仅不会变好,而且会越来越差,可能还要持续好几十年,因此必须要提前有所准备。

不能让少量的田地没有出产,让军户们和百姓们白白辛苦。”朱慈烺又说了一件让他们大吃一惊的事儿。

“不知殿下有何法教我们?属下等恭听殿下教诲。”还是周思庶反应比较快,作为即将镇守旅顺的最高长官,他想的比较多。

“看来周参将想到了,咱们太子府目前没有任何的固定收入,现在是有一些银钱,可是以后要是支撑这所有人的开销,恐怕也是力有不逮。

而且这旅顺等地,远在辽东,孤也不可能长期的待在天津,以后要是补给不及时,自己又没有什么出产的话,那不用别人来打,自己就先崩溃了。

因此必须要形成一个可以自给自足的体系,至少是可以短时间内自给自足,毕竟这里只能靠海路补给,陆路是别想了,海上什么情况都可以发生,不得不防。

周参将你是钱塘人,就知道这自然之力,不是人力可以抵挡的,因此孤决定,在这旅顺,之前种植的那些农作物都不要再种了,全部换掉,换成新的作物。”朱慈烺说出了要种植新作物的想法。kΑnshu伍.ξà

“可是殿下,这恐怕很难啊,军户们种的都是朝廷的地,还好办一些,可是那些农户就不要说服了,毕竟新的作物,谁也没见过,也没种过啊?”

周思庶说出了心里的疑问,以及他认为朱慈烺的这个建议可操作性还是太差,实施起来怕是有难度。

“周参将说得对,这就是新作物很难推广的重要原因,咱们呢,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给大家试验,通过部分成功的人来带动其他人。

在这种情况下,唯一可以采取的办法,就是咱们在天津卫用的那种办法,即,咱们将土地全部租过来,给土地所有者提供最基本的粮食保证。

比如,一亩地200斤小麦或者多少斤大米,这个需要你们具体下了解以后定出一个中间值。然后呢,咱们再出钱聘请这些人来帮助咱们种田。

最后呢,根据他们种植的好坏给予一定的奖励,调动积极性,这样经过三两年的实践,风险咱们全部承担,他们有基本的粮食保证,还有每天干活的工钱,就有了稳定的收入。

就会积极配合咱们进行新作物的试验,等见到成效,他们就会自觉自愿的去种植了。咱们呢,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咱们的目的。这就是我的基本思路,具体还需要你们下去完善。”

朱慈烺讲出了自己在旅顺进行新作物试验的基本思路和操作方法,让周思庶等驻守此地的人去执行。

“我觉得殿下这个办法真是天才的设计,这样军户们和农户们就没有任何的风险,相当于是种着自己的田地,而风险全部殿下承担了,他们能不支持吗?”王云霞首先赞叹道。

“殿下,这好是好,可是就怕开支太大了,这又是才开始,就怕失败,到时候赔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偿失啊?”周思庶也是说出了心里的疑问。

他可是时时刻刻为朱慈烺考虑,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今后他就是这里的最高官员,肩负着五六千人的寄托,要养活他们,训练好他们,还要抵御鞑子的入侵。

这肩上的担子很重,可是他也弄不到钱,钱都必须要太子提供,要是那里出了个意外,他们这些人就只剩下仓皇逃亡一条路了。

那个时候,别说参将了,就总兵都没用,不说能不能逃走,就是能逃走,丢失土地,恐怕也是要被朝廷砍头了,而且自己的一世英名也将毁于一旦,因此由不得周思庶不小心应对。

“这没办法的事情,咱们现在缺的不仅是精兵,和钱,咱们还缺时间,而时间是最重要的,咱们一点都耽搁不起啊,为此付出点学费是正常的。

孤看过资料,蒙元统治华夏的不到100年却发生了水灾92次,旱灾86次,雹灾69,蝗灾61次,地震52次,风灾42次,霜雪28次,瘟疫20次。

这就是为什么元末农民大起义,蒙元朝廷被赶出了中原的最根本的原因,咱们要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早晚也会和蒙元一样的结局,因此等会不起啊,必须尽快试验。”

朱慈烺直接是抛出了诛心之论,这话可就杀伤力太大了,如果他不是太子,怕是要被锦衣卫丢入诏狱砍头的。

因此朱慈烺说完此话之后,现场的没一个人敢接话,顿时,整个船舱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之中……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