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大结局
水师的毁灭,不管对大明还是对倭国来说,都是致命的。
如今倭国水师被明国水师击败,并且是在江户海湾,逃都没地方逃去,几乎就等于全军覆没。
没有了制海权,明国军队就可以在本州岛的任何一个地方登陆。恰恰倭国最繁华的城镇,又都是在沿海地区的。这么一来,就都处于明国军队的攻击范围之内。
对于大明军队来说,随时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攻打任何一个倭国的沿海城镇。光是这个因素,对于胜负就极其重要了。
因此,德川家光能想到,在这样的背景下求和,那明国皇帝的条件绝对高得离谱。
然而,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明国皇帝压根就不接受求和,只准无条件投降。
这对德川家光来说,那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接受的,大不了鱼死网破。幕府军队中最精锐的,就是他直辖的军队。
于是,德川家光以松平信纲为总大将,叫嚣着要把明军来多少杀多少。
崇祯皇帝当然不会惯着这些倭人,直接放出了建虏为前锋的大军,从九州岛开始跨海攻打本州岛,甚至还分出一路,攻打倭国的京都,也就是天皇所在,拦路截断本州岛西部的倭军,和直接从九州岛进攻的友军一起,先把倭国南边的倭军包了饺子。
这个时候,倭国作为岛国的劣势就展现得淋漓尽致了。没有足够的纵深,大明军队又可以从任何一个海岸线登陆,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倭国这边的防守,根本就防不过来的。
最终,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京都以西地区便全部落入明军之手。大量的倭军都溃逃到江户去,包括他们的天皇在内,也不得不逃往江户。
几乎可以说,倭国的最后一战,便是江户之战了。
这一次,崇祯皇帝没有出手,要不然就真的是一人打天下了。各军依旧以建虏为前锋,在优势燧发枪和火炮的辅助下,只是一个冲锋就击溃了倭军,毫无悬念。
虽然说,作为炮灰的建虏死伤比之前任何一次战事都要多,但是这对明军来说,压根就不怎么在意。
江户被攻下,松平信纲战死,德川家光切腹自杀,天皇被俘。
随后,明军分成多路,横扫整个本州岛。有一小部分倭人逃往还不属于倭国的北海道,甚至还有乘船出海,不知去向的。
对于这些,崇祯皇帝都没操心,此时的北海道还没开发,先把九州岛给安排妥当了再说也不迟。
灭倭国之战,从釜山渡海开始,只是花了大半年的时间而已。
明军这边,伤亡三千多人,建虏伤亡十万左右。
倭国这边,伤亡的倭军军卒大概是二十万左右,俘虏的倭军军卒也在二十万左右。
当然了,两军的伤亡其实也有非常大的区别,比如说,明军这边的伤亡,是以伤为主,而倭军这边的伤亡,则以亡为主。
另外一点,建虏的伤亡中,以建州女真为主,朝鲜人次之。
随后,俘虏的倭军军卒就全被押往各个矿山挖矿,其他倭人中的男丁则移民朝鲜和开发辽东平原,朝鲜人则移民倭国,分居各处。
随着倭国天皇等俘虏被押解回京师,同时还有一道旨意,封代王为九州岛藩王,另外也封了几个藩王到本州和四国。准许他们招募大明百姓移居倭国,自然的,移民费用由各藩王自己承担,可以给出许诺,给官给土地什么的都成,这个朝廷不管。
朝廷只管一点,就是原倭国土地上要有朝廷驻军,驻军的费用由各藩国分担。
消息传开,天下震动!
倭国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被灭掉,并且自己损失还如此之少,简直是难以想象!
当然了,在大明百姓的眼里,建虏根本不算人,死了也就死了。准确地说,不算自己人。死倭人死建虏,那是一举两得。
倭国是多少个朝代都想灭,但是都灭不掉的。
前元够强大了吧,结果呢,两次讨伐倭国都是全军覆没。从宋元到明,包括朝鲜,一直深受倭寇之患,却无法根治。
任何人都知道,要想根治,就是灭掉倭国,但是没谁能灭,包括大明太祖皇帝,也同样如此!
想当初,大明刚开国之时,太祖皇帝派人出使倭国,却被倭国所杀,这口气最终还是咽了下去,不是喜欢被人打脸,而是无能为力。
甚至到了后来,太祖皇帝还把倭国列为不征之国,不是说大明讲仁义,而是太祖皇帝认为,征讨倭国会重创大明自己。
可如今呢,当今皇帝不但灭了倭国,自身代价还很小。灭掉倭国的开疆拓土之功,在世人眼里,远比灭掉洞吾,甚至灭掉西域等国,都要厉害的多!
更不用说,还有收复辽东,把朝鲜都纳入版图之举了。
因此,在倭国的捷报到达京师,传遍天下之际,所有人的观点都变了,当今皇帝之能,甚至超过了太祖皇帝!
崇祯二十五年初夏,崇祯皇帝班师回京。
不过大部分军队都还驻扎在朝鲜和倭国两处地方,但是各路总兵全都有封赏。没有爵位的,基本上都封三等伯爵或以上。已有爵位的,大部分都是升迁一等,如果战功多的,可能更多一等。
总之,收复辽东,纳朝鲜为版图一部分,灭倭国,军中的赏赐都不少。
对于朝廷来说,多了几十万非常合适的免费矿工。省下一大笔钱的同时,又让大明朝的煤、铁等的产量大增。
对于文武官员来说,一下开疆拓土那么大,由此产生的官位不知道有多少,免去了大明朝几百年积累下来的冗官,都能安排去处了。
这不,崇祯皇帝宣布,重新设置奴儿干都司,不过都司所在改为沈阳了。管辖范围是整个辽东,一直到海边,另外还包括整个朝鲜。
之所以如此,是这些地方的人口太少,交通不便,设军事单位来管辖更为方便。
另外,随着建虏的投降,草原上早已人心惶惶,也根本没有具备实力的部族。就在崇祯皇帝回到京师前后,就有部族陆续向大明表达了归顺之意。
因此,崇祯皇帝又宣布,在归化城设蒙古都司,管辖整个蒙古草原,包括漠北。
所有归顺大明朝的部族,都可以到归化城互市,当然,这是要交税的。还没归顺大明朝的部族,不但不能互市,朝廷还准备发兵剿灭。
这个政策一出,正处于极端艰苦环境的蒙古部族,包括漠北三族,都是第一时间归顺了大明朝。
要是在原本的历史上,他们是被逼无奈抢东部蒙古部族的,引发多尔衮派兵镇压。可如今,只要归顺大明朝就能和大明做买卖,换到他们的生存物资,又迫于大明的军威,自然是老实听话了。